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病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清)雷丰撰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117086776
  • 页数:1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8卷,列四时病70种,从病因、病机、症状、治法、等方面详加论述,并附己案。本书有论有案,并自拟60余种治法,对后世及临床很有影响。

卷之一 1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1

春温 2

风温 3

温病 4

温毒 5

晚发 6

拟用诸法 7

辛温解表法 7

凉解里热法 7

清热解毒法 8

却热息风法 8

祛热宣窍法 8

辛凉解表法 9

清凉透邪法 9

清热保津法 10

清凉荡热法 10

润下救津法 10

清凉透斑法 10

备用成方 11

葳蕤汤 11

银翘散 11

小定风珠方 11

大定风珠方 11

消毒犀角饮 12

连翘败毒散 12

犀角地黄汤 12

三黄石膏汤 12

凉膈散 12

九味羌活汤 13

临证治案 13

春温过汗变症 13

春温甫解几乎误补 14

风温入肺胃误作阴虚腻补增剧 15

风温误补致死 15

风温夹湿 15

胃虚温病 16

胃实温病 16

有孕发斑 17

温毒发疹 17

喉痹急证 18

伏气晚发 19

卷之二 20

春伤于风大意 20

伤风 20

冒风 21

中风 22

风寒 23

风热 24

风湿 25

寒疫 25

拟用诸法 26

解肌散表法 26

微辛轻解法 26

顺气搜风法 27

活血祛风法 27

宣窍导痰法 28

两解太阳法 28

备用成方 29

海藏神术散 29

香苏饮 29

参苏饮 29

金沸草汤 29

桂枝汤 29

通关散 30

开关散 30

小续命汤 30

三化汤 30

大秦艽汤 30

乌药顺气散 31

顺风匀气散 31

牵正散 31

黄耆五物汤 31

防风黄耆汤 31

防风通圣散 32

柴葛解肌汤 32

苏羌饮 32

临证治案 33

冒风轻证不慎口食转重 33

风邪中络 33

中风急证 33

中风脱证 34

真中死证 35

风湿两感 35

风湿误为风温 35

产后寒疫 36

时行寒疫 36

卷之三 37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 37

飧泄 38

洞泄 39

寒泻 40

火泻 40

暑泻 41

湿泻 41

痰泻 42

食泻(附:饮泻) 42

风痢 43

寒痢 44

热痢(附:暑痢) 44

湿痢 45

噤口痢 46

水谷痢 47

休息痢 47

五色痢 48

拟用诸法 48

培中泻木法 48

补火生土法 49

暖培卑监法 49

补中收脱法 49

通利州都法 50

清凉涤暑法 50

化痰顺气法 50

楂曲平胃法 51

清痢荡积法 51

温化湿邪法 51

调中开噤法 52

调中畅气法 52

备用成方 52

草窗痛泻方 52

胃苓汤 52

四神丸 53

胃关煎 53

姜茶饮 53

香连丸 53

芍药汤 54

苍术地榆汤 54

人参樗皮散 54

补中益气汤 54

真人养脏汤 54

肉苁蓉汤 55

临证治案 55

飧泄误为食泻 55

飧泄之病热补得瘳 55

洞泄之疴虚实兼治得效 56

便泻刚逢经转 56

伤食作泻 56

小产之后偶沾风痢 57

风痢病一误再误 57

赤痢亦有属寒温补得愈 58

疟痢两作 58

痢下纯血死证 58

实热痢疾止涩太早用下得瘥 59

高年噤口痢疾 59

痢久脾肾两虚 60

休息痢误认肠风 60

阴虚之体患五色痢 61

卷之四 63

夏伤于暑大意 63

伤暑 64

冒暑 65

中暑(即中暍。附:暑厥) 65

暑风 65

暑温 66

暑咳 66

暑瘵 67

霍乱 67

痧气 68

秽浊 69

疰夏 69

热病 70

霉湿 71

拟用诸法 71

祛暑解毒法 72

增损胃苓法 72

清暑开痰法 72

却暑调元法 72

清离定巽法 73

清宣金脏法 73

甘咸养阴法 74

治乱保安法 74

挽正回阳法 74

芳香化浊法 75

金水相生法 75

二活同祛法 75

备用成方 76

藿香正气散 76

六和汤 76

缩脾饮 76

香薷饮 76

新加香薷饮 76

桂苓甘露饮 77

竹叶石膏汤 77

人参白虎汤 77

六一散 77

三石汤 78

清营汤 78

来复丹 78

介宾玉女煎 78

生脉散 79

清暑益气汤 79

浆水散 79

冷香饮子 80

大顺散 80

痧疫回春丹 80

行军散 80

绛雪 80

紫雪 81

黄龙汤 81

临证治案 81

阴暑误用阳暑之药 81

骤然中暑 82

暑风急证 83

暑温过服大寒致变 83

暑热劫络致成暑瘵 84

阴寒霍乱热补而瘳 85

阴虚疰夏 85

热病化燥伤津 85

霉湿时病 86

卷之五 87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 87

暑疟 88

风疟 88

寒疟 89

湿疟 89

温疟 90

瘴疟 91

瘅疟 91

牝疟 92

痰疟 93

食疟 93

疫疟 94

鬼疟 94

虚疟 94

劳疟 95

疟母 95

三日疟 96

伏暑 97

秋暑(附:秋凉) 98

拟用诸法 98

清营捍疟法 98

辛散太阳法 99

宣透膜原法 99

和解兼攻法 99

甘寒生津法 100

宣阳透伏法 100

驱邪辟祟法 100

补气升阳法 101

营卫双调法 101

双甲搜邪法 101

清宣温化法 102

备用成方 102

小柴胡汤 102

景岳木贼煎 103

严氏清脾饮 103

麻杏甘石汤 103

柴平汤 104

藿香平胃散 104

太无神术散 104

人参败毒散 104

咒法 104

截疟七宝散 105

局方常山饮 105

子和常山散 105

鳖甲饮 105

四兽饮 105

追疟饮 106

何人饮 106

休疟饮 106

临证治案 106

虚寒之体忽患暑疟 106

暑疟热盛逼血上吐 107

截疟太早变成肿胀 107

风疟时邪乘入血室 108

寒疟之证温补治验 109

湿疟之证辛散获效 109

温疟误为暑热 109

产后瘅疟热补至变 109

阴邪入肾发为牝疟 110

寒湿入脾证成牝疟 110

疟发昏迷治痰得效 111

时行疫疟 111

鬼疟属阴得众人阳气而解 112

久疟阴虚及阳 112

体虚劳疟 113

疟母破剂无效温补咸软得安 113

疟母攻破致死 113

三疟扰伤气血补益得效 114

产后三疟久缠 114

伏暑过服辛温改用清凉而愈 115

产后伏暑 115

卷之六 117

秋伤于湿大意 117

伤湿 118

中湿 119

冒湿 119

湿热 119

寒湿 120

湿温 121

秋燥 122

拟用诸法 124

宣疏表湿法 124

辛热燥湿法 124

苦温平燥法 125

松柏通幽法 125

备用成方 125

羌活胜湿汤 125

平胃散 126

除湿汤 126

金匮肾着汤 126

松峰达原饮 126

三仁汤 126

苍苓白虎汤 127

桂苓甘露饮 127

杏苏散 127

清燥救肺汤 127

滋燥养营汤 127

蜜煎导法 128

临证治案 128

里湿酿热将成疸证 128

里湿误补成臌得破则愈 129

中湿误作虚风 129

秋湿时令忽患暴中 129

湿温误作伏暑 130

高年湿温伤气 130

湿温化燥攻下得愈 131

妊娠燥气为病 131

感受秋凉燥气 131

血亏液燥加感燥气 132

卷之七 133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133

痰嗽 134

干咳 134

拟用诸法 135

加味二陈法 135

温润辛金法 136

清金宁络法 136

备用成方 136

泻白散 136

清肺饮 137

琼玉膏 137

丹溪咳血方 137

千金久嗽方 137

二陈汤 137

景岳六安煎 137

临证治案 138

伏湿作嗽认为冬温 138

伏湿致嗽 138

痰嗽补脾取效 138

燥气伏邪作咳 139

燥气刑金致使咳红 139

阴虚之体伏燥化火刑金 140

卷之八 141

冬伤于寒大意 141

伤寒 142

中寒 143

冒寒 143

冬温 144

拟用诸法 145

甘热祛寒法 145

备用成方 146

麻黄汤 146

葛根汤 146

小柴胡汤 146

理中汤 146

真武汤 146

四逆汤 147

千金阳旦汤 147

千金阴旦汤 147

临证治案 147

伤寒调治失法变证 147

伤寒吐蛔 148

阳体中寒仍用热剂而愈 149

冬温肺胃合病 149

冬温新感适值经行 149

冬温伤阴将欲成损 150

附论 151

治时病常变须会通论 151

五运六气论 152

温瘟不同论 153

伤寒书统治六气论 154

辟俗医混称伤寒论 155

辟时俗龌龊斑证论 157

夹证兼证论 158

成方须损益论 159

胎前产后慎药论 160

治轻证宜细心重病宜大胆论 161

医家嫉妒害人论 162

医毋自欺论 162

古今医书宜参考论 163

证治索引 168

方剂索引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