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1
民国史研究的现状及几个问题的讨论&张海鹏 1
北京政府末期“修约外交”决策机制刍议(1925~1928)&唐启华 17
国民党和中国的现代化问题(20世纪20年代)&〔俄〕马马耶娃 48
论1928年的东北易帜&曾业英 67
从蒋氏下野到蒋汪合流&金以林 123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特种外交委员会研究&左双文 149
从“胡汉民往来函电稿”看“新国民党”在北方的活动(1932~1936)&陈红民 176
战争·集权·民主——杂议抗战时期民主进程中的几个问题&王建朗 192
国民党走向皖南事变之经过&杨奎松 219
中国1940年代的中间势力&〔澳大利亚〕冯兆基 258
中间党派与皖南事变&闻黎明 275
抗战时期中苏国家关系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王真 294
苏联对华政策对中共革命战略的影响(1945~1946)&王志刚 319
是推进新疆革命,还是维护自身安全?——关于苏联调停三区革命的民族因素&薛衔天 345
国家利益的抉择——从苏联驻华使馆由南京撤至广州事件看苏联1949年对华政策&栾景河 360
战后中苏东北经济合作交涉研究&汪朝光 380
抗战后期国民党政府的对韩工作&耿云志 409
中国关于战后越南问题的认知与实践(1942~1946)&罗敏 429
论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治意识&王续添 460
民国初年广东乡村的基层权力机构&邱捷 499
党、政府与民众团体——以上海市商民协会与上海总商会为中心&赵利栋 517
中卷 547
国民党经济封锁对中央苏区对外贸易的实际影响&〔韩〕金志勋 547
身体美学、公共意识与新生活运动&〔日〕深町英夫 568
党员、党组织与乡村社会:华南的中共地下党(1927~1932)&王奇生 584
战时江西省国民党统治下的后方区&〔德〕墨轲 626
《李顿文件》所见之李顿中国之行&金光耀 656
1930年代前半期日本对华南政策的考察&臧运祜 673
日本对战时中国的认识——满铁的若干对华调查及其观点&解学诗 700
抗战前后英国在西藏门隅地区的领土扩张&陈谦平 722
朝鲜半岛的中国租界&〔日〕川岛真 745
波兰与中华民国的关系&〔波兰〕施乐文 757
以国家力量为主导的早期现代化建设——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虞和平 766
民国初年商办铁路的收归国有&闵杰 807
论民国16年9月上海日商纱厂的产品结构调整&〔日〕森时彦 82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高利贷分析——以苏、浙、皖三省农村为中心&徐畅 84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信用制度的演进&杜恂诚 868
抗战前钱庄业的衰落与南京国民政府&朱荫贵 898
上海金融业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上海的外汇市场&吴景平 921
民国时期专业银行职员社会及教育背景研究&〔美〕史瀚波 940
民国时期政府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述论&马敏 陆汉文 954
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亚文化圈世界的形成——略论近代中国政治共同体形成的困局&章清 994
欧战与战后(1918~1927)中国文化转型&郑大华 1025
“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建立、影响与意义——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范式创新一例&刘巍 1060
下卷 1121
三均主义与三民主义&〔韩〕裴京汉 1121
民国时期尊孔运动的两条路线&〔日〕森纪子 1137
1930年代国民政府风俗调查与改良活动述论&严昌洪 1150
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废除旧历运动&左玉河 1167
平教会扫盲运动的历史考察&徐秀丽 1220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组织与发展&周秋光 1250
抗战时期成都茶馆工人及其组织&〔美〕王笛 1287
近代天津娼业结构述论&江沛 1337
孙中山与段祺瑞、张作霖联合反直政治合作的努力(1922~1925年)&刘贵福 1376
孙中山“中央革命”计划与冯玉祥北京政变&刘曼容 1391
九一八事变后的冯玉祥&徐辉琪 1416
蒋介石的中日苏关系观与“制俄攘日”战略——兼论蒋汪分歧的一个重要侧面(1933~1934)&〔日〕鹿锡俊 1440
张学良及其西安事变回忆录——我读张学良档案之一&杨天石 1474
孙科与战时中苏关系&李玉贞 1490
由宋子文档案重新了解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日〕伊原泽周 1520
陈炯明“六·一六”兵变造因再探&段云章 1543
章太炎筹边考异&马勇 1561
胡文虎与福建经济建设运动&孙思源 1589
对近二十年民国学术史研究的回顾&罗福惠 许小青 1607
五十年来中国大陆黄兴研究述评&萧致治 1627
重视对香港澳门民国时期历史的研究&霍启昌 1649
后记 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