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许善斌:用证照提取“历史基因” 文 李振盛 1
第一章 国事新中国发展的见证会议上怎样使用麦克风 2
共和国诞生前的会刊 7
笔记本中的“纪念鼻祖” 9
政协代表的特殊符号 10
激动人心的共和国诞生 12
报纸为共和国的诞生摇旗呐喊 14
从此多了个国庆节 16
由“样品”变“正品” 18
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大选票 21
二次开发的“人才能源” 22
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23
第二章 政事国家管理的历史轨迹干部有了“铁饭碗” 28
“专家治国” 32
“两斗芝麻官” 34
领导的报告会 36
别具一格的思想工作 39
批判活动也悄悄地抬头了 42
铺天盖地的政治运动 43
抓两头带中间 44
会议:国家的“神经网络” 47
笔记本:历史的脚印 50
第三章 大事建国初期的一波三折土地终于更换了主人 52
大张旗鼓搞土改 54
彻底翻身做主人 56
“三反”与“五反” 57
保卫年轻的共和国 60
作为非常事件的胡风集团案 62
社会主义改造旗开得胜 63
社会主义改造留下的“标记” 65
反右派运动的前奏和尾声 67
由朋友变成了敌人 68
右派分子被搞得臭不可闻 69
文艺界是反右斗争的重灾区 72
第四章 军事保家卫国备忘录捐献飞机大炮的壮举 74
志愿军:最可爱的人 76
在游戏和义演中声讨“美帝” 78
志愿军流血,志愿者献血 80
志愿军的亲人就是我们的亲人 82
美国空军的“活命哲学” 83
“枪杆子”展览 84
有章有法功过分明 86
全民皆兵的时代 88
军属证上的“野战军概况” 89
含金量最高的证书 92
代工代耕拥军优属 93
对烈军属无微不至的照顾 95
拥军是群众活动中的强项 97
这也叫吃水不忘打井人 100
第五章 农事公社化时期的农村图景“中国版”的苏联集体农庄 102
合作化使农民的追求工分化 104
农民的任务是养活非农业人口 106
森林和牲口的“户口本” 108
公社化的目标是“共产化” 110
公社的价值标准以票衡量 112
农村最原始的“机械化” 114
大禹治水:后人学习的榜样 116
血吸虫:南方人民的死敌 119
第六章 怪事疯狂年代的想像与荒诞不是心想事成而是异想天开 122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25
消灭四害:竹篮打水一场空 128
其产主义的“试验田” 129
乌托邦带来了科技热 131
势如破竹的“大跃进”运动 132
作为“大跃进”动力的物质刺激 135
时代的最强音 137
休息也成了“无形资产” 138
工厂也搞“不务正业” 139
第七章 红事大众节日的历史碎片精益求精和锦上添花 142
国庆节的好戏好歌 144
各行各业普天同庆 146
庆祝活动遍及各个角落 148
参加国庆活动也有“报酬” 150
别具一格的上海庆祝活动 151
党的生日不搞庆祝活动 152
重要事件也在纪念之列 155
第八章 民事事关国计民生的悠悠往事重复着建国初期的道路 158
支农是拆东墙补西墙 161
“全国一盘棋”的口号 163
五花八门的退休方式 166
国营企业里的新鲜事儿 169
殡葬改革 171
烈士后事 173
历史最悠久的“信使” 175
鲜活的画面和会动的图案 176
盛会留下来的历史碎片 178
划时代的科技盛会 180
当时的“高科技” 181
最神圣的小宝塔 183
向科技进军是新起点 185
第九章 文事单纯年代的文化娱乐世界艺术大师空前绝后的艺术珍品 188
紧跟政治路线的演出模式 191
光芒四射的明星大荟萃 193
家喻户晓的明星 195
异军突起的话剧 198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 199
影视时代之前的“沙漠景象” 201
建国初期的文化大餐 202
舞会——单调生活的调节剂 205
富有时代特点的设计方案 206
作为“减负”的文字改革 208
“速记法”:汉字的“短跑冠军” 211
第十章 外事与国际接轨的前奏走向世界的早期通行证 214
他们不都是“海归” 216
凤毛麟角的国际展览会 219
中苏友好协会 222
珍贵的历史记忆 225
后记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