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选题背景 1
二、研究方法 2
(一)比较研究的视角 2
(二)刑事一体化的思路 2
(三)思辨与实证并重的方法 2
三、研究思路 3
第一章 社区矫正本体论 4
第一节 社区矫正的概念和特征 4
一、社区矫正的定义和相关概念辨析 4
(一)矫正的概念 4
(二)社区的概念 6
(三)社区矫正的概念 7
(四)与社区矫正相关的概念辨析 9
二、社区矫正的基本特征 11
(一)刑事制裁性 11
(二)非监禁性 12
(三)社区参与性 13
(四)社会福利性 13
第二节 社区矫正的类型 14
一、国外社区矫正的类型 14
(一)监督方案 14
(二)居留方案 14
(三)释放方案 15
(四)观护制度 16
(五)社区监督与控制方案 16
二、我国社区矫正措施的种类 17
第三节 社区矫正的利弊 17
一、国外社区矫正的利弊分析——以美国为视角 17
(一)社区矫正的优点 17
(二)社区矫正的弊端 18
二、我国社区矫正的利弊剖析 20
(一)社区矫正之利 20
(二)社区矫正之弊 23
第二章 社区矫正思想源流论 25
第一节 刑事古典学派与矫正思想的萌发 25
一、监禁的早期历史 25
二、古典学派的刑罚思想与近代监狱改良运动 27
第二节 刑事实证学派与矫正思想的滥觞 30
一、刑事实证学派的刑法思想及其对矫正的理论贡献 30
二、教育刑思想引导下的各国矫正制度的变革 33
第三节 社会防卫运动与社区矫正的兴起 34
一、社会防卫运动的兴起 34
二、社会防卫运动导向下的监狱改革运动 36
第四节 社区矫正的国际化趋向 37
第五节 恢复性司法与社区矫正的契合 40
一、恢复性司法概述 40
二、恢复性司法与社区矫正的契合 41
第三章 社区矫正根据论 44
第一节 社区矫正的学理根据 44
一、刑罚哲学的嬗变 44
(一)报应刑论的刑罚哲学 45
(二)功利刑论的刑罚哲学 48
(三)综合刑论的刑罚哲学 53
(四)以教育刑论为核心的综合刑论——社区矫正的刑罚哲学根据 54
二、犯罪学理论的深化 58
(一)关注罪犯的犯罪人格:刑法研究的新视角 59
(二)揭开刑罚的神秘面纱:刑罚功能的局限性 62
第二节 社区矫正的现实根据 67
一、监狱行刑悖论:社区矫正兴起的内在动力 67
(一)罪犯监狱化与罪犯再社会化的矛盾 69
(二)封闭的监狱与开放的社会之间的矛盾 72
(三)监禁痛苦与刑罚人道之间的矛盾 73
二、监狱拥挤与行刑成本:社区矫正推行的外在压力 76
(一)监狱拥挤及其负面影响 76
(二)监禁成本 78
第三节 社区矫正的刑事政策学根据 80
一、社区矫正的背景:两极化刑事政策 80
(一)刑事政策及其与刑罚的关联 80
(二)两极化:刑事政策的选择 82
(三)社区矫正:宽松刑事政策的体现 85
二、社区矫正的基础:二元化刑事政策模式 86
(一)社会结构转型:从一元社会到二元社会 86
(二)刑事政策模式的转换:从“国家本位”到“国家社会”双本位 88
第四章 社区矫正价值论 94
第一节 社区矫正的公正价值 94
一、社区矫正的合理性 95
(一)社区矫正契合了人类对正义的不懈追求 95
(二)社区矫正兼顾了刑罚的报应和功利目的 96
二、社区矫正的公平性 97
(一)社区矫正体现了刑罚的个别化 97
(二)社区矫正满足了各方当事人的利益诉求 97
第二节 社区矫正的人道价值 98
一、刑罚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 98
(一)刑罚人道主义的基本内涵 98
(二)刑罚人道主义的历史轨迹 99
二、社区矫正的人道价值解读 102
(一)社区矫正体现了一种宽容精神 102
(二)社区矫正符合人类本性 102
(三)社区矫正闪耀着人性关爱的光芒 103
(四)社区矫正以罪犯的复归社会为终极目标 103
三、社区矫正的人道诉求 104
(一)权利保护 104
(二)罪犯处遇 105
(三)生活扶助 106
第三节 社区矫正的效益价值 107
一、社区矫正的有效性 107
(一)社区矫正有助于实现刑罚的个别预防的目的 107
(二)社区矫正对实现刑罚的一般预防目的也有特殊功效 109
二、社区矫正的有益性 109
(一)社区矫正对犯罪人有益 109
(二)社区矫正对被害人有益 110
(三)社区矫正对社会有益 111
三、社区矫正的节俭性 111
(一)社区矫正能够节省刑事司法资源 111
(二)社区矫正能够提高罪犯改造质量 112
第五章 社区矫正适用论 114
第一节 社区矫正的主体 114
一、社区矫正的机构 114
(一)国外社区矫正的执行机构 114
(二)我国目前社区矫正的执行机构 115
二、社区矫正的工作者 117
(一)国外社区矫正工作者 117
(二)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者 122
第二节 社区矫正的客体 124
一、社区矫正的对象 124
(一)试点阶段社区矫正的对象 124
(二)未来社区矫正应当扩大适用的对象 124
二、社区矫正的客体 129
第三节 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评估和控制 131
一、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评估 131
(一)人身危险性概念辨析 131
(二)人身危险性的评估 133
二、社区矫正对象人身危险性控制 137
(一)社区矫正中的危险管理 137
(二)个案管理 138
(三)我国社区矫正对象危险评估和控制体系的构建 140
第六章 社区刑罚论 145
第一节 缓刑 145
一、缓刑制度的存在价值 145
(一)避免短期监禁刑的弊端 145
(二)促进犯罪人的改过自新 146
(三)促进犯罪人的再社会化 146
(四)促进刑罚谦抑和刑罚经济 146
二、缓刑制度比较研究 147
(一)缓刑类型之比较 147
(二)缓刑适用条件之比较 149
(三)缓刑考验制度之比较 150
(四)缓刑撤销之比较 153
三、缓刑制度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 154
(一)缓刑制度的发展趋势 154
(二)反思与重构:我国缓刑制度完善之思考 157
第二节 假释 169
一、假释制度概述 169
(一)假释制度的价值功能 169
(二)假释制度的发展趋势 171
二、假释制度比较研究 172
(一)假释类型的比较 172
(二)假释适用条件的比较 173
(三)假释监督考察的比较 175
(四)假释撤销的比较 176
三、我国假释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178
(一)我国假释制度低效运行的现状 178
(二)假释低效运行的成因 180
(三)假释制度的完善:从观念到体制的变革 184
第三节 管制刑与社区服务刑 196
一、管制刑 196
(一)从世界刑罚发展趋势看管制刑的独特价值 196
(二)从管制刑存废之争窥管制刑的存在问题 198
(三)从管制刑的低效适用谈管制刑的法律调整 201
二、社区服务刑 205
(一)社区服务概述 205
(二)社区服务在国外的历史与现状 210
(三)立法滞后、实践先行:社区服务刑在中国的命运 213
第四节 监外执行 215
一、监外执行概说 215
(一)监外执行的概念 215
(二)监外执行的特征 217
(三)监外执行的利弊剖析 218
二、监外执行的适用 220
(一)监外执行的条件 220
(二)监外执行的程序 222
三、监外执行的完善 223
(一)监外执行适用中存在问题剖析 223
(二)改革监外执行制度的构想 228
第五节 剥夺政治权利 232
一、剥夺政治权利概述 232
(一)剥夺政治权利的历史演进 232
(二)剥夺政治权利的存在价值 233
二、中外刑法剥夺(政治)权利刑比较研究 236
(一)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 236
(二)剥夺政治权利刑的适用范围 237
三、剥夺政治权利刑的反思和完善 238
(一)剥夺政治权利刑的反思 238
(二)剥夺政治权利的完善 241
第七章 社区矫正的海外走势与中国命运 244
第一节 海外社区矫正的实践考察 244
一、美国:从社区内处遇转移至社区内刑罚 244
(一)转向方案 247
(二)缓刑 247
(三)假释 248
(四)早期的释放 249
(五)中间的惩罚 249
二、英国:独特的社区刑罚和替刑制度 251
(一)缓刑 252
(二)保护观察令 252
(三)社区服务令 252
(四)结合令 253
(五)宵禁令 253
(六)禁入令 253
(七)专门适用于青少年罪犯的社区刑罚 253
三、日本:独具特色的“保护观察”和“更生保护”制度 255
(一)保护观察制度 255
(二)紧急改造保护制度 255
四、加拿大:多层次渐进式的假释制度 257
(一)省级社区矫正:以缓刑为基础 257
(二)联邦社区矫正:以多层次渐进式的假释制度为特色 258
五、澳大利亚:社区矫正与恢复性司法的契合 261
(一)社区矫正的现状 261
(二)社区矫正的新探索:恢复性司法的实验 262
(三)社区矫正的特色 263
第二节 中国社区矫正的本土推进 264
一、社区矫正本土化的试点 264
二、社区矫正本土化的障碍 267
(一)观念障碍 267
(二)社会基础薄弱 269
(三)立法滞后 270
(四)行刑体制桎梏 272
三、社区矫正本土化的前景 273
(一)渐进式推进社区矫正立法,构建“三位一体”的刑事立法体系 273
(二)发挥刑事裁判权的杠杆作用,建立刑事裁判与刑事执行的互动机制 276
(三)整合行刑资源,完善社区刑罚的执行体制 279
(四)培育社区和民间组织,构造多种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格局 280
主要参考文献 283
后记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