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历史轨迹 1
1.1 奠定基础阶段(1953~1978年) 1
1.1.1 计划经济体制下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初步成型 1
1.1.2 后备力量的建立为自主创新打下基础 2
1.1.3 国家建设需求促进商用车自主创新 3
1.1.4 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 4
1.1.5 第一辆自主品牌轿车的诞生 5
1.1.6 小结 5
1.2 全面成长阶段(1979~1993年) 6
1.2.1 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6
1.2.2 经济体制的转变促进政府职能创新 6
1.2.3 经济体制的转变促进企业职能创新 7
1.2.4 改革开放突破了资金和技术“瓶颈” 7
1.2.5 汽车产品结构明显改善 9
1.2.6 小结 10
1.3 飞速发展阶段(1994~2000年) 11
1.3.1 新技术法规规范技术创新 11
1.3.2 汽车产业组织结构逐步完善 12
1.3.3 汽车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 13
1.3.4 企业管理创新步伐 14
1.3.5 民营企业自主品牌开始起步 15
1.3.6 小结 16
1.4 总结 17
现阶段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总体描述 19
2.1 自主创新现状 19
2.1.1 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19
2.1.2 自主创新研发投入逐年增多 22
2.1.3 自主创新人才队伍逐渐壮大 22
2.1.4 自主开发技术比率迅速增加 25
2.1.5 自主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 27
2.1.6 自主创新的产业组织结构更趋合理 38
2.1.7 小结 38
2.2 自主创新SWOT分析 39
2.2.1 自主创新的优势 39
2.2.2 自主创新的劣势 40
2.2.3 自主创新的机遇 45
2.2.4 自主创新面临的挑战 46
2.3 总结 48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成果大典获奖产品资料 51
3.1 评审委员会名单 51
3.2 创新产品评选标准 54
3.3 获奖产品总体结构分析 55
3.4 原始创新获奖产品资料 69
3.5 集成创新获奖产品资料 92
3.6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获奖产品资料 107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经典案例 109
4.1 长城汽车:自主创新是成功开拓全球市场的源动力 109
4.2 华晨汽车:创新·蝶变——华晨自主创新历程纪实 114
4.3 奇瑞制造:“显微镜”下的质量创新故事 119
4.4 中国重汽:自主创新 获得重生 120
4.5 吉利:民间自主创新的杰出代表 125
4.6 长安汽车:自主赢未来 129
4.7 中兴汽车:自主创新开拓中国皮卡国际化之路 136
4.8 哈飞汽车:自主开发,为闯市场壮行 140
4.9 锡柴:成功写在创新上 141
4.10 玉柴机器:以“绿色”为动力推动企业发展 143
4.11 潍柴:自主知识产权发动机潍柴WD12成功上市 144
4.12 一汽轿车:自主·奔腾 146
4.13 比亚迪汽车:超越·梦想 151
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国际经验 157
5.1 美国 157
5.1.1 政府支持汽车创新发展的计划 157
5.1.2 美国企业的自主创新:理念、技术与受理 162
5.1.3 借鉴与启示 165
5.2 日本 165
5.2.1 汽车产业政策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165
5.2.2 日本企业的自主创新:引进与超越 166
5.2.3 借鉴与启示 170
5.3 韩国 171
5.3.1 韩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跨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71
5.3.2 韩国政府对汽车自主创新的扶持 172
5.3.3 现代汽车集团的自主创新模式 173
5.3.4 借鉴与启示 176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 179
6.1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 179
6.1.1 自主创新力度不够与战略缺失 179
6.1.2 市场并未换到技术 179
6.1.3 自主品牌发展不平衡 180
6.1.4 完善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 181
6.1.5 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与人才短缺 182
6.1.6 实践经验少与数据资源积累不足 182
6.2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 183
6.2.1 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 183
6.2.2 走开放创新之路,坚持自我主导下的国际战略 184
6.2.3 走集成创新之路,坚持产品主导下的市场战略 186
6.2.4 走跨越式创新之路,坚持自主产权下的品牌化战略 186
6.2.5 加大研发投入,注重自主开发 187
6.2.6 加强合作创新——实现自主创新的有益补充 187
6.2.7 企业家要具有创新理念 188
6.2.8 企业要实施人才培养战略 188
6.2.9 技术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核心 189
6.2.10 自主技术创新的支撑系统 191
6.3 结束语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