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461
走内涵式的改革与建设之路——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的新举措 课题组讨论 许征帆执笔 461
在学科建设中站在全国高等学校的前列——“中国革命史”课教学改革回顾 王顺生 468
在开拓创新中不断前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教材建设回顾 胡钧 472
永远站在学科建设的前沿——“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教材建设回顾 冯特君 477
坚持马列原理 反映时代精神——哲学原理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李淮春 480
坚持马列指导 不断开拓创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回顾 罗国杰 484
把教学科研与教材建设结合起来——“现代西方哲学”课程建设的回顾 郑杭生 魏金声 491
我与“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 高鸿业 498
把握学术方向 锐意开拓进取——回顾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梁树发 502
一个新专业的诞生——信息学院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陈禹 514
全国第一个经济科学实验室的建立 陈禹 方美琪 518
艰辛创业五十年——会计系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阎达五 523
实事求是 刻意求新——记“货币银行学”课程建设 周升业 529
射——“的”与“矢”的真谛 李金轩 532
加强课程建设 办好文理交叉专业——商品学系发展道路的回顾 万融 杨昌举 535
区域经济研究所发展史上的三次转折 张敦富 538
求实创新 开拓前进——劳动人事学院发展纪实 董克用 541
创办土地管理专业的回顾与前瞻 林增杰 547
开拓进取 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深化统计教育改革的回顾 袁卫 556
为建设世界一流法学院努力奋斗 曾宪义 叶秋华 564
乔木同志要我办新闻系——回忆四十年前新闻系的创建 安岗 578
盛世话沧桑 罗列 582
继往开来 何梓华 592
忆建系初期的三次调查 蓝鸿文 599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培养合格新闻人才——关于新闻系教学工作的一些回顾 秦珪 602
自觉坚持马列 注重中国特色——我校社会学学科建设的回顾 郑杭生 606
清史研究和史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成崇德 613
《中国历史纲要》编写和出版过程 郑昌淦 624
《岁月河山——图说中国历史》的编撰与出版 毛佩琦 627
“世界近代史”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王志乐 632
难以淡忘的欣慰——忆复校以来档案系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和宝荣 642
行政管理学研究所科学研究的回顾 郑明 650
发挥优势 再创辉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杨彦钧 654
看邬沧萍教授怎样治学 蓝鸿文 661
马克思主义是搞好教学科研的重要基础 孟氧 667
研精覃思 知远识微——搞好科学研究工作的方法 戴逸 672
选准方向 把握特点 自成体系 魏杰 677
我与哲学 陈先达 683
继往开来的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杨东梁 688
实行经费承包 提高两个效益——关于学校后勤改革的若干回忆 杨佳民 691
人才培养 699
实事求是 开拓创新 发展我校研究生教育 秦惠民 699
发挥我校综合优势 提高MBA培养质量 施礼明 708
抓思想 抓业务 抓学风——培养博士生的体会 高铭暄 713
我指导博士生的要求和想法 卫兴华 717
考虑培养特点 注重业务质量——培养博士生的几点体会 李占祥 722
抓好三个环节 培养高质量博士 胡乃武 727
把提高质量放在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首位 安体富 730
培养研究生重在素质教育 刘大椿 735
路,靠我们自己去开辟——指导新闻业务研究生实习的做法和体会 蓝鸿文 739
每周一聚——我指导硕士研究生的一种工作方式 吴微 752
加强专业教学 培养社会学专门人才 李强 754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诗词义类讲疏”课的回忆 林杏光 758
把团员培养成为革命接班人——学校共青团工作的若干回忆 杨佳民 762
争分夺秒,为祖国四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复校后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回顾 周兴健 770
提高综合素质 迈向新的世纪 中国人民大学校团委 778
复校后的新闻系党总支工作 傅金铎 781
做党和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在班主任工作中教书育人的几点体会 刘玉萼 784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杜江波 803
她帮助我从自我中走出来 傅艳 805
她像一颗种子 檀雪菲 807
我的朋友刘玉萼老师 孙柏瑛 809
服务经济建设 培养合格人才——函授、夜大学教育发展的回顾 杨干忠 811
发扬中国人民大学的优良传统——忆函授教育二三事 方甲 821
为国家改革和建设事业服务 827
科研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学研究所科研工作回眸 胡乃武 杨瑞龙 827
研究新问题 推出新成果——四次重大企业管理科研活动的回顾 李占祥 832
面向生产实践 服务经济建设——关于推广应用价值工程的若干回忆 田威 842
一次难忘的社会实践——记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应用和推广 钟契夫 847
为价格改革献计献策——忆胡昌暖教授的三次社会调查 许光建 854
创建太行山扶贫与发展试验区 严瑞珍 857
为了三江平原的湿地 马中 862
发扬“自行车精神” 推动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从“人大码”说开去 陶沙 866
积极为国际人权舆论斗争服务——记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 谷春德 870
母校学风哺育我成长——关于参加制定宪法、香港基本法和澳门基本法的若干回忆 许崇德 877
立足于本国实际 制定和完善刑法——参加刑法起草和修订工作的一点体会 高铭暄 888
为加强法制建设和教学科研服务——地石律师事务所建设回眸 地石律师事务所 895
深入实际探索规律是人口研究为决策服务的关键 林富德 902
当好拨动精神文明建设琴弦的人——参与修订《首都市民文明公约》的体会 许启贤 909
十年外事工作漫忆 金戈 914
巩固传统阵地 进军现代信息业战场——书报资料中心的过去与未来 谢自立 921
团结奋进 再展宏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四十年 王霁 927
后记 931
补记 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