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危机管理:一个日益重要的研究领域 1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全球化:政府危机管理的现实意义 2
第二节 危机管理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10
第三节 危机管理研究的模式建构与本文研究框架 17
第一章 危机概论 22
第一节 危机概念辨析 22
第二节 危机的类型 30
第三节 危机的发展周期 33
第四节 危机管理 35
第二章 危机潜在期的大众传播 46
第一节 危机潜在期的媒体预警 46
第二节 媒体在危机潜在期的积极作用——社会安全阀机制 50
第三节 媒体在危机潜在期的消极作用——助燃剂 56
第三章 危机突发期的大众传播(一)——角色研究 66
第一节 危机突发期的政府公共关系 66
第二节 危机突发期的公众舆论 86
第三节 危机突发期的媒体运作特点 93
第四节 危机突发期政府、公众与媒体的互动 104
第四章 危机突发期的大众传播(二)——内容研究——以2003年五家华文报纸SARS报道为例 121
第一节 个案背景与研究意义 121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5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132
第四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135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154
第五章 危机突发期的大众传播(三)——策略研究 157
第一节 说服法则 157
第二节 辩解策略与危机情境 164
第三节 流言的防范 173
第四节 新兴媒体在危机突发期的传播 179
第六章 危机恢复期的政府形象修复 190
结论 197
附录一 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204
附录二 美国危机传播研究初探 216
附录三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新闻发言人及新闻发言工作机构电话 228
主要参考文献 231
后记 242
表导论—1 1994—2003年有关危机研究的期刊论文数量 14
表导论—2 1994—2003年有关危机管理的期刊论文研究领域分布 14
表2—1 危机信息来源类型 48
表3—1 危机时新闻发言人的任务、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 75
表3—2 常态下与危机中媒体运作的区别 94
表3—3 中西媒介生态系统比较 102
表3—4 市民心目中的政府抗击“非典”表现 113
表3—5 北京市民获取非典信息的传播渠道比重比较 115
表3—6 北京市民获取非典信息传播渠道的受众年龄构成比较 116
表3—7 北京市民获取非典信息传播渠道的受众学历构成比较 117
表3—8 北京市民获取非典信息传播渠道的受众职业构成比较 117
表4—1 五家报纸非典报道每日规模比较 137
表4—2 五家报纸非典期间头版开设栏目和专版比较 139
表4—3 五家报纸头版非典报道的标题编排比较 140
表4—4 五家报纸头版非典报道呈现方式比较 143
表4—5 五家报纸头版非典报道主题比较 144
表4—6 五家报纸头版非典报道主题中各界反应的细分比较 147
表4—7 五家报纸头版非典报道的新闻来源比较 148
表4—8 五家报纸头版非典报道的消息来源比较 148
表4—9 五家报纸头版非典报道消息来源中社会各界的细分比较 150
表4—10 五家报纸头版非典报道的消息来源方式比较 151
表4—11 五家报纸头版非典报道的报道类型比较 154
表5—1 危机情境的不同类型 166
表5—2 流言的类型、起因与制止策略 178
表5—3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不同特点 180
表5—4 目前我国主要网站的重要论坛 183
表6—1 班尼特的形象修复策略 194
图导论—1 1994—2003年有关危机研究的期刊论文研究属性比较 15
图导论—2 本文章节架构图 20
图1—1 危机概念辨析 29
图1—2 危机管理结构 37
图1—3 组织形象评估坐标 44
图3—1 美国农业部公共关系组织图 84
图3—2 对当地政府采取措施的满意与对我国新闻媒体总体满意度的对应分析 120
图4—1 框架的中层次结构简图 130
图4—2 由各种真实所形成的框架内在结构 132
图4—3 五家报纸非典报道总量的总体态势 136
图4—4 五家报纸头版非典报道体裁比较 153
图5—1 说服过程示意图 164
图5—2 危机类型与辩解策略对应图 167
图结论—1 政府危机管理的信息传播互动模型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