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银景,孙红雨,段锦主编;王健,赵菊敏,郑洪江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301115084
  • 页数:35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网络互联、TCP/IP协议、网络操作系统、交换网与宽带网、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规划与网络应用等章节。与第二版相比,本书在通信系统中增加了新的接口标准,在网络互联技术中增加了接入网技术等,在网络安全方面增加了网络攻击和防范内容,在网络操作系统方面增加了Linux操作系统,在TCP/IP中介绍了IPv6,等等。 本书具有知识系统性、内容先进性、实用性,叙述简明、清楚,适合高等学校电子通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也可作为对计算机网络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

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

1.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 2

1.1.3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5

1.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6

1.2 OSI/RM和TCP/IP模型 10

1.2.1 计算机网络协议的相关概念 10

1.2.2 OSI/RM参考模型简述 12

1.2.3 OSI/RM参考模型的实现机制 14

1.2.4 TCP/IP基本特点 16

1.2.5 TCP/IP分层原理 17

1.2.6 TCP/IP结构模型 18

1.2.7 TCP/IP分层模型中的分界线 20

1.3 网络标准化及相关网络术语 20

1.3.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21

1.3.2 相关网络术语 21

习题 22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4

2.1 数据通信概述 24

2.1.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 24

2.1.2 数据传输 25

2.2 数据通信的性能指标 27

2.2.1 数据传输速率 27

2.2.2 信道带宽 28

2.3 数据转化技术 29

2.3.1 脉冲编码调制 29

2.3.2 数字调制技术 30

2.3.3 数据编码技术 31

2.4 数据的传输方式 32

2.4.1 数据通信方式 32

2.4.2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33

2.5 多路复用技术 34

2.5.1 频分多路复用(FDMA) 34

2.5.2 时分多路复用(TDMA) 34

2.5.3 波分多路复用(WDMA) 35

2.5.4 码分多路复用(CDMA) 36

2.6 数据交换技术 37

2.6.1 电路交换 37

2.6.2 报文交换 38

2.6.3 分组交换 38

习题 40

第3章 物理层 41

3.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41

3.1.1 物理层的定义 41

3.1.2 物理层的功能 41

3.1.3 物理层的连接方式、通信方式及位传输方式 42

3.1.4 物理层的网络连接设备 42

3.2 物理层的特性 43

3.2.1 机械特性 43

3.2.2 电气特性 45

3.2.3 功能特性 45

3.2.4 规程特性 45

3.3 典型的物理层接口标准 46

3.3.1 EIA RS-232-C 46

3.3.2 EIA RS-449/422-A/423 47

3.3.3 CCITT X.21 48

3.4 物理层传输介质 48

3.4.1 双绞线 49

3.4.2 同轴电缆 51

3.4.3 光纤 53

3.4.4 无线传输介质 56

习题 57

第4章 数据链路层 59

4.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59

4.1.1 数据链路层的模型 59

4.1.2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59

4.1.3 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61

4.2 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 63

4.2.1 差错控制 63

4.2.2 流量控制 68

4.3 数据链路层协议 71

4.3.1 1位滑动窗口协议 71

4.3.2 返回NARQ协议 71

4.3.3 选择重传ARQ协议 72

4.3.4 二进制同步通信 73

4.3.5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75

4.3.6 点到点协议 77

习题 81

第5章 局域网技术 82

5.1 局域网概述 82

5.1.1 局域网的定义 82

5.1.2 局域网的特点 82

5.1.3 局域网的分类 83

5.1.4 局域网的特性 83

5.1.5 局域网的组成 84

5.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86

5.2.1 星形拓扑 86

5.2.2 总线型拓扑 87

5.2.3 环形拓扑 88

5.2.4 树形拓扑 89

5.3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90

5.3.1 IEEE 802标准参考模型(LAN/RM) 90

5.3.2 IEEE 802标准的内容 91

5.3.3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92

5.3.4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93

5.4 IEEE 802.3标准系列和以太网 94

5.4.1 IEEE 802.3标准与10Mbit/s以太网 94

5.4.2 IEEE 802.3u标准与高速局域网 102

5.4.3 IEEE 802.3z标准与吉比特以太网(GB Ethernet) 104

5.4.4 IEEE 802.3ae标准与10吉比特以太网(10GB Ethernet) 106

5.5 令牌网 106

5.5.1 IEEE 802.4标准令牌总线网 107

5.5.2 IEEE 802.5标准令牌环网 107

5.6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108

5.7 IEEE 802.11标准无线局域网 110

5.7.1 无线局域网概述 110

5.7.2 IEEE 802.11标准中的物理层 112

5.7.3 IEEE 802.11标准中的MAC层 113

5.7.4 IEEE 802.11标准系列 114

5.8 虚拟局域网(VLAN) 117

5.8.1 VLAN的概念 117

5.8.2 VLAN的实现方式和链路类型 118

5.9 局域网操作系统 121

5.9.1 局域网操作系统的演变过程 121

5.9.2 局域网操作系统的特点 121

5.9.3 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服务功能 122

5.9.4 局域网操作系统的设计方法及技术因素 123

5.9.5 常用的局域网操作系统简介 123

习题 125

第6章 网络层 127

6.1 网络层概述 127

6.1.1 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127

6.1.2 虚电路和数据报 128

6.2 路由算法 131

6.2.1 路由算法优化原则 132

6.2.2 扩散法 133

6.2.3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134

6.2.4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135

6.2.5 分级路由 139

6.2.6 广播路由 139

6.2.7 多播路由 140

6.2.8 移动主机路由 141

6.2.9 对等网络中的路由查找 142

6.3 拥塞控制算法 143

6.3.1 拥塞控制的通用原则 144

6.3.2 拥塞控制的预防策略 144

6.3.3 虚电路子网中的拥塞控制 146

6.3.4 数据报子网中的拥塞控制 146

6.3.5 负载均衡 147

6.3.6 服务质量 149

6.4 网络互联 151

6.4.1 网络互联的概念 151

6.4.2 网络互联的层次 151

6.4.3 帧中继和X.25技术 155

6.4.4 ISDN和ATM技术 158

6.5 网络层协议簇 160

6.5.1 IP 161

6.5.2 ICMP 173

6.5.3 ARP和RARP 177

6.5.4 IP地址和物理地址转换 179

6.5.5 自举BOOTP和动态主机配置DHCP 181

6.5.6 IP数据报的选路 181

习题 183

第7章 传输层 184

7.1 传输层的基本概念 184

7.1.1 传输层的功能 184

7.1.2 传输层提供给高层的服务 185

7.1.3 传输层服务原语 186

7.1.4 服务质量 187

7.1.5 传输层的协议 188

7.1.6 端口与套接字 190

7.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91

7.2.1 UDP报文格式 191

7.2.2 UDP的封装与协议的分层 192

7.2.3 UDP的复用、分解与端口 192

7.2.4 UDP的可靠性 192

7.3 传输控制协议(TCP) 193

7.3.1 可靠的数据流传输 193

7.3.2 滑动窗口概念 194

7.3.3 TCP报文格式 195

7.3.4 TCP连接建立与关闭 197

7.3.5 TCP状态机 199

7.3.6 TCP的可靠性 203

习题 204

第8章 应用层 206

8.1 域名系统(DNS) 206

8.1.1 域名系统概述 206

8.1.2 域名空间 207

8.1.3 资源记录 207

8.1.4 域名解析 209

8.2 电子邮件 211

8.2.1 邮件系统结构 211

8.2.2 邮件服务功能 211

8.2.3 邮件信息格式 212

8.2.4 邮件的传输 214

8.3 远程登录与文件传输 217

8.3.1 远程登录 217

8.3.2 文件传输 218

8.4 万维网 220

8.4.1 Web基本结构 220

8.4.2 超文本传输协议 221

8.4.3 工作过程 223

8.4.4 静态网页设计 223

8.4.5 动态网页设计 226

习题 228

第9章 网络安全与管理 230

9.1 网络安全概述 230

9.1.1 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230

9.1.2 网络出现安全威胁的原因 231

9.1.3 网络安全机制 232

9.1.4 密码学基础 234

9.1.5 报文的鉴别 237

9.1.6 访问控制 238

9.1.7 网络安全层次模型 239

9.1.8 防火墙 240

9.1.9 入侵检测 242

9.1.10 计算机病毒 243

9.2 网络管理原理及实现 245

9.2.1 网络管理概述 245

9.2.2 网络管理的定义和目标 245

9.2.3 网络管理的发展 245

9.2.4 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 246

9.2.5 网络管理模型 248

9.2.6 网络管理协议 249

9.2.7 网络管理平台与网络管理系统 253

9.2.8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 253

9.2.9 CORBA用于网络管理 256

9.2.10 个人安全管理 257

习题 258

第10章 计算机网络实用技术 260

10.1 常用的网络维护命令 260

10.1.1 ping命令 260

10.1.2 nbtstat命令 264

10.1.3 netstat命令 265

10.1.4 tracert命令 266

10.1.5 net命令 267

10.1.6 ARP命令 274

10.1.7 route命令 275

10.1.8 nslookup命令 275

10.1.9 ipconfig命令 277

10.1.10 telnet命令 277

10.2 网络分析工具的使用 280

10.2.1 网络分析工具Sniffer 280

10.2.2 网络分析工具Ethereal 285

10.2.3 网络分析工具CommView 290

10.3 常见的网络设备管理 292

10.3.1 交换机的管理 292

10.3.2 路由器的管理 298

10.4 网络规划与设计 309

10.4.1 网络规划 309

10.4.2 网络设计 310

10.4.3 局域网设计综合案例分析 311

10.4.4 某市电力系统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通信网络设计 318

习题 321

第11章 网络新技术 322

11.1 下一代网络技术(NGN)的发展趋势 322

11.2 IPv6 324

11.2.1 IPv4存在的问题 324

11.2.2 IPv4与IPv6 326

11.2.3 IPv6的特性 327

11.2.4 双栈技术和隧道技术 334

11.2.5 我国现有IPv6地址总数和分配 336

11.2.6 IPv6现有的实验网络 337

11.3 VPN 337

11.4 VoIP 339

11.4.1 MGCP 340

11.4.2 H.323 341

11.4.3 SIP 343

11.4.4 VoIP的发展 344

11.5 软交换技术 347

11.5.1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348

11.5.2 软交换技术存在的问题 349

习题 351

附录 部分主要RFC 352

参考文献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