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引言 1
1.2 构建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重要性 2
1.3 构建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3
1.4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框架的主要构成 5
1.5 落实电子政务的推进措施 8
1.6 加强电子政务工程实务的理论研究 9
第2章 构建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基本思路 13
2.1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要求与目标 14
2.2 科学地设计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框架 15
2.3 把服务作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旨 15
2.4 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线 16
2.5 统筹规划,注重资源共享,扎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7
2.6 加强法制建设 18
2.7 重视管理体制创新 19
第3章 各地电子政务建设基本情况 20
3.1 概况 20
3.1.1 政府门户网站功能有所加强,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20
3.1.2 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21
3.1.3 部分省区市法规建设力度有所加强 21
3.1.4 各地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力度较大 23
3.1.5 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带动了国内信息产业的发展 23
3.2 当前我国各地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9
3.3 当前我国各地电子政务建设的政策建议 30
第4章 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基本构成 32
4.1 网络平台建设 32
4.1.1 网络结构 32
4.1.2 建设任务 33
4.2 业务系统建设 34
4.3 政务信息资源建设 35
4.3.1 建设国家政务数据中心 35
4.3.2 建设基础政务信息资源库 35
4.3.3 各个职能领域的信息资源建设 36
4.3.4 部门及地方政务信息资源建设试点工作 36
4.4 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 36
4.4.1 研究制定安全体系框架 36
4.4.2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37
4.4.3 安全技术和产品开发 37
4.4.4 制定电子政务安全标准与规范 37
4.5 标准体系建设 37
4.5.1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构架 38
4.5.2 建设任务 38
4.6 培训 40
4.7 法规和制度建设 40
4.7.1 管理模式 40
4.7.2 法制建设 40
第5章 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建设 42
5.1 政务网络平台建设理念 42
5.1.1 重在创新 42
5.1.2 服务为本 43
5.1.3 聚焦应用 43
5.1.4 等级保护 44
5.2 政务网络平台建设进展 44
5.2.1 政策导向 44
5.2.2 中央各部委政务专网建设现状 45
5.2.3 地方政府网络平台现状 46
5.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50
5.3 政务网络平台发展模式 51
5.3.1 利用公共电信运营商的传输线路,构建政务网络平台 51
5.3.2 采用互联网虚拟专网的方式组建政务网络 51
5.3.3 加强与电信运营商的深度合作 52
5.4 政务网络平台业务应用 52
5.4.1 门户网站建设和管理 52
5.4.2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 53
5.4.3 重要业务应用系统 53
5.5 提升政务网络平台管理与服务能力 54
5.5.1 完善运维管理机构 54
5.5.2 创新管理与服务体制 55
5.6 政务网络平台发展趋势 55
5.6.1 走向统一和融合 55
5.6.2 服务各级政府网站 56
5.6.3 重点建设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中心 56
5.6.4 支持政务协同和业务流程优化 56
5.7 关于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所使用的网络地址及域名系统总体规划的一种设想 57
5.7.1 地址规划原则 57
5.7.2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地址规划的基本思路 57
5.7.3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域名规划的基本思路 57
5.7.4 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域名服务器设置的构想 59
5.7.5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域名服务器设置的构想 59
5.7.6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域名的使用规则 59
5.8 国家政务外网一期工程第一阶段概要 59
5.8.1 项目总体目标和建设原则 60
5.8.2 项目的建设目标和建设规模 61
5.8.3 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2
5.8.4 细化了数据交换中心原型设计 65
5.8.5 初步建立了运维机构和服务模式 70
第6章 电子政务重点应用系统的建设 74
6.1 电子政务功能与应用系统的关系 75
6.1.1 电子政务的功能概述 75
6.1.2 电子政务的功能设置 76
6.2 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 79
6.3 我国电子政务的典型应用 81
6.3.1 起步:“三金工程”建设 81
6.3.2 发展:系列“金”字工程推出 82
6.3.3 “十五”期间启动了一批新的重点工程建设 85
第7章 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88
7.1 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进展 88
7.2 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任重而道远 89
7.3 加快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大力促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应用 90
7.4 以门户网站开发为契机,加快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共享与应用的建议 91
第8章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 93
8.1 背景 93
8.1.1 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93
8.1.2 目标和策略 94
8.1.3 推进措施 94
8.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94
8.2.1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95
8.2.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 95
8.3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95
8.3.1 概念 95
8.3.2 基本方法 96
8.3.3 系统分域保护框架 98
8.4 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98
8.4.1 内容 98
8.4.2 安全措施 99
8.5 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 101
8.5.1 灾难恢复规划的管理 102
8.5.2 灾难恢复需求的分析 102
8.5.3 灾难恢复策略的制定 102
8.5.4 灾难恢复策略的实现 103
8.5.5 灾难恢复预案的制定、落实和管理 104
8.6 信任体系 105
8.6.1 PKI体系 105
8.6.2 国外电子政务PKI应用状况 106
8.6.3 我国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存在的问题 107
8.6.4 电子签名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108
8.6.5 统筹规划,积极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建设 108
8.6.6 建设与形成国家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的基本构想 109
8.6.7 电子政务一期工程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的构想 110
8.6.8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工程建设网络信任体系的设计实例 111
第9章 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与标准化 116
9.1 标准化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作用 116
9.2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的管理机制 117
9.3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已逐步形成 118
9.4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20
第10章 电子政务工程招标文件的编制与招标 124
10.1 电子政务工程招投标概述 124
10.2 招投标组织与原则 125
10.3 招投标工作一般流程 126
10.3.1 招标 127
10.3.2 投标 127
10.3.3 开标 127
10.3.4 评标 128
10.3.5 定标 129
10.4 招标文件的编写 129
10.4.1 标书的分类 129
10.4.2 编制标书的基本原则 129
10.4.3 招标书的主要内容 130
10.4.4 投标文件格式 132
10.5 评标方法的制定 132
10.5.1 最低投标报价法 132
10.5.2 综合评分法 134
第11章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框架研究 137
11.1 国外电子政务的立法现状与特点 138
11.1.1 美国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 139
11.1.2 日本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 139
11.1.3 国外电子政务立法的一般特点 140
11.2 我国电子政务的立法现状与问题 143
11.3 切实提高对加快电子政务的法律框架建设的认识 146
11.4 研究我国电子政务的法律框架的基本思路 147
11.4.1 明确电子政务的基本属性及其法律需求 148
11.4.2 电子政务法律框架的逻辑架构 153
11.5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框架的构建 154
11.6 电子政务外包工程项目的法律实务 156
附录 电子政务建设实用文档 158
附录一:电子政务项目建议书格式范例 158
附录二:电子政务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范例 161
附录三:电子政务项目初步设计格式范例 165
附录四:电子政务项目系统集成招标文件范例 169
附录五:电子政务项目系统集成合同条款范例 181
附录六:投标文件附件要求格式范例 186
附件1 投标书 186
附件2 开标一览表 187
附件3 投标报价明细表 188
附件4 技术参数偏离表 189
附件5 商务条款偏离表(格式) 189
附件6 关于投标人为本项目提供货物的资格证明文件 190
附件7 授权书 194
附件8 售后服务承诺书 194
附件9 投标优惠声明 194
附录七:投标文件附件要求的技术方案与要求格式范例 194
一、工程描述 194
二、主要设备基本要求(以网络设备为例) 194
三、其他设备与软件基本要求 202
四、系统集成 220
附录八:电子政务项目有关名词解释 226
附录九:电子政务项目软件项目费用构成 226
附录十:电子政务项目费用取费依据 227
附录十一:电子政务软件项目经费概算 231
参考文献 236
后记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