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战略概述 1
(一)国家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 1
1.战略与国家战略思想的发展 1
2.国家发展战略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二)国家发展战略体系 5
1.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5
2.政治战略与中国政治发展战略 5
3.文化战略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7
4.高科技战略 8
5.国家安全战略 9
6.国防发展战略 11
7.能源战略 12
(三)主要国家的国家战略简述 13
1.美国的国家战略 13
2.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战略 15
3.日本的国家战略 18
4.欧洲一体化进程 20
5.韩国经贸政策与法律的调整 22
6.墨西哥经贸政策与法律的调整 23
二、中国发展战略导论 25
(一)中国发展战略思想与理论 25
1.邓小平的发展战略思想科学体系 25
2.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观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29
3.邓小平关于发展需要稳定的理论与发展 31
(二)中国发展战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34
1.中国发展战略体系的形成 34
2.中国发展战略目标、根本任务、核心与关键 37
3.中国发展战略体系的发展 42
(三)新世纪中国发展战略思想 51
1.科学发展观思想 51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 54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 57
4.创新思想 60
5.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思想 62
(四)中国国家战略的一些思考 64
1.建立国家战略的主要理念 64
2.建立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国家战略 65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 69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69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意义和内涵 69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环境 72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 78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8
2.发展是第一要务 79
3.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80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与战略部署 81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81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82
3.基本实现现代化 84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5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制保障 86
1.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 86
2.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 91
3.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 95
四、人本发展战略 101
(一)人本发展战略内涵 101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101
2.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 103
(二)实施人本发展战略 106
1.实施人本发展战略的主体:人民群众 106
2.实施人本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107
3.实施人本发展战略的前提:诚信友爱、公平正义和充满活力 110
4.实施人本发展战略的要求:保证人民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利益 112
5.实施人本发展战略的核心: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 114
6.实施人本发展战略的关键: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动 117
(三)人本发展战略结构 119
1.统筹城乡发展,把农民问题作为核心,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119
2.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122
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124
4.统筹可持续发展 125
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28
(四)人本发展战略的保障 130
1.组织保障 130
2.体制保障 131
3.机制保障 132
五、可持续发展战略 136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136
1.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136
2.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可持续发展道路 138
3.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140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效 141
(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 146
1.实施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46
2.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148
3.合理利用资源 149
4.保护生态环境 150
(三)可持续发展基本对策 152
1.按国际可持续发展新动态推动可持续发展 152
2.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 154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56
4.不断增强中国生态力 158
5.有效解决人口与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159
六、科教兴国战略 161
(一)实施科教兴国的机遇与挑战 161
1.挑战:新世纪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 161
2.机遇:国内外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163
3.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科教兴国战略 164
(二)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166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66
2.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168
3.科学技术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169
4.教育科技的发展推动民族的发展 172
(三)新时期科学技术发展构想 175
1.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与要求 175
2.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核心:突出自主创新 179
3.新时期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 180
(四)巩固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83
1.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加快教育发展 183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85
3.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87
4.新世纪初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91
七、新型工业化战略 194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意义 194
1.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194
2.实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意义 196
3.新型工业化战略指导思想 198
(二)新型工业化战略原则 201
1.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原则 201
2.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融合原则 203
3.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原则 204
4.工业化与市场化、国际化互动原则 205
5.工业化与“双基”建设相结合原则 206
6.工业化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结合原则 207
(三)新型工业化战略举措 208
1.以科教兴国推进工业化 208
2.以可持续发展促进工业化 209
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210
4.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211
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农业现代化战略 213
(一)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213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213
2.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状况 215
3.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219
4.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20
(二)大力推进现代农业 222
1.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222
2.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24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225
4.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226
(三)努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227
1.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227
2.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发展,促进教育、医疗及养老事业 229
3.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30
(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231
1.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取向 231
2.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方面 232
3.致力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创新 233
4.深化以税费改革为主的农村综合改革 234
5.繁荣县域经济 236
(五)农业现代化战略 238
1.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条件 238
2.新世纪农业现代化的特点及基本情况 239
3.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240
4.农业企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核心 242
(六)农业产业化战略 244
1.农业产业化及其内涵、战略意义 244
2.农业产业化战略原则 246
3.农业产业化战略的实施 247
(七)农业市场化战略 250
1.农业市场化的内涵、意义和作用 250
2.农业市场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协调发展 251
3.农民组织化是农业市场化的重点 251
九、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54
(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建立 254
1.深刻认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 254
2.明确不同区域功能的定位 256
3.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258
4.致力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 260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 262
1.西部大开发与“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意义、原则与新模式 262
2.西部大开发的基本观念与构想 266
3.西部大开发战略举措 272
4.西部大开发实施效果评价 277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282
1.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及战略意义 282
2.东北地区新世纪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 283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思考 283
4.正确认识和处理振兴的辩证关系 285
5.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构想 286
6.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287
7.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 288
(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289
1.中部地区发展危机呼唤中部崛起 289
2.实施中部地区崛起的要求和对策思考 292
3.协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关系求崛起 294
4.实施长江流域“中部隆起”战略求崛起 298
(五)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 302
1.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意义 302
2.珠江三角洲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 305
3.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及一体化发展 309
4.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 314
十、城镇化战略 320
(一)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意义和挑战 320
1.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及其内涵 320
2.城镇化战略的重大意义 322
3.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323
(二)城镇化战略构想 325
1.探索21世纪中国城市化模式 325
2.城市信息化战略 327
3.城乡一体化战略 329
4.城市特色化战略 331
5.城市文化化战略 334
(三)城市发展战略思考 337
1.在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中推进城市发展战略 337
2.促进城市区域化战略 339
3.发展区域共同市场的思考 341
(四)小城镇发展战略构想 343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小城镇建设 343
2.新世纪初期小城镇发展战略构想 344
十一、人才强国战略 347
(一)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 347
1.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 347
2.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348
3.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349
4.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351
5.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思路 352
(二)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 355
1.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 355
2.建设完整的人才强国战略体系 357
(三)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 359
1.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 359
2.坚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 360
3.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361
4.把能力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 361
5.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 362
6.坚持人才结构调整和优化 363
7.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 364
(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365
1.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人才培养 365
2.创新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 366
3.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 367
4.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367
5.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与协调发展 368
(五)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369
1.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构想 370
2.人力资源开发目标 371
3.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步骤 371
4.致力于人力资本开发 372
十二、依法治国方略 376
(一)依法治国的概念及内涵 376
1.依法治国的基本概念 376
2.依法治国的内涵 378
(二)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及内容 380
1.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380
2.依法治国的内容 381
(三)依法治国的目标和任务 383
1.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83
2.增强法治观念,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 385
3.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387
(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388
1.民主与人权原则 388
2.平等与自由原则 389
3.法律至上原则 391
4.依法行政原则 392
5.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原则 393
6.权力制约与权力监督原则 394
7.改进和加强党的领导原则 395
(五)依法治国的几个重大关系 396
1.依法治国与宪政建设的关系 396
2.依法治国与法律完善的关系 398
3.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关系 400
4.依法治国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401
5.依法治国与权力制约的关系 403
6.依法治国与我国基本治国方略的关系 404
十三、国家创新战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407
(一)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意义 407
1.创新的战略意义 407
2.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意义 411
3.中国国家创新体系 412
(二)体制创新 416
1.经济体制创新 416
2.政治体制创新 423
3.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 431
(三)科技创新 441
1.明确新世纪技术发展的指导方针是科技创新的前提 441
2.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创新及科技发展战略的基点 443
3.科技创新必须在我国关键领域的技术研究上取得突破 445
4.科技创新应处理好的关系 447
(四)理论创新 450
1.积极推进理论创新的意义和要求 450
2.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452
3.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 455
4.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457
(五)建设创新型国家 461
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 461
2.建设创新型国家应做好的工作 463
3.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468
十四、构建和谐社会战略 470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意义 470
1.和谐社会的提出 470
2.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471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474
(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 475
1.把握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475
2.实施就业民生工程 479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81
4.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483
5.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484
6.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485
7.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487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488
1.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488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和谐社会发展进程 491
3.按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实现社会和谐 492
十五、中国和平发展战略 496
(一)中国和平崛起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496
1.有关国家对中国和平崛起反应不一 496
2.“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和平崛起的提出 497
3.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500
(二)中国和平发展的意义及内涵 502
1.中国和平发展的重大意义 502
2.中国和平发展的内涵 506
(三)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选择 509
1.面对严峻挑战的战略选择 509
2.建立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新思维 511
3.全面提升国家的整体“硬实力”与“软实力” 513
4.构建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框架 515
(四)优化中国和平发展的和平外交政策 519
1.充实睦邻友好周边外交政策的新内涵 519
2.倡导新安全观,拓展和丰富和平外交政策的境界与内涵 522
3.以国际合作理念推进和平外交 523
4.探索新的国际关系新理念,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 524
5.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24
(五)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525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525
2.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全面发展两岸关系 527
3.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530
(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532
1.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532
2.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33
3.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