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研究商周姓氏制度的意义 1
二、商周姓氏制度研究述略与本书的目的及研究方法 3
(一)古代学者研究成果概述 3
(二)近现代学者研究成果之述评 6
(三)存在的问题及本书的目的与研究方法 20
三、几点说明 21
(一)广义上的姓与姓的形式 21
(二)关于先秦时期姓与氏的本质问题 26
第一部分 殷商时期的姓氏制度 37
小引:关于传说时代的姓氏问题 37
第一章 关于殷商时期的“姓”的探讨 47
一、从“殷人子姓”谈起 48
二、关于殷墟卜辞中的“帚”及商代妇名之探讨 50
(一)“帚”字释义 50
(二)关于“帚”的身份问题 54
(三)商代妇名的含义 67
三、卜辞中的“多生”问题 89
(一)“多生”与“射” 90
(二)“多生”与“饗” 96
(三)“多生”即“姻娅之亲”说 100
附表一:卜辞妇名表 112
附表二:卜辞所见妇名、男子名或地名、族名、国名重合事例表 115
第二章 殷商时期的族氏名号与族氏命名制度 117
一、认证族氏名号的方法 117
(一)卜辞中的族氏名号之认证 120
(二)商金文中的族氏名号之认证 124
二、族氏名号的形式与含义 136
(一)族氏名号的形式 136
(二)关于复合族氏名号的含义及其相关问题 139
三、从“寝某”、“子某”等古文字名号材料看殷商族氏名号的主要获取途径 155
(一)商金文中的“寝某”之称 155
(二)卜辞及商金文中的“子某”之称 170
附表三:卜辞及商金文所见子名、地名重合事例表 181
第三章 殷商时期族氏名号的使用范围 182
第四章 殷商时期姓氏制度的特征及相关历史问题之检讨 193
一、殷商时期姓族的社会功能 193
二、殷商时期的婚禁范围 201
第一部分小结 216
第二部分 封建等级社会下的姓氏制度——从西周到春秋时期 220
第五章 关于周代的姓氏理论 221
一、周人的姓氏观 221
二、姓、氏在周代社会中的政治与社会功能 225
三、关于“同姓”、“异姓”、“庶姓”与“正姓”的辨析 231
第六章 周代封建与赐姓命氏——关于姓、氏两分问题的探讨 238
一、关于周代赐姓制度的考察 238
(一)“姓”与“赐姓” 239
(二)典籍所见赐姓材料的真伪辨析 241
(三)赐姓命氏与周初封建的关系 244
二、西周、春秋时期的命氏以及命氏的对象、时间与方法 255
(一)“氏”与“命氏” 255
(二)命氏的对象 262
(三)命氏的时间 274
(四)命氏的形式 278
三、赐姓命氏制度的实施与周代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 282
第七章 西周、春秋时期的称名习俗 297
一、从两周金文资料看周代贵妇的称名规律 297
二、周代男性贵族以“孙”相称的含义 330
三、周代庶民的姓、氏问题 346
(一)周代的“庶民” 346
(二)周代庶民的姓、氏问题 348
第八章 伯仲排行名与周代宗族分级制 354
一、关于“伯”、“伯氏”与宗族长称谓 356
(一)“伯”字的含义 356
(二)“伯氏”的含义与宗族长的称谓 360
二、排行名的使用原则 366
(一)冠字后以排行名相称 366
(二)“嫡长称伯、庶长称孟” 369
三、排行名与周代宗族分级制 376
(一)周代宗族分级制概述 376
(二)排行名与大小宗 380
(三)排行名与宗族内部的分级制 385
四、燕召诸器铭文与西周早期燕召宗族之形态——用排行名研究宗族组织结构的一个范例 390
(一)关于召公封燕 391
(二)康王时期的燕召宗族 397
第二部分小结 407
第三部分 封建等级社会的解体与新型姓氏制度的形成 410
第九章 姓、氏合一的考察 411
一、姓、氏合一的诸种表征 411
二、姓、氏合一的社会成因分析 422
第十章 姓氏的普及——春秋晚期以降庶民获取姓氏之探讨 427
一、姓氏的普及 428
二、姓氏普及的原因 450
三、庶民获取姓氏的途径 453
第十一章 姓氏的普及与平民宗族组织的崛起 459
第三部分小结 465
结语 467
附录一:征引与参考书目 475
附录二:引用甲骨文、金文著录书籍简称 485
附录三:殷商时期王年、王世、卜辞组别对照表 488
后记 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