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
一、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二、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理论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7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三、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四、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五、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27
一、邓小平理论的涵义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历史条件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四、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五、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4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第二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58
第一节 毛泽东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 58
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三、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四、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第二节 邓小平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69
一、历中转折关头把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提到首位二、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四、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和发展的历史意义第三节 江泽民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82
一、强调与时俱进二、与时俱进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三、弘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第三章 新民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89
第一节 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9
一、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二、必须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三、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第二节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03
一、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二、工农武装割据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社会 113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三、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四、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第四章 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128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128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基本思想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第二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34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依据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基本经验 141
一、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 155
第一节 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 155
一、空想社会主义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三、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社会主义第二节 毛泽东社会主义观 158
一、早年的理解二、探索中的社会主义观第三节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 169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二、对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总体把握第四节 江泽民社会主义观 178
一、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二、对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和发展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184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84
一、毛泽东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二、邓小平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节 树立科学发展观 190
一、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198
一、毛泽东的“两步走”发展战略二、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三、江泽民对发展战略的主要贡献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9
一、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利条件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13
第一节 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 213
一、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二、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三、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四、技术革命五、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第二节 邓小平经济建设思想 226
一、抓住战略重点,优化产业结构二、经济体制改革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三、按“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规律办事四、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三节 江泽民经济建设思想 237
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二、提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坚持速度和效益相统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四、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五、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全面对外开放水平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第八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246
第一节 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 246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三、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四、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五、民主是“跳出周期率支配”的“新路”第二节 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 255
一、揭示民主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联系二、坚持和发展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三、坚持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坚持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五、坚持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六、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七、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八、纠正毛泽东在民主问题上的一些失误第三节 江泽民民主政治思想 261
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强调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三、提出社会主义人权的新思想四、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目标五、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思路第九章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71
第一节 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 271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二、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三、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艺五、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六、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第二节 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 280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三、社会主义文化重在建设第三节 江泽民文化建设思想 291
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十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00
第一节 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社会理想 300
一、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社会理想二、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07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举措第十一章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321
第一节 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历史贡献 321
一、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二、处理港、澳、台问题的方针第二节 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一国两制” 326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三、“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三节 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333
一、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二、香港、澳门的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三、努力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第十二章 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 341
第一节 毛泽东外交思想 341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三、从中间地带到“三个世界”的划分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二节 邓小平外交思想 350
一、积极争取对我国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应对国际局势变化的指导方针第二节 江泽民外交思想 359
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二、正确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四、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五、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六、继续增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继续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第十三章 统一战线 366
第一节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 366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策略路线二、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三、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四、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第二节 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 377
一、忠诚卓越的实践者、继承者、发展者二、“革命统一战线”发展到“爱国统一战线”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三节 江泽民统一战线思想 387
一、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实行广泛的团结二、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三、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第十四章 群众路线 394
第一节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 394
一、群众路线的形成二、群众路线的思想内涵三、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第二节 邓小平群众路线思想 404
一、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三、创造性地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针四、进一步充实和丰富群众路线五、反对官僚主义,防止脱离群众第三节 江泽民群众路线思想 414
一、深入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第十五章 领导核心和党的建设 420
第一节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20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二、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第二节 毛泽东论党的建设具体内容 425
一、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二、从组织上建设党三、从作风上建设党第三节 邓小平论党的建设具体内容 431
一、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二、加强组织建设三、加强作风建设四、重视制度建设第四节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具体内容 439
一、按照党的政治路线,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党的建设二、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三、继续加强和完善党的组织建设四、端正作风,从严治党后记 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