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财政概述 1
1.1 财政概念 2
1.1.1 财政现象 2
1.1.2 财政的基本特征 2
1.1.3 财政概念的表述 4
1.2 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 5
1.2.1 公共产品 5
1.2.2 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 6
1.3 财政职能 9
1.3.1 资源配置职能 10
1.3.2 收入分配职能 12
1.3.3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14
1.4 公平与效率 18
思考与练习 20
第2章 财政收入 21
2.1 财政收入概述 22
2.1.1 财政收入的概念 22
2.1.2 财政收入的来源 22
2.1.3 财政收入的取得形式 23
2.2 财政收入的分类结构 25
2.2.1 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 25
2.2.2 财政收入的生产部门构成 25
2.2.3 财政收入的社会产品价值构成 26
2.2.4 财政收入的地区构成 28
2.3 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 29
2.3.1 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 29
2.3.2 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30
思考与练习 33
第3章 税收 34
3.1 税收概述 35
3.1.1 税收的属性 35
3.1.2 税收的特征 35
3.1.3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36
3.2 税收制度要素与分类 38
3.2.1 税收制度要素 38
3.2.2 税收分类 41
3.3 流转课税 43
3.3.1 流转税的概念及特点 43
3.3.2 我国主要的流转税税种 44
3.4 所得课税 53
3.4.1 所得课税的概念和特点 53
3.4.2 我国主要的所得课税税种 55
3.5 国际税收 64
3.5.1 国际税收的含义、产生和发展 64
3.5.2 税收管辖权 68
3.5.3 国际重复征税及减除 70
3.5.4 国际税收协定 75
思考与练习 78
第4章 非税收入 79
4.1 非税收入概述 80
4.1.1 非税收入的内涵 80
4.1.2 非税收入的分类 80
4.1.3 非税收入的功能 82
4.2 非税收入的种类 83
4.2.1 国有资产收入 83
4.2.2 国有资源收入 84
4.2.3 政府收费 85
思考与练习 89
第5章 国债 90
5.1 国债概述 91
5.1.1 什么是国债 91
5.1.2 国债的产生与发展 92
5.1.3 国债的功能与作用 95
5.2 国债制度 98
5.2.1 国债的发行 98
5.2.2 国债的偿还 103
5.2.3 国债的规模 106
5.3 国债种类及国债市场 108
5.3.1 国债种类 108
5.3.2 国债市场 109
思考与练习 113
第6章 财政支出 114
6.1 财政支出概述 115
6.1.1 财政支出的分类 115
6.1.2 财政支出的原则 119
6.1.3 财政支出的规模及影响因素 127
6.1.4 财政支出的效益及评价 131
6.2 购买性支出 136
6.2.1 政府公共消费性支出 136
6.2.2 政府投资性支出 144
6.2.3 政府采购制度 147
6.3 转移性支出 153
6.3.1 社会保障支出 153
6.3.2 财政补贴 162
思考与练习 168
第7章 国家预算 169
7.1 国家预算概述 170
7.1.1 国家预算的概念 170
7.1.2 国家预算的分类与组成 170
7.1.3 国家预算的原则 172
7.1.4 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国家决算 173
7.2 复式预算 174
7.2.1 复式预算的概念及特点 174
7.2.2 我国实行复式预算的必要性和现状 175
7.2.3 我国复式预算的基本内容 175
7.2.4 完善我国的复式预算 176
7.3 预算外资金管理 176
7.3.1 预算外资金的概念、特点和范围 176
7.3.2 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178
7.4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180
7.4.1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180
7.4.2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 180
7.4.3 分税制 181
思考与练习 185
第8章 金融概述 186
8.1 什么是金融 187
8.1.1 金融的一般概念 187
8.1.2 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金融 187
8.1.3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188
8.2 货币与货币制度 189
8.2.1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189
8.2.2 货币形态的演变 190
8.2.3 货币的职能 192
8.2.4 货币的制度 193
8.2.5 货币制度的演变 195
8.3 信用 197
8.3.1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197
8.3.2 信用的种类 200
8.3.3 信用工具 204
8.4 利息和利息率 208
8.4.1 利息的本质 208
8.4.2 利息的计算 209
8.4.3 利率及其种类 210
8.4.4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213
8.4.5 利率与经济调控 215
8.4.6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趋势 216
思考与练习 217
第9章 金融机构 219
9.1 金融机构概述 220
9.1.1 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体系 220
9.1.2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历史沿革 220
9.1.3 我国的银行金融机构 221
9.1.4 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225
9.2 商业银行 228
9.2.1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228
9.2.2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230
9.2.3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形式 232
9.2.4 我国的商业银行 234
9.3 中央银行 236
9.3.1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236
9.3.2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238
9.3.3 中央银行的类型 241
9.4 政策性金融机构 243
9.4.1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概念和特征 243
9.4.2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种类 244
9.4.3 我国建立政策性银行的必要性 244
9.4.4 我国现有的政策性银行 246
9.5 保险机构 248
9.5.1 保险的概念 248
9.5.2 保险形成的要素 248
9.5.3 保险的功能 249
9.5.4 保险的种类 251
9.5.5 保险公司 252
9.6 金融信托机构 255
9.6.1 信托的概念和成立要素 255
9.6.2 信托的特点 257
9.6.3 信托的职能 258
9.6.4 信托分类 259
9.6.5 信托业务 260
思考与练习 265
第10章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 266
10.1 商业银行业务概述 267
10.1.1 商业银行业务范围 267
10.1.2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原则 267
10.1.3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268
10.2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269
10.2.1 贷款业务 269
10.2.2 贴现业务 271
10.2.3 证券投资业务 272
10.3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272
10.3.1 资本金 272
10.3.2 存款业务 273
10.3.3 其他负债业务 273
10.4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275
10.4.1 结算业务 276
10.4.2 信托与租赁业务 276
10.4.3 代理业务 277
10.4.4 信用证业务 277
10.4.5 银行卡业务 277
10.4.6 服务性业务 278
10.5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 278
10.5.1 传统的表外业务 279
10.5.2 新兴的表外业务 279
10.6 金融创新 279
10.6.1 我国金融体制的创新 279
10.6.2 金融管理制度的创新 280
10.6.3 金融市场的创新 281
10.6.4 金融交易技术的创新 281
10.6.5 金融业务与工具的创新 282
思考与练习 286
第11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288
11.1 货币供给 289
11.1.1 货币层次的划分 289
11.1.2 基础货币 290
11.1.3 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 291
11.1.4 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模型 296
11.1.5 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297
11.2 货币需求 299
11.3 货币均衡 301
11.3.1 货币均衡的判断 301
11.3.2 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 302
11.3.3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求的调节 304
11.4 通货膨胀 305
11.4.1 通货膨胀的定义 305
11.4.2 通货膨胀的类型 306
11.4.3 通货膨胀成因 307
11.4.4 通货膨胀的效应与调控 308
11.4.5 通货膨胀的社会效应 310
11.4.6 通货膨胀的治理 312
11.4.7 我国对通货膨胀的治理 313
11.5 通货紧缩 316
11.5.1 通货紧缩的定义 316
11.5.2 通货紧缩的原因 318
11.5.3 通货紧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318
11.5.4 通货紧缩的治理 322
思考与练习 326
第12章 金融市场 327
12.1 金融市场概述 328
12.1.1 什么是金融市场 328
12.1.2 金融市场的要素 328
12.1.3 金融市场的特点 329
12.1.4 金融市场的类型 330
12.2 货币市场 331
12.2.1 票据市场 331
12.2.2 同业拆借市场 332
12.2.3 短期资金市场 333
12.2.4 回购市场 333
12.3 资本市场 334
12.3.1 证券发行市场 334
12.3.2 证券流通市场 338
12.3.3 证券市场管理 342
12.4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344
12.4.1 金融衍生工具的含义 344
12.4.2 金融衍生工具的分类 344
12.4.3 金融衍生工具的功能 345
12.5 外汇黄金市场 345
12.5.1 外汇市场 345
12.5.2 黄金市场 347
思考与练习 348
第13章 国际金融 349
13.1 外汇与汇率 350
13.1.1 外汇 350
13.1.2 汇率 351
13.1.3 汇率制度 353
13.2 国际收支 355
13.2.1 国际收支概念 355
13.2.2 国际收支平衡表 355
13.2.3 国际收支失衡与调节 358
13.3 利用外资 359
13.3.1 利用外资的形式 359
13.3.2 对利用外资的宏观管理 363
13.4 国际货币体系 364
13.4.1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364
13.4.2 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体系 364
13.4.3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365
13.4.4 浮动汇率制下的牙买加体系 368
13.4.5 欧洲货币体系 369
13.5 国际金融机构 371
13.5.1 国际金融机构的形成与发展 371
13.5.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72
13.5.3 世界银行 374
13.5.4 国际开发协会 379
13.5.5 国际金融公司 381
13.5.6 亚洲开发银行 382
13.5.7 非洲开发银行 383
思考与练习 386
第14章 财政金融的宏观调控 387
14.1 宏观调控概述 388
14.1.1 宏观调控的目标 388
14.1.2 宏观调控的手段 391
14.1.3 财政收支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 391
14.1.4 财政收支平衡 392
14.1.5 信贷收支平衡 393
14.1.6 财政、信贷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394
14.2 财政政策 396
14.2.1 财政政策的概念 396
14.2.2 财政政策的类型 396
14.2.3 财政政策的目标 397
14.2.4 财政政策的手段 397
14.3 货币政策 401
14.3.1 货币政策的概念 401
14.3.2 货币政策的目标 401
14.3.3 货币政策的手段 402
14.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405
14.4.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的必要性 405
14.4.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的方式 405
思考与练习 408
参考文献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