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油藏描述面临的挑战和新思考 1
第一节 油藏描述技术应用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1
第二节 精细油藏描述 3
第三节 油藏描述的一体化及系统化思维 5
一、一体化的含义 5
二、系统思维 7
第二章 我国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特点及其对油藏描述的要求 13
第一节 我国陆相油藏的主要开发地质特征 13
一、多油层,油层和隔(夹)层的薄层间互 13
二、多层层状边水油藏,边水不活跃 13
三、原油黏度偏高 14
四、断层在注水开发中均起遮挡作用 14
五、储集层孔隙结构复杂 15
第二节 我国各类碎屑岩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开采状况 15
一、有关定义 15
二、分类依据及方法 16
三、我国各类碎屑岩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 19
四、我国各类碎屑岩储集层中的储量和可动剩余油分布规律总结 24
第三节 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的总体特点 25
第四节 高含水期宏观规模与微观规模的剩余油分布规律 26
一、高含水期宏观规模的剩余油分布规律 26
二、高含水期剩余油微观规模分布规律 27
第五节 高含水期油田开发对油藏描述的要求 28
一、高含水期油田的资料特点 29
二、对油藏描述的技术要求 30
三、精细油藏描述的内容 35
第三章 精细油藏描述中的综合测井解释技术 36
第一节 测井多井储集层参数评价技术 36
一、岩心刻度测井技术 37
二、最优化测井精细处理解释技术 38
三、测井相分析技术 41
四、多井处理和解释技术 42
第二节 测井资料沉积微相分析技术 44
一、测井沉积微相研究方法 45
二、地层沉积因子的提取 47
三、沉积微相地质模型和测井模型的建立 48
第三节 测井资料低阻油层识别技术 52
一、低阻油层的概念 52
二、低阻油层的微观机理 53
三、低阻油层的地质成因 54
四、低阻油层的识别方法 55
第四节 裂缝测井识别技术 68
一、裂缝测井的响应特征 68
二、裂缝测井识别方法 75
三、裂缝参数的计算 77
第五节 生产测井技术和方法 86
一、生产测井技术 86
二、生产测井方法 87
三、生产测井技术的展望 91
第四章 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地震综合预测技术 94
第一节 波形分类技术 95
第二节 地震频谱分解技术 96
第三节 地震属性综合分析技术 98
第四节 三维相干体分析技术 101
第五节 地层倾角检测技术 102
第六节 地震反演(储集层横向预测)技术 103
一、道积分 104
二、递推反演 105
三、基于模型反演 105
第七节 其他技术 106
一、相干体技术 106
二、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 107
三、时间推移地震(又称为四维地震) 107
四、井间地震 107
第五章 油藏描述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109
第一节 三维地震数据体可视化与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技术 110
一、三维可视化解释的基本概念 110
二、三维地震数据体可视化解释的基本流程 113
三、三维可视化解释的主要方法 115
四、三维可视化解释 117
第二节 多种数据体综合虚拟现实技术 120
一、虚拟现实系统与常规三维可视化的不同 120
二、虚拟现实系统的构成 120
三、虚拟现实系统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主要应用 123
四、沉浸式三维虚拟现实系统(IR)的主要特点 127
第六章 一体化油藏描述数据管理平台 131
第一节 一体化油藏描述与数据库 131
一、基本定义 131
二、满足一体化研究的数据库问题 131
三、勘探开发数据库的分类 132
第二节 项目库的基本概念及建库注意事项 134
一、项目库的含义 134
二、项目数据的网络存储 135
三、创建项目库的基本步骤 135
四、项目库中的单位管理 135
五、项目库中的坐标参考系 136
第三节 GeoFrame项目库的创建与管理 140
一、项目库的类型与数据共享机制 140
二、项目库的结构与文件系统 142
三、项目库的创建流程与步骤 142
四、项目库数据存取用户权限的管理 143
五、项目库的备份与恢复 144
第四节 GeoFrame项目库数据管理 145
一、基础数据管理(General Data Manager) 145
二、数据管理 149
三、数据加载工具 150
四、数据卸载工具 151
五、其他项目数据管理 151
第七章 以地质方法为主的一体化精细油藏描述 153
第一节 一体化精细油藏描述流程 153
第二节 层次界面分析与小层划分和对比 153
一、层次界面分析 155
二、结构(构成)单元划分(Architectural Element) 157
三、流动单元研究 158
第三节 微构造研究 162
一、微构造的定义与重要性 162
二、微构造的研究方法 163
第四节 细分沉积微相研究 165
一、细分沉积微相的意义 165
二、细分沉积微相的技术特点 165
三、细分沉积微相的研究内容 169
第五节 隔夹层预测 169
第六节 岩石物理参数研究 170
一、变差函数的变化 171
二、岩石物理参数的变化 171
三、不同含水期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规律 174
四、大庆油田注水开发后的物性动态变化规律 180
第七节 流体性质研究 182
一、流体性质的研究内容 182
二、油气藏流体类型分析 182
三、利用动态资料确定目前流体界面 183
四、水淹层的解释和判断 183
五、原油性质的变化 184
第八节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185
一、按油藏地质规模分类的剩余油研究方法 185
二、按研究内容分类的剩余油研究方法 187
三、单井剩余油饱和度测量技术 191
四、井间剩余油饱和度测量技术 194
第九节 地质、油藏、数模一体化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195
一、陆相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基本特点 195
二、我国油田剩余油研究的主要方法 199
第八章 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一体化精细油藏描述 203
第一节 油藏描述中的计算机技术及一体化软件平台 203
一、油藏描述中的计算机技术 203
二、一体化软件平台 203
第二节 基于三维场的地质体解释、储集层预测及随机建模的特色软件 208
一、PetrelTM(地质建模)软件的主要功能 208
二、面向油田开发工作流程的软件包——DecisionSpace 215
第三节 动态、集成化的油藏模型建立技术 218
结束语 221
参考文献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