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债权让与制度的历史演进 1
引言 1
第一节 债权让与制度在罗马法中的演进 2
一、《十二表法》时期债的继承 3
二、盖尤斯时代债的更新 4
三、哥尔第安三世时的诉讼代理 5
四、帝政后期的诉讼通知 7
五、优士丁尼时期的债权让与 12
六、罗马法的债权让与理论对大陆法系国家的影响 17
第二节 债权让与制度在英美法中的变迁 19
一、合同权利让与在英国法中的历史沿革 19
二、合同权利让与在美国法中的确立 25
第三节 债权让与制度在我国法中的历史沿革 28
一、大清民律草案的规定 28
二、民国民律草案的规定 29
三、中华民国民法的规定 30
四、新中国的三次民法典编纂与债权让与制度 31
五、小结 34
第二章 债权让与概述 36
第一节 债权让与的概念界定 36
一、债权让与和债权移转的关系 36
二、债权让与概念的梳理 41
第二节 债权让与的法律构成 43
一、债权让与法律构成的比较法考察 44
二、我国债权让与的法律构成 47
第三章 债权让与的客体 67
第一节 依性质不得让与的债权 69
一、债权人变更必然导致给付内容完全变更的债权 70
二、以人格信赖为基础而成立的债权 72
三、以特定身份为基础的债权 73
四、交互清算债权 75
五、不作为债权 75
六、作为从权利的债权 76
第二节 依法不得让与的债权 76
一、罗马法的规定 77
二、现代各国法的规定 78
三、最高额抵押所担保债权的转让问题 83
第三节 禁止让与条款的效力 88
一、禁止让与条款效力的比较法考察 90
二、比较法考察的结论 108
三、我国法的选择 111
四、禁止从权利让与条款的效力 114
第四节 未来债权的让与 116
一、对未来债权含义的分析 116
二、对未来债权让与的比较法考察 118
三、我国在未来债权让与问题上的立法选择 129
第四章 债权让与通知 136
第一节 对让与通知传统理论的四点反思 136
一、对“通知是债权让与合同的生效要件”说的质疑 136
二、对“自由主义”说的质疑 140
三、对“通知是对抗债务人的要件”说的质疑 143
四、对“让与通知是准法律行为”说的质疑 145
第二节 债权让与通知的效力 148
一、债权移转于受让人的时间界定 148
二、让与通知是债权发生移转的要件 154
三、让与通知是对抗第三人的要件 167
四、让与通知是保护受让人和债务人利益的程序性规定 171
第三节 债权多重让与情况下的受让人优先权规则 176
一、比较法考察 177
二、几种规则的比较分析 191
三、我国法应采纳的优先权规则 196
第四节 债权让与通知与权利冲突的解决规则 205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解决规则 206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解决规则 207
三、国际公约中的解决规则 209
四、我国法的选择 211
第五节 债权让与通知的主体 213
一、比较法考察 213
二、对我国立法过程的考察 216
三、受让人应否为通知主体分析 218
第六节 债权让与通知的效力要件 226
一、让与通知的形式 226
二、让与通知应具备的基本内容 232
三、让与通知的相对人 233
四、让与通知的时间 234
五、让与通知的撤销 235
六、让与通知对诉讼时效中断的影响 236
第五章 保护受让人利益的规则 241
第一节 让与人的瑕疵担保责任 241
一、受让人利益的保护:债权让与安全性的基础 241
二、让与人瑕疵担保责任概述 242
三、让与人瑕疵担保责任的范围 247
四、让与之有偿性对让与人瑕疵担保责任范围的影响 252
五、让与人瑕疵担保责任的免除 254
第二节 弃权条款与受让人信赖利益的保护 256
一、两大法系的比较法考察 257
二、国际公约的规定 263
三、完善我国立法的建议 264
第三节 债务人行使抵销权与受让人利益的保护 269
一、受让人的撤销权 270
二、受让人的求偿权 271
第六章 保护债务人利益的规则 274
第一节 债务人利益保护的基本问题 274
一、保护债务人利益的规则 274
二、抗辩权与抵销权之区别 276
三、债务人履行费用增加的问题 277
四、部分让与 278
第二节 债务人的抗辩权 278
一、概述 278
二、债务人抗辩权的类型 281
三、债务人可否向受让人提起反诉 286
第三节 债务人的抵销权 288
一、债务人行使抵销权的构成要件 288
二、让与人破产时债务人的抵销权 293
三、债务人行使抵销权的方式 296
四、两点余论 300
第四节 表见让与 302
一、受让人的通知能否成立表见让与 303
二、表见让与是否以债务人的善意为必要 305
第五节 部分让与 308
一、比较法考察 308
二、国际公约的规定 312
三、部分让与中对债务人利益的保护 313
第七章 合同权利让与仲裁条款之效力 316
第一节 比较法考察 317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实务 317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 321
三、国际理论与实践 324
四、小结 326
第二节 对仲裁条款转让所涉因素的分析 327
一、仲裁条款与主合同的关系 327
二、仲裁条款的法律性质 328
三、对仲裁协议的书面形式要求 329
第三节 我国法的选择 330
结语 333
一、让与通知是整个债权让与制度的核心 334
二、明确“通知在先、权利在先”的优先权原则 334
三、确立平衡债权让与三方当事人利益的具体制度 334
四、承认未来债权让与 335
参考文献 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