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鱼化为龙:王艮的平民主义美学思想 12
第一节 王艮的师承及其思想学说的发展 12
第二节 王艮美学思想的特质 19
第三节 王艮平民主义美学的内涵 22
一 论“全美”:“格物”与“尊身” 23
二 论“中”:“百姓日用即道” 38
三 论“乐学”:“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 43
四 论“位育”:“不袭时位” 49
五 论“大人”:“龙德而隐” 55
第四节 王艮美学思想的历史影响 62
第二章 修身慎德:王栋的修身论美学思想 69
第一节 王栋修身论美学思想的背景 69
第二节 王栋修身论美学思想的内涵 75
一 论“质美” 75
二 论“大” 83
三 论“修身慎德” 87
四 论“意” 99
五 论“乐” 107
第三章 自然之谓道:王襞的人格美学思想 115
第一节 王襞人格美学思想的背景 115
第二节 王襞人格美学思想的内涵 120
一 论“道” 120
二 论“修身立本” 133
三 论“乐” 140
第三节 王襞人格美学思想的诗化 144
一 生命人格之美 146
二 生命形式之美 153
第四章 脱胎换骨:颜钧的神秘化美学思想 158
第一节 “活”:“从心所欲”的自我意识 158
一 创伤性心理的宣泄 160
二 生命本能的极端放任 163
三 神秘体验的内向扩展 165
第二节 “行功”:“形爽气顺”的靠实工夫 168
一 证之经典与证之经历 170
二 靠实简易的工夫 171
三 身与心的联动 174
第三节 “醉”:“镕心铸仁”的平民情感 176
一 平民文化对精英文化的抵制 178
二 急切的救世心态 180
三 化民成俗的实践热情 182
四 俚俗随意的言说方式 184
第四节 颜钧美学思想的评价 187
第五章 生生大德:罗汝芳的生命美学思想 190
第一节 罗汝芳美学的特点 190
一 以生为本 192
二 会通三教 193
三 温和平易 194
四 关注个体 195
第二节 罗汝芳论美的本体 196
一 “生” 196
二 “仁” 200
三 “孝弟慈” 205
第三节 罗汝芳论美的境界 210
一 “大” 210
二 “大人” 213
三 “大人”何以为“大” 216
四 “大人”境界的表现 220
第四节 罗汝芳论美的实践 225
一 何谓“知” 226
二 如何“知” 229
三 审美实践的具体行动 235
第六章 虽亢亦龙:何心隐的仁道美学思想 256
第一节 何心隐美学思想的特征 256
一 知行合一 257
二 言行一致 258
三 勇猛果敢 259
四 力排外道 260
五 反拨理学 261
六 自成一格 262
第二节 仁——何心隐美学思想的核心 263
一 仁的内涵 264
二 仁即是美 268
三 性、命、欲——仁之美的表现 274
第三节 仁之审美典范 282
一 师——理想人格之美的典范 282
二 友——人际关系之美的典范 285
三 会——社会模式之美的典范 288
四 潜——实践方式之美的典范 293
第七章 以自然之为美:李贽的自然人性论美学思想 298
第一节 李贽自然人性论美学的语境 298
第二节 论天然心性:“以自然之为美” 301
第三节 论童心:“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308
第四节 论私心:“真有德之言,令人听之忘厌倦矣!” 312
第五节 论匹夫之本心:“我之所好察者,百姓日用之迩言也” 317
第六节 论个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无一人之不中用” 321
第八章 和而不同:焦竑的多元主义美学思想 328
第一节 焦竑与泰州学派的师承关系 328
第二节 多元主义美学的特色:“博”与“约”的错综对立 334
一 往来三教之“博” 340
二 归宗性命之“约” 350
三 由“博”返“约”的潜逻辑 357
四 “博”与“约”的激荡 362
第三节 焦竑多元主义美学的内涵 366
一 重实尚用的审美理性:“即功利而条理之乃义” 366
二 尽性至命的审美境界:“妙性无寄,天真朗然” 373
三 渐修顿悟的审美工夫:“理须顿悟,事则渐修” 383
四 虚实相生的文艺美学:“脱弃形骸,自标灵采” 386
第四节 焦竑美学思想的评价 395
参考书目 399
后记 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