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20世纪50—70年代) 3
第一章 国族寓言:颂歌美学与乌托邦建构 3
第一节 想象中国:伟大的节日庆典 4
第二节 太阳崇拜:颂歌母题的现代性仪式 24
第三节 时间狂欢:极端现代性话语的扩张 48
第二章 自我放逐:政治学与诗学的盛宴 64
第一节 再现生活:“自我”的退场与“他者”的叙事 64
第二节 政治抒情:走向时代共名的“大我” 84
第三节 双声变奏:战歌主调的政治诗学 97
第三章 两极悖反:身份认同与文本疏离 105
第一节 身份写作Ⅰ:建构自我与话语认同 105
第二节 身份写作Ⅱ:文本分裂中的美学策略 115
第三节 镜城突围:光明颂中的不和谐音 130
第四章 相信未来:红色年代的地下潜流 139
第一节 “地上”“地下”:“文革”诗坛的灾难图景 139
第二节 潜流与先声:食指与“白洋淀诗群”的现代意义 152
第三节 天安门诗歌的诗学价值 169
下编 (20世纪80—90年代) 175
第五章 诗神归来:呼唤真实与重建传统 175
第一节 诗与真实:艰难的蜕变与复归 175
第二节 发现与掩埋:从个人申诉到历史反思 188
第三节 化石与树:生命意象的重构 202
第六章 跨越断裂:崛起的现代诗群 210
第一节 “我不相信”:叛逆者的精神墓志铭 210
第二节 再度出发:新潮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221
第三节 回眸传统:现代性悖谬与文化寻根 239
第七章 二次变构:后朦胧诗与后现代转型 251
第一节 告别北岛:从“我不相信”到“我这样生活” 251
第二节 杂语喧哗:消解文化与颠覆崇高 259
第三节 黑夜意识:你不来与我同居 288
第八章 谁去谁留:重新做一个诗人 296
第一节 诗人何为:冷风景里的追问 296
第二节 两种向度:“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 305
第三节 新的可能:个人化与叙事性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