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卮言 2
中国哲学启蒙的坎坷道路 2
中西文化异同辨 18
文化反思答客问 23
中国传统文化的“分”、“合”、“一”、“多”与文化包容意识 37
对外开放的历史反思 42
世纪桥头的一些浮想 49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的中国化——1995年12月答广东《学术研究》编辑问 58
“东西慧梦几时圆?”——1998年11月香港“中华文化与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64
传统反刍 69
中国传统哲学概观 69
《周易》与早期阴阳家言 73
易蕴管窥 84
人文易与民族魂 87
儒门《易》、《庸》之学片论 96
传统·儒家·伦理异化 103
道家·隐者·思想异端 112
道家风骨略论 127
秦汉之际学术思潮简论 134
略论杨泉及其《物理论》 144
佛慧浅绎 156
浅析佛教哲学的一般思辨结构 156
关于《大乘起信论》的思想源流 169
关于《大乘起信论》的历史定位 174
佛家证悟学说中的认识论问题 183
附:五台行吟稿 188
略论弘忍与“东山法门”——1994年11月黄梅“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190
石头希迁禅风浅绎——1996年8月长沙纪念石头禅及曹洞宗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194
学思积靡 200
蒙文通先生《理学札记与书柬》读后 200
蒙文通与道家 207
评梁启超的“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观 218
侯外庐同志新版《船山学案》读后 229
辨异·自主·寻根——重读梁漱溟先生《中国文化要义》 237
《推十书》成都影印本序 239
《熊十力全集》编者序 246
神思慧境两嵌崎——读《智慧的探索》,缅怀冯契同志 250
论唐君毅之哲学史观及其对船山哲学之阐释——读《中国哲学原论》 260
旧邦新命 真火无疆——冯友兰先生学思历程片论 272
徐复观学思成就的时代意义——1995年8月在武汉“徐复观思想与现代新儒学发展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277
方法刍议 284
中国哲学史方法论问题刍议——新编《中国哲学史》导言 284
古史祛疑 295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评《中国哲学》创刊号 312
历史感情与历史科学——1982年12月在衡阳王船山学术思想讨论会上的发言 318
通观全过程 揭示规律性——喜读冯契同志新著《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 320
让逻辑之光照亮历史——《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读后 327
中国哲学范畴研究中的论史结合问题 329
哲学史研究中的纯化和泛化 332
楚简重光 历史改写——郭店楚简的价值和意义(1999年10月珞珈山首届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333
序评余瀋 340
《中国辩证法史稿》弁言及后记 340
《诸子百家大辞典》序 344
序李亚宁著《明清之际的科学文化与社会》 346
序李维武著《二十世纪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 349
岛田虔次先生《熊十力与新儒家哲学》中译本序 353
沟口雄三先生《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开展》中译本序 356
易道与书法——序屠新时先生《墨韵易经》 357
序谢宝笙《龙·易经·中国文化的起源》一书 360
应当重视辩证思维的民族特点——《中国辩证法史》(简编)序 364
序方任安《诗评中国古代哲学家》 367
吴根友新著《从李贽到戴震》题词——寄调《金缕曲》 373
附录(一) 374
附录(二)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