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讲 气与气化学说的当代阐释——东西方科学的共同对象和基石 24
第二讲 阴阳学说的哲学内涵和科学潜能——中医特色的哲理根源 48
第三讲 五行学说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五行学说的得失 64
附 建国以来的五行之争 82
第四讲 脏腑学说与解剖生理的兼容和抵触——两说并存拟或统一的构想 87
附 宏观融合,通约硬核——中西医理论结合的思路 104
第五讲 经络学说的原意和现代研究者的困惑——可否接受工具主义? 110
附 关于现代经络研究的理性思考 123
第六讲 心包、膻中、三焦、命门和小心——理论模型的多余构件 130
附 解放后关于三焦的争论 137
第七讲 望闻问切、视触叩听和仪器检查——诊法的认识论、信息论意义和中西医结合 139
附一 四诊客观化的认识论和信息论思考 152
附二 中西医结合谈高血压脉诊心得 156
第八讲 中西医病因学汇通——重辨病与重辨证的病因学根源 160
第九讲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病、证概念和证实质研究 177
第十讲 西医要引进八纲学说——最有活力的中医建构理论 200
附一 八纲辨证研究中的逻辑问题 216
附二 八纲补苴——兼论中医基本病理概念 221
第十一讲 气血与气血辨证的研究——抓住最重要又活跃的生命现象 225
第十二讲 《伤寒论》六经新解——人体的一种理论模型 240
第十三讲 杂病与负概念——伤寒、杂病新解 248
第十四讲 整体观念和局部观念——整体特色论的误导和科学方法论 257
附 评《内经》中“天人相应”论述 266
第十五讲 运气学说和时间生物学——《内经》体系终结和运气学说现代解读 270
第十六讲 伤寒、温病与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热病学汇通 288
附 寒温统一论 297
第十七讲 本草学与生药学——本草、博物、中药和西药学 303
附 中药药理应说清中医特色——评新世纪《中药药理学》 323
第十八讲 方无穷而法有限——中西医结合论方剂 339
附 和法新解 354
第十九讲 治未病和预防——中西医预防思想与手段 356
附 比较热病学史之反思——论疗效不足恃 363
第二十讲 中西结合说养生——无为与有为,养心和养身 369
跋——中西医结合与世界文化交流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