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转轨过程中的经济制度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 1
一、政治经济学关于所有制问题的理论分析 1
(一)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2
(二)所有制理论的发展 3
(三)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不完全性 5
二、邓小平所有制理论与实践 8
(一)邓小平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9
(二)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活力 9
(三)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2
三、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14
(一)第一阶段: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16
(二)第二阶段: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 17
(三)第三阶段: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概念 18
(四)第四阶段: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针 18
(五)第五阶段: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
(六)第六阶段: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
(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新时期伟大的理论创新 25
第二章 转轨过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27
一、关于政府职能的西方经济学演变 28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31
(一)市场失灵和政府职能 31
(二)经济发展与政府职能 36
(三)“看得见的手”的失灵 38
三、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职能转变 43
(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回顾 43
(二)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 48
(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和原则 59
第三章 经济转轨过程中的金融体制改革 70
一、金融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70
(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70
(二)国有专业银行的诞生 71
(三)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72
(四)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 74
(五)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77
二、健全金融调控机制 82
(一)积极促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82
(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95
(三)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体系 101
三、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107
(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进程 107
(二)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改革 112
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118
(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状况 119
(二)我国现有金融监管机制面临的挑战 120
(三)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措施 122
第四章 经济转轨过程中的财政体制改革 127
一、财政体制变迁的阶段性分析 127
(一)1978年~1993年:以放促活 128
(二)1994年至今:分税制 131
(三)1998年开始:公共财政制度建设 132
(四)现存的问题 136
二、逐步推进结构性减税政策 139
(一)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必要性 140
(二)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可行性分析 141
(三)结构性减税政策的主要内容 143
三、建立和完善公共预算体系 152
(一)部门预算改革是预算管理改革的突破口 152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160
(三)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165
四、推进地方财政体制改革 170
(一)关于地方财政 170
(二)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七个“一” 172
(三)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建设 175
第五章 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国企改革 180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 180
(一)国企改革起步:简政、放权、让利 180
(二)国企改革过渡:承包经营责任制 182
(三)国企改革的落脚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85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 188
(一)产权清晰 189
(二)权责明确 190
(三)政企分开 191
(四)管理科学 192
三、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194
(一)企业产权制度 195
(二)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97
(三)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199
(四)进一步深化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 203
四、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07
(一)关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07
(二)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 210
(三)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213
第六章 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 218
一、产业结构转换的主要影响因素 218
(一)需求结构的变动 219
(二)供给结构的影响 223
(三)其他影响因素 228
二、我国转轨时期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分析 228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阶段分析 229
(二)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34
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及措施 238
(一)关于产业结构变动方向的理论研究 238
(二)世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240
(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242
(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243
(五)“十一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 246
第七章 经济转轨时期的对外开放 262
一、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与实践 262
(一)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形成和发展阶段的划分 262
(二)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主要内容 264
(三)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基本原则 268
(四)我国对外开放的实践 270
二、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 276
(一)资本要素国际间的流动异常活跃 277
(二)生产国际化迅猛发展,国际分工出现新特点 280
(三)国际贸易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282
三、我国对外开放新的战略选择 284
(一)实现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 284
(二)优化我国外资结构 287
(三)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291
(四)加快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293
(五)创造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 295
第八章 不同转轨国家的比较及借鉴 297
一、主要转轨经济国家所有制改革的比较 298
(一)俄罗斯的所有制改革 298
(二)东欧国家的所有制改革 300
(三)所有制改革的评价 304
二、中俄转轨经济的比较分析 307
(一)关于“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 307
(二)国有产权重新配置和企业制度建设 310
(三)两种经济转轨方式的绩效评价 313
三、东欧国家经济转轨对我国的启示 316
参考文献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