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立意:积极,消极? 1
理想怎么可以是“变成一只狗”? 2
写“玩滑梯、吃冰棒、小便”,没有意义? 3
动物园里的河马,与“祖国的强大”有无关系? 4
故事的结尾只有一种吗? 6
学生们都成了“中心思想”的俘虏? 8
一教师评改一篇学生作文的思想历程 12
老鼠的“母爱”与人类相通吗? 15
杨白劳欠债还钱,符合市场规则? 19
连教授都不敢说“真正读懂”的中学生诗作 21
老人弥留之际:是陪伴其度过最后时光,还是参加竞赛? 26
“放屁”能否登入作文的大雅之堂? 29
作文创新要不要坚守传统道德的底线? 31
揭露足球黑哨等于否定世界杯? 37
马嵬坡上的唐明皇和杨贵妃: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41
暴露“发廊女”的生活:感情不健康? 43
一篇备受争议的高考奇文 46
谁在扼杀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52
二、切题,还是离题? 56
学生险些因这篇作文被勒令“主动”退学 57
面对学生充满才华的作文,如果教师硬是不识货 61
昙花“一现”是缺陷,还是特点? 65
是忠义,不是诚信 69
这三幕剧是“诚信”吗? 71
“海纳百川”是不是“面对大海”的感想? 74
一名中学生的历史观 76
写作才女高考作文“不及格” 79
这篇满分作文,是否暴露出议论文教学的“模式化”? 84
是戏说还是诠释“包容”? 89
评卷组意见分歧最大的一篇高考作文 91
三、“我”:共性,个性? 94
“公共话语”霸权,“个人话语”失声 95
附:20世纪80年代高考优秀作文(四篇) 96
内地学生的套话与香港学生的个性 103
作家少年时的大气之作? 105
这篇作文太像报纸上的社论 107
大学教授关于一篇学生作文的精神分析 109
作文中的人称是“我”还是“我们”? 113
四、说真话,写真实乎? 116
写家庭趣事,选材不太好? 117
学生能写春天的“缺点”吗? 119
为什么我的真话只得18分? 121
“读书就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你认为呢? 123
学生的真实梦境与写作的社会意义 125
创新还是搞笑:“另类作文”怎么看? 130
“诚信”可以丢掉吗? 136
五、真情,或是造假? 142
要不要升华“缝扣子”的重大意义? 143
真人真事、艺术虚构与“真情实感” 146
情感真挚,还是虚情假意? 149
学生批判世俗、彰显自己超凡脱俗,很违心吗? 154
“我”是作者自己,还是小说主人公? 157
作家郑渊洁与作家葛红兵的评点相异 160
六、文采,抑或浮华? 164
浮华的外衣:耀眼夺目 165
华美的语言包裹着浮夸卖弄? 167
“小文人语篇”为什么备受青睐? 172
是文采飞扬,还是“伪文化”之作? 175
警惕华而不实的文风 178
文言写作是否意味着倒退? 182
考生们趋之若鹜的一种范式 187
七、模仿,还是抄袭? 191
满分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是抄袭? 192
两篇《桃花源祭》比较 197
两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比较 201
两篇《执子与通子》比较 205
两篇《漏掉的阳光之一》比较 211
八、文体变异:是邪,非邪? 216
一篇“四不像”的初中生作文? 217
议论文可不可以这样写? 218
议论文的写作“规矩”是什么? 225
药品说明书:话题的严肃性与形式的荒谬性形成反差 228
首先应界定,这是不是一篇文章 231
第一人称“我”能否无所不在、无所不知? 234
罗列事例能否代替分析论证? 238
九、网络写作及影响:好事,坏事? 241
“网络帖子”可否成为一种文章样式? 242
安妮宝贝的忧郁,村上春树的柔美? 246
让老师读不懂的作文 250
附:语言网络化的主要表现特征 252
十、高考作文写诗:赞同,反对? 255
两首诗歌,命运迥异 256
“文体自选”的开放原则是否坚持下去? 260
十一、教师作文评分:审美疲劳? 265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应达到什么要求? 266
小学生妙评世界杯,可惜老师不喜欢 268
“痛苦”地下棋算不算“校园乐事”? 271
材料作文的切题和离题 273
阅卷者的思维定式与考生的创造性思维 275
语文教师面对科幻体裁的挑战 279
写错别字、用词不当:硬伤道道怎能得高考满分? 282
十二、新概念作文:何去何从? 286
少年作家韩寒的成名之作 287
农民儿子眼中的“中国农民” 290
本书材料来源 296
后记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