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灵聪,曾天德,王希华主编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61528523
  • 页数:3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了心理现象的定义、分类及有关规律,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以社会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主导,侧重意向与人格心理系统的讲授,力求在阐述基本理论的同时密切联系教育实践。内容既注重学科的理论水准,又注重在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二者有机结合。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心理学的本质及其研究对象 2

一、什么是心理学 2

二、普通心理学的研究重点 2

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9

四、心理学研究领域 14

第二节 心理的生理机制 18

一、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9

二、人的神经系统结构 19

三、激素的作用 23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24

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24

二、研究人的心理常用的方法 25

第四节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29

一、学习心理学的目的 29

二、如何学习心理学 30

第二章 感觉与知觉 35

第一节 感觉的概述 36

一、感觉的概念 36

二、感觉的种类 37

第二节 知觉的概述 41

一、知觉的概念 41

二、知觉的种类 42

第三节 感觉与知觉的规律 47

一、感觉的一般规律 47

二、知觉的基本规律 50

第四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55

一、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55

二、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56

三、运用感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58

第三章 意识与注意状态 63

第一节 意识与注意概述 64

一、什么是意识 64

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65

三、意识的局限性与能动性 68

第二节 注意 69

一、注意的概述 69

二、注意的种类 72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75

第三节 注意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77

一、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77

二、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78

三、善于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79

第四节 注意品质与注意策略的培养 80

一、注意的品质和影响因素 80

二、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 84

三、注意的认知与调节策略 85

第四章 记忆 91

第一节 记忆概述 92

一、什么是记忆 92

二、记忆的作用 92

三、记忆的分类 93

第二节 记忆过程分析 99

一、识记 100

二、保持和遗忘 103

三、回忆 108

第三节 记忆的策略与方法 110

一、复述策略 110

二、组织策略 111

三、精加工策略 111

四、记忆术 112

第四节 记忆的品质与记忆能力的培养 116

一、记忆的品质 116

二、记忆能力的培养 117

第五章 思维与创造性 123

第一节 思维概述 124

一、什么是思维 124

二、思维的种类 126

三、思维的品质 127

四、思维与语言 127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 130

一、分析与综合 130

二、比较 131

三、抽象与概括 132

四、具体化 133

五、系统化 134

第三节 问题解决 135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 135

二、问题解决的阶段 135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37

第四节 想象 142

一、什么是想象 142

二、再造想象 144

三、创造想象 145

四、幻想 146

第五节 创造性 147

一、创造性概述 147

二、与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思维方式 149

三、增进创造性的训练 150

第六章 情绪与情感 155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156

一、情绪情感的内涵 156

二、情绪的生理机制 159

三、情绪的维度及两极性 163

四、情绪、情感的功能 164

第二节 情绪情感的种类与外部表现 167

一、情绪情感的种类 167

二、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172

第三节 情绪的基本理论 174

一、詹姆士—兰格的机体知觉即情绪的理论 174

二、坎农—巴德的丘脑情绪理论 175

三、沙赫特的归因情绪理论 177

四、阿诺德—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 178

五、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181

第四节 情绪情感的调控 183

一、情绪调节的概念 183

二、情绪调节的类型 184

三、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185

四、情绪情感的调控方法 187

第七章 意志 193

第一节 意志概述 194

一、什么是意志 194

二、意志的作用 196

三、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198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 200

一、意志行动过程分析 200

二、意志行动中的挫折及其应对 205

第三节 意志的品质及其培养 208

一、意志的品质 208

二、意志的培养 211

第八章 个性 215

第一节 个性概述 216

一、个性的概念 216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217

第二节 需要和动机 218

一、需要 218

二、动机 221

三、需要与动机 222

四、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 223

五、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24

第三节 气质 229

一、什么是气质 229

二、气质的类型 230

三、气质的生理机制 231

四、气质与实践 233

第四节 能力 235

一、什么是能力 235

二、智力 236

三、教师的能力结构 238

四、智力的开发 239

第五节 性格 241

一、什么是性格 241

二、性格特征 243

三、性格的类型 245

四、性格与实践 248

五、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249

第九章 学与教的心理 263

第一节 学习心理 264

一、学习的性质 264

二、学习的分类 267

三、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69

四、学习的迁移 274

第二节 教学心理 277

一、教学心理的内涵 278

二、教学目标 283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287

第三节 教与学的影响因素及条件控制 296

一、课堂教学的心理因素 296

二、课堂教学与教师心理控制 303

第十章 心理健康教育 315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316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317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320

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323

四、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329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332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332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原则与内容 336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40

第三节 教师的心理健康 344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345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346

三、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348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