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1章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中间阶级 17
1.1 阶级概念的基本限定 17
1.2 中间阶级的矛盾地位 28
1.2.1 几种“中间阶级”定位观点的批判 28
1.2.2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级的矛盾地位 33
1.2.3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级的分类 34
第2章 阶级分析的一般框架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2.1 对罗默剥削理论的补充修正 38
2.2 阶级分析的一般框架 49
2.2.1 阶级分析一般框架的构成 49
2.2.2 阶级分析一般框架的层次 53
2.3 对中间阶级的深入阐述 57
2.4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59
第3章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理论的经验验证 67
3.1 经验验证之一:争议性工人阶级定义的判别 67
3.1.1 判别的具体策略、标准与方法 69
3.1.2 判别变量的具体操作过程与标准 75
3.1.3 基于剥削的工人阶级定义的优势 79
3.2 经验验证之二:瑞典与美国社会阶级结构的比较 89
3.2.1 阶级地位分布状况的比较 90
3.2.2 阶级构成的家庭状况比较 93
3.2.3 阶级构成的收入状况比较 99
3.3 经验验证之三:阶级结构与阶级意识的关系 103
3.3.1 阶级意识概念的重释 103
3.3.2 阶级意识构成的假设 109
3.3.3 阶级意识构成的验证 110
第4章 工人阶级力量与资本家利益共进的阶级妥协理论4.1 阶级妥协的现实条件、发生领域、理论渊源及策略基础 124
4.1.1 阶级妥协的现实条件 124
4.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7
4.1.3 阶级妥协的发生领域 128
4.1.4 阶级妥协的理论溯源及策略基础 129
4.2 阶级妥协的策略博弈及其模式 133
4.3 积极的阶级妥协的曲线模式分析 141
4.3.1 反向J型曲线关系产生的因果机制 142
4.3.2 对阶级妥协的全社会范围分析 148
4.3.3 工人阶级利益与阶级妥协曲线 152
4.3.4 无法达到的区域 153
4.4 阶级妥协的变化范围 158
4.4.1 全球化和国际竞争对工人力量和资本家利益曲线的影响 158
4.4.2 对工人阶级联合力量的前景的分析 161
结束语 164
一、赖特阶级理论的核心思想与主要目的 164
二、赖特阶级理论的合理性与现实意义 169
三、赖特阶级理论的局限性 181
参考文献 189
后记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