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二十世纪末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研究的兴起 3
二、二十一世纪初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研究的新进展 6
(一)二十一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研究的主导内容 8
(二)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 13
三、关于发展哲学的建构 14
(一)关于发展哲学的界定 15
(二)关于发展哲学的建构 16
四、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9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思想 19
(二)发展的过程性 20
(三)发展的本质及其价值 22
(四)发展中的价值困境 22
(五)现代性图景中的中国当代发展 23
(六)可持续发展及其思维方式 24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思想 2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思想 25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发展的原则立场 25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规律性的认识 25
(二)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 27
(三)列宁对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8
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新探索 30
(一)毛泽东对社会发展问题的初步探索 30
(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新思考 31
(三)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新拓展 34
(四)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发展的新理念 3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发展思想 37
一、社会物质生产实践是文化的根基 37
(一)文化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人基本关系生成 38
(二)文化的核心是人的全面性发展 39
(三)社会交往是文化发展的路径 39
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1
(一)毛泽东的文化观 41
(二)社会主义先进的文化观 4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思想 45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生成 45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47
(一)列宁关于人的发展理论 47
(二)毛泽东关于人的发展理论 48
(三)邓小平关于人的发展理论 50
(四)江泽民关于人的发展理论 51
(五)胡锦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53
第二章 发展过程 54
第一节 发展过程的三种理论形态 54
一、关于客体论的发展过程论 55
二、关于主体论的发展过程论 56
三、关于实践论的发展过程论 59
第二节 发展过程的内涵及其性质 65
一、哲学史中的发展过程思想 65
二、关于发展过程的内涵 68
三、关于发展过程的性质和特征 70
第三节 发展过程的概型及其规律 75
一、事物发展过程的一般概型 76
二、事物发展过程的机制 77
三、事物发展过程的规律 78
第四节 发展过程分类 82
一、总过程与具体过程 82
二、天然过程、人工过程、交叉过程 82
三、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历史过程和认识过程 85
第五节 过程思想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意义 95
一、过程思想的本体论意义 95
二、过程思想的认识论意义 96
三、过程思想的方法论意义 97
第三章 发展的本质及其价值 99
第一节 发展的本质 99
一、传统哲学发展界定质疑 99
二、发展范畴的内涵 102
第二节 价值观念的发展 103
一、历史上的价值观嬗变 103
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视角 105
第三节 发展与价值 106
一、传统发展观的价值反思 106
二、发展观也是一种价值观 108
三、发展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 109
(一)发展是科学与价值统一的过程 109
(二)发展中科学与价值问题反思 110
(三)发展视界中科学与价值的融合 114
第四章 发展中的价值困局 116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几种矛盾 116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116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117
三、发展实景与发展愿景 118
第二节 实践理性中的价值困局 119
一、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危机 119
二、社会发展中的信仰危机 121
三、社会发展中的道德失范 124
第三节 发展中的人性批判 126
一、理性与非理性的冲突 126
(一)何谓理性 126
(二)理性致思 127
(三)韦伯的理性分析 128
二、文化无厘头:非理性轴心时代 130
三、人的理性与非理性 132
(一)理性主义对人的解读 133
(二)非理性主义对人的解读 134
(三)实践过程论对人的解读 136
第五章 现代性图景中的中国当代发展 141
第一节 现代化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141
一、现代化背景下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 141
(一)“后现代死了” 142
(二)肯定的后现代性 143
(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可能关系 145
二、现代性问题 146
(一)后现代主义的自我悖谬 146
(二)多元价值何以可能 146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中国当代发展 157
一、有关社会转型的论争 157
二、关于社会转型的本质 159
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 160
(一)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时间界定 160
(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 161
四、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多元化格局 162
(一)所有制构成多元化 163
(二)分配构成多元化 164
(三)社会构成的多元化 164
(四)价值构成的多元化 165
五、社会转型与代价问题 166
(一)社会转型的代价问题解析 166
(二)社会转型的道德代价 171
第六章 当代发展观的新视野 175
第一节 传统发展模式的危机与革命 175
一、传统“发展”的败迹 176
二、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 179
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 182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发展观 185
一、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 185
二、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186
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意蕴 188
四、可持续发展的当代价值取向 195
(一)全球意识 195
(二)忧患意识 196
(三)未来意识 196
(四)合理消费意识 197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维方式创新 197
一、主客二分思维方式及其扬弃 198
二、立足于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新思维 200
(一)可持续发展思维的内涵 200
(二)可持续发展思维的特征分析 202
(三)实现从传统思维方式到新型思维方式的转变 203
三、可持续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方式的丰富和发展 208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观的当代中国形态 210
一、科学发展观对发展内涵的新拓展 211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 211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211
(三)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212
二、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统一 212
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16
四、坚持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218
五、关切国民素质的提升 219
六、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20
附录 222
后记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