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和谐的本义 1
一、词源学意义的“和” 2
二、“和而不同” 3
三、儒家和谐思想的核心与底线 9
上篇 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 25
第一章 圣贤政治 25
一、圣君思想 25
二、君道 28
三、贤能政治 44
四、臣道 51
第二章 民本主义 105
一、贵民 107
二、养民 110
三、护民 120
四、教民 141
下篇 和谐社会的制度资源 185
第三章 行政中枢决策体制的“三权分离” 185
一、中枢体制的历史衍化 185
二、宰相选贤、分权制衡与行政安全 207
三、六部政务处理机制 212
四、集议、廷议、廷推 214
第四章 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制 219
一、中央集权下的地方政府组织 219
二、二级制向三级制的过渡与定型 231
三、政区分等制度 248
四、区域划置的原则 251
五、县制千年不易 252
六、宗法社会的乡间社会管理 257
第五章 御史制度:监察独立与以官制官 273
一、监察制度的演变 274
二、组织系统独立 284
三、“以小驭大”的政治技术 286
四、高度重视监察官的选任 290
五、注重监察方式的灵活性、有效性 293
第六章 司法制度:权力制衡与制度救济 296
一、中国法律制度的进化 297
二、儒家化的法律原则 306
三、制度安排 318
第七章 职官管理制度的理性化努力 351
一、分级管理、权爵分离 352
二、注重程序、重视学习 358
三、考试录用制度 372
四、考课制度 385
五、薪俸制度 400
六、致仕制度 418
七、重典惩治贪腐 419
第八章 本土和谐资源的现代价值 434
一、“温和专制”与“责任专制” 434
二、本土和谐资源的现代价值 437
三、“专制和谐”的根本缺陷 439
参考文献 442
后记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