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防治备忘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全屏寿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09113369
  • 页数:598 页
图书介绍: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的多发病。本书参照近几年国内和国际发表的CHD和CHD危险因子的防治指南及其他有关大型、随机对照及临床实验研究的资料为基础,以手册形式,简明、详细而比较通俗地介绍了CHD及其危险因子的流行、诊断、预防和治疗。同时详细的介绍了饮食,生活习惯,运动对健康和疾病治疗和预防的重要作用。基本代表了当前CHD预防和治疗的观点、方法和倾向。可供临床心血管病科医师和内科医师参考以及在校医学生的课外参考读物。书中各章节均提到老年人心血管病的预防知识,也可以供冠心病病人和老年人作为医疗防病知识的参阅。

第一章 冠心病概论 1

第1节 概述 1

一、冠心病的起因 1

二、主要临床表现 2

三、危险因子 4

第2节 冠心病的简要病史采集和物理检查 4

一、病史采集 4

二、物理检查 6

第3节 冠心病的实验室检查 7

一、胸部X线检查 7

二、常规12导联心电图 8

三、动态心电图检查 8

四、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9

五、超声心动图 15

第二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18

第1节 概述 18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定义 18

二、主要病因 19

三、发病机制 20

第2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 21

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史、症状和体征 21

二、ECG诊断 22

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ECG特征 25

四、非CAD的胸痛 26

第3节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定义和分类 26

一、不稳定性心绞痛是CHD极不稳定的一个阶段 26

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风险评估 27

第4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初步评估、处置和症状分析后的处理 28

一、初步评估、处理 28

二、症状分析后的处理 29

第5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风险分层 30

一、早期风险分层的基础 30

二、风险分层的评估 31

三、风险分层的病史考虑 31

第6节 心脏生物学标志物 37

一、磷酸肌酸激酶 37

二、肌钙蛋白 37

三、肌红蛋白 39

四、C反应蛋白(CRP) 40

五、其他炎症标志物 41

六、临床意义 41

第7节 需要及时治疗和处理的冠状动脉综合征 42

一、需要及时处理的病人 42

二、设置门诊胸痛监护病室 43

三、住院监护原则和要求 45

第8节 抗缺血治疗 45

一、抗缺血治疗的适应证 45

二、理想的抗缺血治疗 46

三、抗缺血药物的应用 47

四、其他药物的应用和治疗方法 56

第9节 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 57

一、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的原则 57

二、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 58

三、抗血小板药物 60

四、抗凝血治疗 64

五、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抑制药 72

六、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抑制药临床应用的评估 77

七、溶栓治疗 78

第10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风险分层 79

一、风险分层的临床意义 79

二、风险分层的目的 80

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风险的处理 82

四、非侵入性试验的选择 83

五、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83

第11节 早期介入性对策和早期保守性对策 84

一、两种不同治疗对策 84

二、早期介入对策的适应证 84

三、早期介入性治疗的禁忌证 85

四、注意事项 85

五、执行早期介入性对策的依据 86

六、血管造影 86

七、实施介入对策和保守对策的评估 86

八、不稳定性心绞痛/NSTEMI病人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发现 89

第12节 冠状动脉血管再建 90

一、一般原则 90

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 92

三、外科血管再建 94

第13节 不稳定性心绞痛/NSETMI病人出院和出院后的监测 96

一、出院病人的一般情况 96

二、出院病人的药物治疗原则 96

三、出院后的药物治疗 97

四、出院病人随访 98

五、指导病人对CHD危险因子的处理 99

六、出院病史记录 101

第14节 特殊人群的处理 101

一、女性UA/NSTEMI的特征 101

二、糖尿病病人 102

三、老年病人 105

四、可卡因吸食者的胸痛 109

第15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的处理 111

第16节 变异型心绞痛 114

一、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114

二、变异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114

三、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 115

四、一般处理原则 116

五、变异型心绞痛的治疗 116

六、变异型心绞痛的预后 116

第17节 X综合征 117

一、X综合征的定义和临床特征 117

二、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117

三、X综合征的诊断 118

四、X综合征的治疗 118

五、X综合征的预后 119

第三章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120

第1节 心肌梗死概论 120

一、心肌梗死的概念和定义 120

二、心肌梗死的病因 121

三、心肌梗死的病理学 122

第2节 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住院前的处理 128

一、一般情况 128

二、确定STEMI的风险分层 128

三、对STEMI的干预 129

四、指导病人识别早期STEMI的症状和反应 129

五、病人对STEMI症状的理解程度 130

六、医院外心脏停跳 131

七、入院前胸痛的评估和治疗 131

八、入院前纤维蛋白溶解治疗 131

第3节 心脏急救中心的初步诊断和治疗 133

一、急救中心对病人的评估 133

二、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 133

三、优先接诊STEMI病人 134

四、急救中心对病史的采集和物理检查 134

五、ST段抬高MI的症状鉴别诊断 137

六、心电图记录 138

七、实验室检查 141

八、心肌损伤生物学标志物 142

九、影像诊断 145

第4节 治疗处理和住院处理 145

一、补充氧气 145

二、硝酸甘油 145

三、止痛药 146

四、阿司匹林(ASA) 147

五、β阻滞药 148

六、其他药物治疗 149

第5节 再灌注治疗 153

一、再灌注治疗的一般概念 153

二、再灌注治疗效果和再灌注时间的关系 154

三、心源性休克病人的再灌注治疗 155

四、再灌注治疗的出血风险 155

五、纤维蛋白溶解治疗的适应证 155

六、纤维蛋白溶解治疗的禁忌证及警惕 157

七、纤维蛋白溶解治疗的利与弊 157

八、纤维蛋白溶解治疗对LV功能的影响 158

九、纤维蛋白溶解治疗并发症 159

十、各种纤维蛋白溶解药的比较 163

十一、纤维蛋白溶解治疗的临床净效益 164

十二、纤维蛋白溶解药+GPⅡb/Ⅲa抑制药联合治疗 165

十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血管再建 168

十四、ST段抬高MI病人初期PCI治疗的一般考虑 168

十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特殊考虑 168

十六、外科急症再灌注治疗 176

第6节 住院处理 185

一、冠心病监护病房 185

二、不利事件的监测和处理 186

三、下一级监护病房 186

四、病人早期生活的评估 187

五、早期风险分层 189

六、药物治疗的评估 190

七、梗死面积的估计 196

第7节 血流动力学紊乱的评估 198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原则 198

二、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 199

三、动脉和肺动脉插管的并发症和处理 200

四、低血压 201

五、低排血量状态 202

六、肺充血 203

七、心源性休克 205

八、右心室心肌梗死 208

九、心力衰竭/低排综合征的机械病因 213

第8节 ST段抬高MI后的心律失常 219

一、室性心律失常 219

二、室上性心律失常 224

三、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 227

第9节 ST段抬高MI后再发胸痛 231

一、心包炎 231

二、心肌再缺血/梗死 233

三、缺血性卒中 234

四、深静脉血栓症和肺栓塞 236

第10节 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的冠状动脉旁路外科 237

一、外科手术时机 237

二、动脉移植 238

三、纤维蛋白溶解治疗后的CABG治疗 239

四、ST段抬高MI后再发缺血的CABG治疗 239

五、ST段抬高MI后CABG治疗的选择 239

六、抗血小板制剂后CABG治疗的选择 240

第11节 心肌梗死的康复、出院和出院后的监测及处理 241

一、对出院前病人风险的评估 241

二、康复期的运动试验 241

三、康复期的UCG检查 243

四、康复期心肌灌注成像 243

五、康复期LV功能和预后估计 243

六、心肌存活的评估 244

七、ST段抬高MI康复期病人侵入性检查的评估 244

八、康复期病人心肌缺血的动态ECG监测 245

九、康复期的继发性预防 246

十、对ST段抬高MI后病人的长期处理 252

第四章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253

第1节 心绞痛的定义及诊断 253

一、心绞痛的定义 253

二、心绞痛的诊断 253

第2节 稳定性心绞痛的实验室检查 258

一、稳定性心绞痛的一般实验检查 258

二、稳定性心绞痛的非侵入性试验 258

第3节 稳定性心绞痛的风险分层 280

一、临床评估 280

二、风险分层的临床参数 280

三、心电图和胸部X线改变 281

第4节 稳定性心绞痛的侵入性试验 282

一、侵入性试验的评估 282

二、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的选择和适应证 284

三、特殊人群的冠状动脉造影 285

四、冠状动脉造影的限制 287

五、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287

六、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288

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后病人的冠状动脉造影 289

八、无症状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的选择 289

第5节 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药物治疗 289

一、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的考虑 289

二、预防和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 290

三、心绞痛治疗的效果 290

四、预防MI和死亡的药物 294

五、抗心绞痛和抗缺血药 297

六、稳定性心绞痛的药物治疗选择 307

七、治疗原则 309

第6节 冠心病危险因子的分类、治疗和其他治疗的评估 311

一、冠心病危险因子的风险分类 311

二、危险因子的治疗 312

三、冠心病的其他治疗评估 323

第7节 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血管再建 328

一、介入治疗的选择(PCI治疗或其他以导管为基础的技术及CABG治疗) 328

二、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的方法 329

三、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干预治疗 331

第8节 顽固性心绞痛的治疗对策 332

一、心肌激光血管再建术(TMR) 332

二、脊髓刺激术 332

三、增强的体外反搏动术 333

四、经皮冠状动脉干预和药物治疗 333

第9节 非荧光屏3D标测技术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概况 337

一、标测系统的组成和方法 338

二、正常心肌、存活心肌和非存活心肌的识别 341

三、心肌梗死面积的量化 341

四、心肌灌注功能 343

五、基因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评估 343

第10节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随访 344

一、实验室检查随访的原则及意义 344

二、抗心绞痛治疗的随访 345

第五章 高血压 348

第1节 概述 348

一、高血压患病率概况 348

二、治疗高血压的益处 349

三、孤立性收缩期高血压 349

四、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351

五、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352

六、血压升高的危害 356

七、高血压心血管风险分层 357

第2节 血压测量 362

一、诊室血压测量的方法 362

二、自身血压测量 363

三、动态血压测量 363

第3节 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的关系 364

一、超重和肥胖 364

二、乙醇摄入 365

三、钠负荷等与高血压 365

第4节 中国人群中血压升高和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366

一、脑卒中 366

二、心血管病 366

三、血脂异常 367

四、超重和肥胖 368

五、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 369

六、血浆纤维蛋白原 369

第5节 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评估 370

一、高血压临床评估的目的 370

二、病史 371

三、物理检查 372

四、实验室检查 373

五、高血压病人的遗传因素 373

第6节 高血压的治疗 374

一、一般原则 374

二、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376

三、药物及其他动因对高血压治疗的影响 383

四、改善高血压控制 385

第7节 高血压治疗中的特殊问题 386

一、屈从性适应证 386

二、其他临床状况 392

三、直立性低血压 394

四、顽固性高血压及其定义 394

五、高血压病人的认知功能损害和痴呆 395

六、高血压危象 396

七、尿流受阻或尿道闭塞 399

八、外科手术时血压升高的处理 399

九、个别高血压病人的口腔问题 400

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400

十一、高血压和眼科 402

十二、肾脏移植后的高血压 402

十三、肾血管狭窄 403

第8节 特殊人群高血压治疗 403

一、老年人的高血压 403

二、妇女高血压 405

三、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 412

第六章 血脂及血脂失调 413

第1节 血脂分类和血脂失调的危害 413

一、血脂分类 413

二、血脂失调和高血压 414

三、血脂失调和糖尿病 414

四、血脂失调的流行 415

五、血脂失调对人们的危害 416

第2节 血脂失调的评估和处理 417

一、脂质和脂蛋白 417

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18

三、其他的CHD脂质危险因子 423

第3节 非脂质CHD危险因子 426

一、可改变的非脂类CHD危险因子 426

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子 429

三、浮现出的CHD危险因子 430

四、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病(症) 432

五、代谢综合征 433

第4节 非冠心病人群的一级预防(原发性预防) 434

一、一级预防的目的和临床对策 434

二、短期和长期一级预防概念 434

三、一级预防中的风险评估 434

四、治疗性生活方式修正的一级预防 435

五、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435

六、老年人短期一级预防的选择 436

七、长期一级预防的选择 438

八、一级预防对LDL的目标要求 440

第5节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继发性预防) 442

一、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442

二、降脂治疗的安全性和总死亡率 444

三、减少CHD风险的措施 445

四、冠心病风险预兆 445

五、冠心病等危症 446

第6节 冠心病危险因子的检测和评估 451

一、血脂失调与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 451

二、以LDL-C为目标的CHD危险因子的分类和评估 451

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和分类 456

四、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失调和代谢综合征 457

五、浮现出的危险因子对估价CHD风险的作用 457

第7节 治疗血脂失调的手段 457

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治疗目标及初步处理 457

二、降低LDL-C的措施 458

三、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血失调和代谢综合征的处理 461

第8节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462

一、促进健康生活习惯 462

二、治疗性生活方式的修正步骤 462

三、食物营养要求 463

四、治疗性膳食组成 464

五、实施生活方式修正的治疗 471

第9节 药物治疗的启动和目标 471

一、药物治疗的回顾 471

二、药物治疗步骤 472

三、多个CHD危险因子的药物治疗 474

四、可供治疗LDL-C的药物和方法选择 475

五、激素替补治疗(HRT) 485

六、其他操作技术的干预治疗 486

七、药物治疗高LDL-C血症的评估 487

八、启动药物治疗的监测和随访 491

第10节 特殊血脂失调的处理 493

一、非常高的LDL-C 493

二、高TG的分级、病因和临床意义 495

三、三酰甘油升高与CHD及其他疾病的关系 497

四、高TG血症在治疗上的考虑 498

五、三酰甘油升高的治疗 498

六、不同浓度的高TG血症的特殊治疗 499

七、低HDL-C血症(无高TG血症) 501

八、糖尿病中的血脂失调症 502

九、其他继发性血脂失调 505

十、高胆固醇血症伴随高血压的治疗 506

第11节 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508

一、中年男性(35~65岁) 508

二、妇女 509

三、老年人群(男≥65岁,女≥75岁) 510

四、较年轻成人LDL-C的处理 511

第七章 代谢综合征 514

第1节 代谢综合征概论 514

一、代谢综合征的定义 514

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 515

三、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影响 517

第2节 代谢综合征病因 518

一、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组成 518

二、代谢综合征的病因作用 518

三、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520

第3节 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 523

一、世界卫生组织诊断代谢综合征的标准 523

二、ATPⅢ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523

三、美国临床内分泌协会(AACE 2003)对有关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解释 525

第4节 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处理 526

一、代谢综合征简要的临床回顾 526

二、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回顾 526

三、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527

四、代谢综合征的临床处理 528

五、代谢综合征危险因子的治疗 532

第八章 饮食、运动和健康 535

第1节 控制体重 535

一、健康食品,均衡营养,坚持运动,预防慢性病 535

二、现代社会超重和肥胖的流行 535

三、体重处理 536

第2节 营养食品 540

第3节 营养食物介绍 548

附录A 本书主要药物简介 557

附录B 英中缩略语对照 570

参考文献 577

索引 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