上篇 常见中老年虚证一、气虚证 2
二、血虚证 3
三、阴虚证 5
四、阳虚证 6
五、肺虚证 7
六、心虚证 10
七、脾虚证 15
八、肝虚证 17
九、肾虚证 19
下篇 神补 食补 药补第一章 神补 23
一、调整情绪 24
(一)精神乐观 26
(二)意识纯正 26
(三)思维适度 27
(四)心境平和 28
(五)性格开朗 29
(六)意志坚强 29
二、调节心理 30
(一)心理养生要素 30
(二)心理健康六法 32
(三)心理调节八戒 33
(四)心理健康营养 33
三、健全人格 34
(一)培养健康人格 35
(二)适应现代社会 36
(三)重塑健康人格 36
(四)远离病态人格 39
四、正视挫折 41
(一)挫折后的反应 42
(二)挫折后的情绪 50
(三)调整挫折心理 51
(四)增强承受能力 51
五、协调关系 53
(一)人际关系对健康的影响 54
(二)友情是人类最美的情感 55
(三)孤独对人体的影响 55
(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56
(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7
六、运动养生 60
(一)运动养生的重要性 61
(二)运动养生的原则 64
(三)运动养生格言 66
(四)运动项目的选择 66
(五)有氧运动的优势 67
(六)步行的好处 68
(七)运动对躯体的作用 69
(八)运动健全性格 70
(九)几种运动养生项目 71
七、情趣养生 92
(一)益智健脑情趣——琴、棋、书、画、摄影、收藏 92
(二)健身强体情趣——气功、垂钓、品茶、美食 103
(三)休闲添乐情趣——花、鸟、鱼、宠物、玩石 113
(四)增知长识情趣——读书、聊天、交友、日记、旅游 129
第二章 食补 145
一、我国古代饮食养生观 145
(一)饮食养生的起源 145
(二)饮食养生的发展 146
(三)饮食养生理论的形成 147
(四)儒佛道教饮食养生观 148
(五)古代医家饮食养生观 152
(六)食补研究的发展 159
二、饮食养生基本原则 161
(一)饮食有节 五味调和 161
(二)饮食有常 物我相适 162
(三)饮食以时 四季五补 164
(四)饮食洁净 进食宜忌 165
三、饮食养生与精气神 167
(一)饮食与精气神 167
(二)精气神食养原则 167
四、饮食养生面面观 170
(一)饮食的三餐分配 170
(二)食补的品种与功效 171
(三)抗衰补益食品 174
(四)黑色食物与保健养生 174
(五)食用真菌是珍品 179
(六)峨眉食饵养生 180
(七)饮食的矛盾属性与养生 183
(八)养生食谱歌 188
(九)台湾饮食保健 190
五、四季饮食养生 192
(一)暑天的饮食养生 192
(二)冬吃羊肉明宜忌 193
(三)防寒的饮食养生 194
六、食物治病新说 197
七、饮食八忌 199
(一)忌长期精食 199
(二)忌过食肥甘厚味 200
(三)忌吃高蛋白食物 200
(四)忌长期吃素 200
(五)忌常喝鸡汤 201
(六)忌长期大量吃水果罐头 201
(七)忌经常饮啤酒 201
(八)忌偏食素油或荤油 202
八、常用补益药膳 202
(一)益气健脾类 202
(二)补血养营类 204
(三)补益气血类 206
(四)滋阴生津类 207
(五)助阳健身类 208
(六)安神增智类 209
(七)解表散寒类 210
(八)祛痰止咳类 211
(九)祛风除湿类 212
(十)开胃消食类 213
(十一)温里散寒类 214
(十二)清热解毒类 216
(十三)理气止痛类 217
(十四)活血化瘀类 218
(十五)平肝熄风类 220
(十六)利水消肿类 221
(十七)润肠通便类 222
(十八)健美减肥类 223
(十九)美发乌发类 224
(二十)润肤美颜类 226
(二十一)延年益寿类 227
(二十二)明目增视类 229
(二十三)聪耳助听类 230
第三章 药补 232
一、药补研究的发展 232
二、益寿补药的研究 237
三、补药的作用及原理 239
(一)补药的基本作用 240
(二)补药的作用原理 242
(三)补药的抗衰老作用 245
(四)补药的防癌抗癌作用 247
(五)补药的益智作用 252
四、补药的临床应用 256
(一)补气化瘀法 257
(二)补血祛瘀法 257
(三)养阴益气化瘀法 257
(四)健脾疏肝法 257
(五)调理脾胃法 258
(六)扶正祛邪法 258
五、补益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260
(一)不同季节的补益 260
(二)不同体质的补益 262
(三)不同年龄的补益 263
(四)不同体重的补益 264
(五)不同工作方式的补益 265
(六)不同环境的补益 266
六、女性的补益 266
(一)女性青春期补益 267
(二)女性青壮年期补益 268
(三)女性更年期补益 268
(四)女性老年期补益 269
七、补益的注意事项 269
(一)辨证施补 269
(二)选择类型 272
(三)掌握剂量 273
(四)保护脾胃 273
(五)适当忌口 274
(六)防止滥补 275
(七)实证忌补 276
(八)补益要领 276
八、常用补益药物 282
(一)益气温阳药 282
(二)养血滋阴药 292
(三)活血化瘀药 297
(四)其他 299
九、常用补益方剂 304
(一)补气类 304
(二)补血类 307
(三)气血双补类 307
(四)补阴类 309
(五)补阳类 310
(六)阴阳双补类 312
(七)活血化瘀类 315
(八)其他 316
十、常用补益中成药 317
(一)补益气血类 317
(二)健脾益胃类 318
(三)补肾益精类 320
(四)调补阴阳类 321
(五)安神健脑类 323
(六)延年益寿类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