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期执政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党政治学与执政政治学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锦奎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218054838
  • 页数:30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政治学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必然性、理论性和显示条件,阐述了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性和丰富内涵。

第一章 长期执政——党在新历史时期面临的新考验与新课题 1

一、党长期执政是历史的必然与人民的选择 2

二、党长期执政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3

三、党长期执政面临的严峻时代新考验 5

(一)党长期执政面临提升执政合法性的新考验 6

(二)党长期执政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新挑战 8

四、增强危机意识,认真研究长期执政这一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新课题 11

五、认真研究与遵循政党政治学与执政政治学的一般规律,建立和完善党的长期执政理论体系 13

(一)民心向背规律与有机体理论是政党政治的一般规律 14

(二)从总结和吸取国外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的经验教训中把握执政规律 18

(三)非竞争体制一党执政条件下的“周期率”现象是长期执政的主题 19

(四)着重研究党长期执政的制度与机制建设,创新党的长期执政理论体系 23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长期执政的伟大旗帜 29

一、旗帜问题至关重要 30

(一)旗帜是方向、是形象 30

(二)旗帜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 32

(三)旗帜与执政党的执政理念 3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党长期执政的伟大旗帜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5

(一)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必然 35

(二)社会制度的更替与完善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38

(三)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证明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 40

(四)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2

三、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4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 45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逻辑社会主义、价值社会主义与制度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 46

(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科学内涵 49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 54

四、建设人民富裕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6

第三章 执政为民——党长期执政的本质要求 60

一、执政为民是党长期执政的责任与使命的庄严承诺 61

二、坚持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 64

(一)权为民所用 65

(二)情为民所系 66

(三)利为民所谋 67

三、以“三个有利于”与“三个代表”、以人为本作为执政为民的准绳 68

四、从加强制度建设上确保执政为民 70

第四章 合法执政——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基础 73

一、“合法性”、“合法性危机”与合法执政 74

(一)“合法性”与合法性研究 74

(二)合法性危机与合法执政 77

二、政治权力与执政党合法性基础 80

(一)鲜明而有凝聚力的意识形态是执政党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82

(二)正义科学先进的制度是执政党合法性的根本保证 84

(三)人民群众认同的明显政绩是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 88

三、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 89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确立 89

(二)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内涵 90

(三)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面临的形势与严峻挑战及应对方略 91

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增强党长期执政的合法性 92

第五章 与时俱进——党长期执政宽阔的世界眼光与时代的现实取向 94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95

二、党长期执政坚持与时俱进的立足基点 97

(一)厚重的历史感与宽阔的世界眼光 97

(二)未来方向感与时代的现实取向 99

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长期执政的“五种能力” 100

(一)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执政能力 101

(二)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执政能力 104

(三)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执政能力 105

(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能力  105

(五)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与处理国际事务的执政能力 106

四、坚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中国社会阔步前进 107

(一)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 107

(二)建设繁荣富裕社会 109

(三)建设民主法治社会 110

(四)建设公平和谐社会 111

第六章 党内民主——党长期执政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113

一、党内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114

(一)党内民主的内涵 114

(二)党内民主的基本原则 115

(三)没有党内民主就不可能有人民民主 116

(四)发扬党内民主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117

二、党内民主是现代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与发展的本质规定与内在动力 119

(一)本质规定 119

(二)内在动力——自我更新机制 120

三、突破党内民主体制壁垒与机制障碍 122

(一)突破高度集权体制壁垒,消除党内民主危机 122

(二)消除“一把手”政治机制障碍及其危害 124

四、走出党内民主集中制形式主义路径依赖的困境 126

(一)民主集中制形式主义的危害 126

(二)彻底批判“权谋文化”对党内民主的影响 127

(三)铲除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的“子民文化” 128

(四)弘扬政治理性与公民文化,促进政党文化的现代转型 128

五、党内民主与我国体制内的政治改革 129

第七章 走向社会主义宪政——党长期执政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正确道路 133

一、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共同的宝贵财富 134

(一)宪法与宪政 134

(二)宪政的基本原则 138

(三)宪政的历史使命 142

二、社会主义宪政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法宝 143

(一)依法治国与法治 143

(二)权威的有限政府 146

(三)社会主义宪政民主:一种理想的政治制度 148

三、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是党长期执政的不懈追求 150

(一)中国百年宪政历程与历史经验 150

(二)中国宪政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存在问题 155

(三)高举宪法至上的神圣大旗,为建设“宪政中国”不懈努力 156

第八章 全面推进党长期执政的体系建设 158

一、坚持先进的执政理念 160

(一)先进的执政理念是政党取得和保持执政的合法性依据 160

(二)先进的执政理念是政党赢得执政巩固执政的根本 161

(三)先进的执政理念是政党科学地规范执政行为的基本准则 161

(四)先进的执政理念是政党凝聚力量、确保执政生机活力的源泉 161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先进执政理念 162

(六)坚持依法执政的先进执政理念 162

二、夯实巩固的执政基础 163

(一)巩固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 164

(二)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经济基础 164

(三)增强党长期执政的文化基础 165

(四)扩大党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 165

三、创新科学的执政方略 166

(一)创新科学的执政方略的基础 167

(二)坚持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168

(三)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169

(四)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以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等为核心的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169

四、健全民主的执政体制 170

(一)健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的执政体制 171

(二)健全党的领导体制与制度 171

(三)完善国家权力运转机制 172

(四)建立健全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体制法制框架 172

五、完善合理的执政方式 173

(一)科学合理的执政方式是实现执政目标的重要保证 173

(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174

(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科学合理的执政方式 175

六、拓展丰富的执政资源 175

七、创造良好的执政环境 176

(一)执政环境是确保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条件 176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77

(三)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178

八、建立敏锐的执政安全预警机制 179

九、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理性执政水平 180

第九章 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开创理性执政新时代 182

一、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183

(一)走在时代前列是党的先进性核心本质 183

(二)全面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184

二、不断推进党的改革与党的现代化 186

(一)只有不断推进党的改革才能走在时代前列 186

(二)坚持循序渐进原则不断推进党的改革与党的现代化 187

三、实现党的领导方式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189

(一)革命党的传统领导方式及其在执政条件下的弊端 189

(二)实现党的领导方式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五个转变 191

四、实现党的执政方式从全能型向公共服务型的转变 192

(一)改进党的执政方式是治道变革的时代要求 192

(二)从“善政”走向“善治”,实现党的执政方式从全能型向公共服务型的转变 194

五、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党,开创理性执政新时代 195

附录 198

参考文献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