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绪论 1
第一章 放射肿瘤学总论 1
第一节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 1
第二节 放射肿瘤学发展简史 2
第三节 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4
第四节 肿瘤诊断、分期、治疗的基本原则与循证医学 5
第五节 肿瘤治疗大趋势——综合治疗 8
第六节 放射肿瘤学工作者的基本任务 10
第七节 放射治疗适应证、禁忌证的大体原则 10
第八节 放射治疗的基本形式 11
第九节 影响肿瘤放疗疗效的因素 12
第十节 放疗疗效、并发症的评估,放射反应与放射损伤 13
第十一节 放射肿瘤学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15
第二章 美国癌症临床试验简介 16
第一节 癌症临床研究的重要性 16
第二节 临床试验的过程 16
第三节 通过临床试验改进癌症治疗 18
第四节 临床试验中对受试者的保护 20
第五节 保密原则 23
第六节 谁执行临床研究 24
第七节 教育与培训 25
第八节 新进展与展望 25
Third Chapter Radiation Oncology Residency Training in the US 26
Section 1 Eligibility 26
Section 2 Application 26
Section 3 Requirements 27
Section 4 A Resident's Day 28
Section 5 Logbook 30
Section 6 Evaluation 30
Section 7 Certification 30
Section 8 Survey 31
Section 9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idency training of US and China and Some Thoughts about Residency Training in China 34
第二篇 临床放射物理学 36
第一章 常用放疗设备 36
第一节 X射线治疗机 36
第二节 60钴治疗机 37
第三节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38
第四节 近距离后装治疗机 40
第五节 PET-CT 40
第六节 模拟定位机 41
第七节 CT模拟机 42
第八节 治疗计划系统 42
第二章 电离辐射的剂量测量 43
第一节 辐射量和单位 43
第二节 吸收剂量测量的常用方法 44
第三节 射线质的测定 47
第三章 X(γ)线剂量学 50
第一节 辐射源种类和照射方法 50
第二节 放射物理学有关的名词 50
第三节 X(γ)线的特性和临床应用 51
第四节 等剂量曲线 55
第五节 楔形板照射技术 56
第六节 组织空气比与组织最大比 58
第七节 人体曲面和组织不均性修正 59
第八节 不规则形状照射野的剂量计算 61
第四章 高能电子束剂量学 63
第一节 电子束的基本特点 63
第二节 电子束的照射技术 65
第五章 近距离治疗剂量学 66
第一节 辐射源 66
第二节 描述放射源的常用名词和放射源的校准 68
第三节 放射源周围的剂量分布 69
第四节 腔内治疗剂量学 70
第五节 组织间治疗剂量学系统 71
第六章 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的物理原理 74
第一节 临床剂量学原则 74
第二节 计划设计中的有关概念及规定 78
第三节 固定照射技术及照射野设计原理 79
第四节 常规治疗计划设计步骤 81
第七章 γ刀的临床应用 83
第一节 头部γ刀的临床应用 83
第二节 全身γ刀的临床应用 87
第八章 X刀原理及临床应用 90
第一节 X刀原理 90
第二节 X刀的临床应用 92
第九章 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 94
第一节 调强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的比较 94
第二节 调强放射治疗的发展过程及基本原理 94
第三节 调强的实现方式与过程 95
第四节 调强放疗系统的基本要求及质量保证 96
第十章 质子、重粒子治疗的原理和临床应用 99
第一节 重带电粒子的物理学特性 99
第二节 重带电粒子的生物学特性 100
第三节 重带电粒子的临床应用 101
第十一章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 105
第一节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特点 105
第二节 开展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的条件 106
第三节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的基本设备 106
第四节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术式 108
第五节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剂量描述和剂量验证 108
第六节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09
第七节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开展粒子植入治疗的体会 110
第十二章 252锎中子治疗肿瘤的原理和应用 112
第一节 252Cf的放射生物学效应 112
第二节 中子治疗癌症的优势 113
第三节 锎中子后装治疗的主要适应证 114
第四节 252锎中子近距离后装治疗临床应用展望 118
第三篇 临床放射生物学 121
第一章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基础 121
第一节 电离、激发及其引起的细胞损伤 121
第二节 传能线密度与相对生物效应 122
第三节 氧效应与氧增强比 124
第二章 细胞存活曲线 126
第一节 细胞存活的概念和存活曲线的绘制 126
第二节 细胞存活曲线的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127
第三章 靶学说与α/β模式 129
第一节 靶学说 129
第二节 α/β比值 130
第三节 LQ模型 131
第四章 肿瘤分割放疗的理论基础 134
第一节 分次照射的放射生物学基础 134
第二节 超分割放疗的放射生物学基础 136
第三节 超分割放疗时间剂量因素与生物效应关系 138
第四节 超分割放疗的方法学 139
第五节 非常规分割放疗的放射反应和晚期并发症 142
第六节 选择超分割放疗方法的几个问题 142
第五章 正常组织的放射反应 144
第一节 正常组织的增殖动力学 144
第二节 正常组织对放射线的不同反应 145
第六章 肿瘤组织的放射效应 151
第一节 肿瘤组织的基本特点及放射敏感性 151
第二节 肿瘤增殖动力学 151
第三节 肿瘤放疗后的形态学改变 154
第七章 肿瘤放射敏感性的预测与提高方法 156
第一节 肿瘤放射敏感性的预测 156
第二节 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的方法 159
第八章 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 163
第一节 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的目的 163
第二节 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 163
第三节 放疗和化疗相互作用的形式 164
第四节 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的模式 165
第五节 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 165
第六节 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常见的毒副作用 166
第九章 肿瘤的基因放疗 167
第一节 肿瘤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 167
第二节 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 168
第三节 肿瘤基因治疗的目标 168
第四节 基因放疗的原理 169
第五节 基因放疗的研究现状 170
第六节 问题与展望 172
第十章 热疗 173
第一节 热疗的生物学 173
第二节 热疗的临床应用 177
第三节 热疗的展望 185
第四篇 临床肿瘤放射治疗 187
第一章 放射治疗的临床质量保证 187
第一节 诊断的确立和病情评估 187
第二节 治疗方案的确定 187
第三节 临床治疗计划的设计 188
第四节 治疗计划的执行与调整 190
第五节 临床病例讨论会制度的建立 190
第六节 临床随访及疗效的统计分析 190
第二章 颅内肿瘤 191
第一节 总论 191
第二节 胶质瘤 203
第三节 垂体前叶肿瘤 207
第四节 髓母细胞瘤 210
第五节 颅咽管瘤 211
第六节 脑转移瘤 213
第七节 脊髓肿瘤 215
第三章 头颈部肿瘤 218
第一节 头颈部肿瘤总论 218
第二节 鼻咽癌 231
第三节 口咽癌 255
第四节 下咽癌 268
第五节 喉癌 275
第六节 口腔癌 286
第七节 上颌窦癌 298
第八节 鼻腔筛窦癌 302
第九节 外耳道癌及中耳癌 305
第十节 甲状腺癌 310
第四章 胸部肿瘤 319
第一节 肺癌 319
第二节 食管癌 331
第三节 纵隔肿瘤 349
第五章 消化系统肿瘤 360
第一节 肝癌 360
第二节 胃癌 366
第三节 大肠癌 373
第四节 胰腺癌 384
第六章 泌尿系统肿瘤 392
第一节 肾癌 392
第二节 前列腺癌 397
第三节 膀胱癌 403
第四节 阴茎癌 407
第五节 睾丸肿瘤 411
第七章 恶性淋巴瘤 417
第一节 淋巴瘤总论 417
第二节 霍奇金淋巴瘤 421
第三节 B细胞淋巴瘤 428
第四节 T/NK细胞淋巴瘤 433
第五节 原发皮肤淋巴瘤 441
第八章 乳腺癌 447
第九章 软组织肉瘤 465
第十章 妇科肿瘤 472
第一节 宫颈癌 472
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 480
第三节 卵巢恶性肿瘤 487
第十一章 姑息放疗与良性病放疗 497
第一节 姑息放疗 497
第二节 良性病放疗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