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许衡的理学思想 3
第一章 许衡生平为学及著述 3
一、少有大志,求学若渴 4
二、尊崇理学,以道为己任 7
三、应召出仕,参与朝政 9
四、执掌太学,制定新历 14
五、致力遗书,义理深刻 17
第二章 许衡兼综兼融的理性思维 18
一、兼综兼融理论方式的渊源 19
二、北宋理论思维的自身矛盾 22
三、元代兼综兼融的理性思维方式 26
四、许衡兼综兼融的思维方式 28
五、许衡辩证逻辑思维的特点 33
第三章 许衡的道论 35
一、天人合一思想论“治道” 36
二、突出主体之人道 40
三、以“内外合一”思想论修养之道 45
四、日用常行之道 49
第四章 许衡的“理”论 58
一、许衡之“天理”观 58
二、“理”之内外合一之说 61
三、会合朱、陆之“理”论 64
四、提出实理,走向实学之“理”论 66
第五章 许衡的心论 70
一、“爱心”、“公心”的思想渊源 71
二、以“爱心”、“公心”得“天下心” 73
三、会合朱、陆的道德心论 77
四、“大心”与“小心”之论 80
第六章 许衡的气论 83
一、气之阴阳清浊之说 84
二、气之上下尊卑之论 88
三、气之美恶范畴的应用 93
四、许衡气论的哲学意义 97
第七章 许衡的君论 100
一、论为君之难 100
二、存仁心以正君心 103
三、以家国论用人之道 104
四、行汉法以标立图规摹 106
第八章 许衡的中庸思想 109
一、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110
二、以“日用常行”解“中庸” 111
三、以内外合一说“中庸” 114
四、以“先立乎诚”论“中庸” 118
第九章 “格物致知”本义的开掘 121
一、似朱非朱的“格物致知”思想 122
二、似陆非陆的“格物致知”思想 126
三、会合朱、陆为一的“格物致知”思想 129
四、“格物致知”本义的深入开掘 130
第十章 许衡的富民、保民思想 136
一、轻徭薄赋思想 136
二、富民、保民思想 141
三、以事功关系说义利 146
四、财之聚散之说 149
五、工商百工之说 153
第十一章 许衡的“用夏变夷”思想 155
一、“用夏变夷”的理论渊源 155
二、“用夏变夷”思想的发展 156
三、许衡“用夏变夷”思想的要点:实行汉法为治国强民之策 157
第十二章 许衡的教育思想 161
一、分清教育对象,合理建立封建等级教育制度 161
二、以心育人,启发教育对象良知良能 163
三、因材施教、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 167
中编 许衡理学思想与文史思想的契合 177
第十三章 许衡的史学思想 177
一、读史专一,以一兼全 177
二、折衷子史,史哲兼融 180
三、倡王道,贬霸道 183
四、经世致用的史学观点与天命观 185
第十四章 诗与史合奏的乐章——歌括 189
一、许衡编年歌括的史学特点 190
二、许衡编年歌括的“括”的特点 192
三、许衡编年歌括的通俗性 195
四、许衡编年歌括的歌与诗的特点 196
五、许衡编年歌括文史兼融的渊源 199
第十五章 许衡文道合一的散文理论 202
一、“道与文只是一般” 202
二、“不期文而自文” 205
三、文章类别界分说 207
第十六章 许衡的诗歌理论 211
一、重视诗歌的社会功用性 211
二、以气论诗,辨别正邪 216
第十七章 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218
一、中和之美的渊源 218
二、含蓄自然,美之极至 222
第十八章 许衡诗之清美境界 224
一、主体人格清美之论 224
二、许衡诗歌清美之表现 228
三、心境之清 231
第十九章 许衡诗歌的多元兼融的表现方式 234
一、以尊杜抑李的方式兼宗李、杜 234
二、因“爱”生情与以情写心 241
三、情以物托与心与景融 243
下编 许衡理学影响下的散文与诗歌创作 249
第二十章 许衡的散文创作 249
一、丰富多样的创作题材 249
二、独特的论证方法 251
三、多元兼融的表现方式 256
四、丰富多彩的散文风格 261
第二十一章 许衡的理趣及其理趣诗 270
一、理趣寓于形象 270
二、理趣在于情理交融 272
三、理趣在于幽默 273
第二十二章 许衡的重农思想及其悯农诗 275
一、许衡的重农思想 275
二、悯农爱农,与农民同忧乐 277
第二十三章 许衡的生死观及其咏病诗的心理体验 283
一、许衡的生死观 283
二、未病防病,恃药能医 286
三、长病之中见真情 289
第二十四章 许衡的治世之心及其隐逸诗 294
一、唯有“隐者”留其名 294
二、坚定不移的治世之心 296
三、许衡隐逸诗的社会意义 302
第二十五章 许衡山水诗的特点 305
一、因物感发,物我合一 306
二、性爱林泉,物我两忘 308
三、清幽秀丽,自然冲淡 311
第二十六章 许衡诗之多元兼融的风格 313
一、沉郁劲健,稳重深厚 313
二、雄浑豪放,遒劲有力 318
三、清新素朴,深幽冷寒 319
四、冲淡闲雅,自然真实 321
第二十七章 余论:许衡的政治思想、史学、文学、哲学思想的影响 325
一、政治思想方面的影响 325
二、史学方面的影响 327
三、文学方面的影响 329
四、哲学思想方面的影响 332
后记 334
参考书目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