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疗法治百病》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温木生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9110653
  • 页数:4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上、下篇,共19章。上篇为总论,主要介绍了头针疗法的源流与发展、头针体系简介、头部解剖、治疗机制、治疗作用、取穴与配穴、操作方法、其他治疗方法、辅助治疗方法、头针反应及意外处理、适应证、禁忌证与注意事项和常用头穴。下篇为各论,主要介绍了传染病、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共120多种病证的病因病理、诊断要点、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辅助治疗和按语。为了实用,每病还精选处方数首,供临床选用。本书内容新颖,方法独特,实用性强,适合于临床相关科室医师、中西医研究人员、基层医务工作者及头针疗法爱好者阅读和参考。

上篇 总论 3

第1章 头针起源和发展 3

第2章 部分头针体系简介 7

第一节 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 7

第二节 焦氏头针体系 8

第三节 方氏头针体系 8

第四节 林氏头针体系 9

第五节 汤氏头针体系 10

第六节 朱氏头针体系 11

第七节 枕骨全息疗法 11

第八节 于氏头针体系 12

第九节 山元氏头针体系 14

第3章 头部解剖及经络分布 16

第一节 头部解剖 16

一、体表标志 16

二、头皮层的软组织 17

三、颅顶骨 19

四、颅顶部的血管、神经和淋巴 19

五、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21

六、体表投影 24

第二节 头部经络循行 25

一、十二经脉 26

二、奇经八脉 28

三、十二经筋 29

四、十二经别 29

五、十二皮部 29

六、十五络脉 29

第三节 头针刺激区与头部传统腧穴的关系 29

一、焦氏头穴和相关经络穴位的对应关系 30

二、国标头穴的治疗线和相关穴位的主治对应关系 31

第4章 治疗机制 33

第一节 经络学说原理 33

一、百脉皆归于头 33

二、脏腑气血上输于头 34

三、根结、标本、气街,四海汇集于头 35

第二节 神经学说原理 36

一、神经传导与反射 36

二、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37

第三节 生物全息学说原理 40

第5章 治疗作用 43

第一节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43

第二节 扶助正气,祛除病邪 44

第三节 调和阴阳,协调脏腑 45

第6章 取穴和配穴原则 47

第一节 取穴原则 47

一、辨病取穴 47

二、辨证取穴 48

三、对症取穴 49

四、经验取穴 49

第二节 配穴原则 49

一、单穴区配穴 49

二、多穴区配穴 50

三、多体系配穴 50

四、多疗法配穴 50

第三节 穴区的的交换更替 50

一、左右穴的交换更替 51

二、相同适应证穴位的交换更替 51

三、不同头穴体系的交换更替 51

四、不同治疗方法的交换更替 51

五、不同辅助方法的交换更替 52

第7章 操作方法 53

第一节 针前准备 53

一、患者体位的选择 53

二、针具的选择 54

三、治疗部位的确定 54

四、治疗部位的暴露 55

五、消毒方法 55

第二节 进针法 57

一、押手的使用 57

二、持针式 57

三、进针法 58

四、进针注意事项 60

第三节 针刺方向 60

一、治疗需要 60

二、经脉循行 60

三、穴区特点 61

四、特殊刺法 61

第四节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61

一、针刺角度 61

二、针刺的深度 61

第五节 运针手法 62

一、捻转手法 62

二、提插手法 63

三、震动手法 64

四、弹拨手法 64

第六节 补泻手法 64

一、捻转补泻 65

二、提插补泻 65

三、徐疾补泻 65

四、迎随补泻 65

五、开阖补泻 66

六、平补平泻 66

第七节 刺激量的选择 66

第八节 针刺感应 66

一、患者的针感 67

二、医师的针感 67

三、针感的特点 67

四、针感出现的时间 68

第九节 影响针感的因素 69

一、手法 69

二、针刺部位 69

三、个体差异 69

四、针感与疗效的关系 69

五、针感效应 70

第十节 特殊刺法 70

一、对刺法 70

二、傍刺法 71

三、交叉刺法 71

四、十字刺法 73

五、齐刺法 73

六、接力刺法 75

七、扬刺法 75

八、井字刺法 76

九、扇状刺法 77

十、排刺法 77

十一、透刺法 77

第十一节 留针 77

一、影响留针的因素 78

二、留针方法 78

三、留针注意事项 78

第十二节 出针法 79

第十三节 针刺频率与疗程 79

第8章 其他治疗方法 81

第一节 电针疗法 81

一、电针器的选择 81

二、操作方法 82

三、波型的选择 82

四、适应范围 83

五、注意事项 83

第二节 皮肤针疗法 84

一、针具及术前准备 84

二、针刺方法 84

三、适应范围 85

四、注意事项 85

第三节 三棱针疗法 86

一、针具 86

二、针刺方法 86

三、适用范围 87

四、注意事项 87

第四节 穴位注射疗法 87

一、针具及常用药液 87

二、操作方法 88

三、适应范围 89

四、注意事项 89

第五节 穴位埋线疗法 90

一、器材和穴位选择 90

二、操作方法 90

三、治疗范围 91

四、注意事项 91

第六节 艾灸疗法 91

一、间隔物的制作 91

二、艾灸的方法 92

三、适应范围 94

四、注意事项 94

第七节 腧穴激光照射法 95

一、器具药物 95

二、操作方法 96

三、适应证 96

四、注意事项 96

第八节 皮内针疗法 96

一、针具 96

二、操作方法 97

三、适应范围 97

四、注意事项 97

第九节 指针疗法 98

一、操作方法 98

二、适应范围 99

三、注意事项 99

第十节 穴位磁疗法 99

一、操作方法 100

二、治疗与疗程 101

三、适应范围 101

四、注意事项 101

第9章 头针辅助疗法 103

第一节 体穴针刺 103

一、持针法 104

二、进针法 104

三、行针手法 104

四、留针法 106

五、出针法 106

六、适应范围 107

七、注意事项 107

八、与头针疗法的结合 107

第二节 推拿疗法 107

一、常用手法 108

二、推拿介质 109

三、适应证 109

四、禁忌证 110

五、与头针疗法的结合 110

第三节 耳针疗法 110

一、耳穴的配方原则 110

二、耳穴的探查方法 110

三、操作方法 112

四、适应证 113

五、禁忌证 113

六、注意事项 113

七、与头针疗法的结合 114

第四节 皮下针疗法 114

一、取穴方法 114

二、操作方法 114

三、治疗范围 115

四、注意事项 116

五、与头针疗法的结合 116

第五节 拔罐疗法 116

一、拔罐工具 116

二、操作方法 117

三、适应证 118

四、禁忌证 118

五、注意事项 118

六、与头针疗法的结合 119

第六节 眼针疗法 119

一、眼针穴位 119

二、取穴原则 119

三、操作方法 120

四、适应证 121

五、注意事项 121

六、与头针疗法的结合 121

第10章 针刺反应与意外处理 122

第一节 晕针 122

一、产生原因 122

二、临床表现 122

三、处理方法 123

四、预防措施 123

第二节 滞针 124

一、产生原因 124

二、临床表现 124

三、处理方法 124

四、预防措施 124

第三节 头皮血肿 125

一、产生原因 125

二、临床表现 125

三、处理方法 125

四、预防措施 125

第四节 头皮感觉异常 125

一、产生原因 126

二、临床表现 126

三、处理方法 126

四、预防措施 126

第五节 弯针 126

一、产生原因 126

二、临床表现 127

三、处理方法 127

四、预防措施 127

第六节 断针 127

一、产生原因 127

二、临床表现 128

三、处理方法 128

四、预防方法 129

第七节 针刺感染 129

一、产生原因 129

二、临床表现 130

三、处理方法 130

四、预防措施 130

第八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 130

一、产生原因 130

二、临床表现 131

三、处理方法 131

四、预防措施 131

第九节 小脑及延髓损伤 132

一、产生原因 132

二、临床表现 132

三、处理方法 133

四、预防措施 133

第11章 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134

第一节 适应证 134

一、神经精神疾病 134

二、疼痛和感觉异常疾病 135

三、功能性疾病 135

四、其他疾病 136

第二节 禁忌证 136

第三节 注意事项 136

第12章 常用头穴 138

第一节 传统头穴 138

第二节 国际标准头穴 150

一、额区 151

二、顶区 152

三、颞区 153

四、枕区 153

第三节 焦顺发头针穴 154

第四节 方云鹏头针穴 159

一、伏象(总运动中枢) 159

二、伏脏(总感觉中枢) 161

三、倒象(运动中枢) 162

四、倒脏(感觉中枢) 162

五、思维 163

六、说话(语言中枢) 164

七、书写(书写中枢) 164

八、记忆(识字中枢) 165

九、信号(信号中枢) 165

十、运平(运动平衡中枢) 165

十一、视觉(视觉中枢) 166

十二、平衡(平衡中枢) 166

十三、呼循(呼吸中枢与循环中枢) 166

十四、听觉(听觉中枢) 166

十五、嗅味(嗅觉中枢与味觉中枢) 167

第五节 朱明清头针穴 167

第六节 汤颂延头针穴 170

一、阴面点、线、区 171

二、阳面点、线、区 173

第七节 林学俭头针穴 175

第八节 于志顺头针穴 178

第九节 头针新穴 180

第十节 枕骨全息法头穴 185

第十一节 项针穴 185

第十二节 元山敏胜头针穴 187

下篇 各论 193

第13章 传染性疾病 193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 193

第二节 病毒性脑炎后遗症 195

第三节 流行性腮腺炎 198

第四节 传染性肝炎 199

第五节 细菌性痢疾 201

第14章 内科疾病 203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 203

一、支气管炎 203

二、支气管哮喘 205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 207

一、冠心病 207

二、心律失常 209

三、高血压 211

四、原发性低血压 213

五、雷诺现象 215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217

一、膈肌痉挛 217

二、胃炎 219

三、消化性溃疡 220

四、胃下垂 222

五、肠炎 224

六、便秘 226

第四节 精神系统疾病 228

一、失眠 228

二、神经衰弱 230

三、神经症 233

四、抑郁症 236

五、癔症 238

六、精神分裂症 240

七、癫癎 242

第五节 神经系统疾病 245

一、偏头痛 245

二、头痛 247

三、眩晕 250

四、枕神经痛 252

五、三叉神经痛 254

六、周围面神经麻痹 256

七、面肌痉挛 258

八、急性脑血管病 260

九、中风后遗症 263

十、假性延髓麻痹 268

十一、血管性痴呆 270

十二、脑动脉硬化症 272

十三、帕金森病 274

十四、脑萎缩 276

十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278

十六、共济失调 281

十七、重症肌无力 283

十八、肋间神经痛 285

十九、多发性神经炎 286

二十、桡神经损伤 288

二十一、坐骨神经痛 290

二十二、下肢不宁综合征 292

第六节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294

一、阳萎 294

二、遗精 295

三、肾炎 297

四、尿失禁 299

五、尿潴留 301

六、尿频 303

七、泌尿系感染 305

第七节 内分泌代谢疾病 307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07

二、糖尿病 309

第八节 其他疾病 312

一、休克 312

二、晕动病 314

第15章 外科疾病 316

第一节 骨科疾病 316

一、落枕 316

二、颈椎病 318

三、颈性眩晕 320

四、肩周炎 322

五、肱骨外上髁炎 324

六、腰椎小关节紊乱症 325

七、肋软骨炎 327

八、急性腰扭伤 328

九、腰椎间盘突出 330

十、腰肌劳损 332

十一、四肢扭伤 334

十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336

十三、足跟痛 337

十四、软组织损伤 339

第二节 普通外科疾病 341

一、脑外伤后遗症 341

二、外伤性截瘫 345

三、胆囊炎 347

四、泌尿系结石 348

五、急性阑尾炎 350

六、前列腺炎 351

七、直肠脱垂 353

第16章 妇科疾病 356

第一节 功能性子宫出血 356

第二节 月经不调 358

第三节 痛经 360

第四节 子宫脱垂 362

第五节 盆腔炎 363

第六节 乳腺增生 365

第七节 急性乳腺炎 366

第八节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368

第九节 更年期综合征 369

第十节 妊娠呕吐 371

第17章 儿科疾病 374

第一节 小儿腹泻 374

第二节 小儿遗尿 376

第三节 小儿脑瘫 378

第四节 儿童智力低下 381

第五节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384

第六节 小舞蹈病 386

第七节 注意缺陷障碍 388

第八节 小儿惊厥 390

第18章 皮肤科疾病 393

第一节 荨麻疹 393

第二节 皮肤瘙痒症 395

第三节 神经性皮炎 396

第四节 带状疱疹 398

第五节 足癣 399

第六节 痤疮 401

第七节 脱发 403

第八节 斑秃 405

第19章 五官科疾病 408

第一节 睑腺炎 408

第二节 急性结膜炎 410

第三节 视神经炎 412

第四节 视神经萎缩 413

第五节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415

第六节 近视 416

第七节 色盲 418

第八节 老年性白内障 420

第九节 过敏性鼻炎 421

第十节 鼻出血 423

第十一节 梅尼埃病 425

第十二节 耳鸣耳聋 427

第十三节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429

第十四节 扁桃体炎 431

第十五节 咽炎 432

第十六节 咽部异感症 434

第十七节 牙痛 436

第十八节 口腔溃疡 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