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字史及文字学 1
第一节 结绳 1
第二节 古文 1
一 何谓古文 1
二 古文之作者 2
第三节 史籀 3
一 籀文即古文 3
二 史籀非人名 4
第四节 小篆 4
一 小篆与作者 4
二 李斯统一文字 5
第五节 隶书 6
第六节 草书 6
第七节 许慎说文解字 7
第八节 金文 8
第九节 龟甲文 10
第十节 文字表 11
第二章 六书 13
第一节 缘起 13
第二节 定义 13
第三节 体用 14
第四节 差别 15
第五节 次弟 16
第六节 名义 18
第三章 象形 19
第一节 独体象形 19
一 以形表物 19
二 假形表事 51
(一)动作 52
(二)状态 52
第二节 复体象形 53
一 以形表物 53
二 假形表事 55
(一)动作 55
(二)状态 56
第三节 合体象形 57
一 二形相连 57
二 二形并峙 58
三 全形与偏形 59
四 主形与从形 61
五 能形与所形 63
六 物形与处形 65
七 本形与杂形 65
(一)杂形表所 66
1 示所从 66
2 示所在 67
(二)杂形表属 71
(三)杂形表体 74
(四)杂形表器 77
第四节 省体象形 78
第五节 变体象形 81
第六节 状事象形 84
第七节 加旁象形 85
一 加义旁 85
二 加声旁 99
三 兼加声义旁 107
第八节 象形变为形声 108
第四章 指事 118
第一节 独体指事 118
第二节 复体指事 119
第三节 对称指事 120
第四节 合体指事 121
一 事表地 121
二 事表物 122
(一)确定之物 122
1 有形者 122
2 无形者 124
(二)虚拟之物 125
三 事表事 127
(一)能事 127
(二)所事 129
四 兼表物事 131
第五节 变体指事 133
第六节 加形旁指事 134
第七节 指事变为形声 136
第五章 会意 139
第一节 名字为主之会意 139
一 集名会意 139
(一)二名对待 139
(二)二名相承 142
(三)能名与所名 142
(四)领名与属名 153
(五)全名与偏名 158
(六)本名与喻名 158
(七)静名与本名 162
(八)物名与处名 164
1 在上 164
2 在中 167
3 在间 170
4 在下 171
5 上出 173
6 出其下 174
(九)具名与物名 174
二 名动会意 177
三 名静会意 184
四 静名会意 186
五 动名会意 188
第二节 以动字为主之会意 189
一 集动会意 189
二 动宾会意 191
(一)外动字与直接宾语 191
(二)内动字与间接宾语 196
三 状动会意 198
(一)静状字与动字 198
(二)名状字与动字 199
第三节 以静字为主之会意 202
一 状静会意 202
第四节 复文会意 202
一 二文 202
(一)并立 202
(二)重叠 207
(三)相背 208
二 三文 209
三 四文 211
第五节 变体会意 212
第六节 会意阙疑 212
第七节 加旁会意 216
一 加形旁 216
二 加声旁 224
第八节 会意字变为形声 226
第六章 形声 239
第一节 多形多声 239
一 多形 239
二 多声 240
第二节 省形省声 240
一 省形 240
二 省声 241
第三节 形声分类 241
一 同音 241
二 阴声与入声 243
(一)声类为阴声孳乳字读入声 243
(二)声类为入声孳乳字读阴声 244
三 叠韵 245
(一)声相近者 245
(二)声相远者 246
四 变声 246
五 对转 247
(一)阴声与阳声 247
1 声类为阴声孳乳字读阳声 247
2 声类为阳声孳乳字读阴声 248
(二)入声与阳声 250
1 声类为入声孳乳字读阳声 250
2 声类为阳声孳乳字读入声 251
六 声近 253
七 韵近 253
八 声韵皆远 253
九 假声类之同义字为声 253
第四节 形声加旁字 254
一 加形旁 254
二 加声旁 257
第五节 声中有义 258
第六节 声类假借 258
第七章 转注 259
第一节 叠韵 260
第二节 双声 262
第三节 对转 263
第八章 假借 265
第一节 至今承用者 265
第二节 今不承用者 266
一 后造正字 266
二 别假他字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