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文献及文献学的涵义 2
二 文献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5
三 学习文献学的意义 7
上编 文献编 13
第一章 文字学文献 13
第一节 甲骨文献 13
一 甲骨文的发现与整理 13
二 甲骨文的形体特点 16
三 甲骨文的研究成果 19
第二节 金文文献 22
一 金文概况及其形体特点 22
二 金文整理、研究成果 26
第三节 《说文解字》系列文献 31
第四节 其他文字学文献 36
第二章 音韵学文献 49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音韵学文献 49
第二节 汉魏六朝时期的音韵学文献 50
一 经史子集注音文献 50
二 音韵学专著文献 51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音韵学文献 51
一 经史子集注音文献 52
二 音韵学专著文献 52
第四节 宋元时期的音韵学文献 53
一 经史子集注音文献 54
二 音韵学专著文献 54
第五节 明代的音韵学文献 57
一 经史子集注音文献 57
二 音韵学专著文献 58
第六节 清代的音韵学文献 59
一 经史子集注音文献 60
二 音韵学专著文献 60
第七节 现当代的音韵学文献 61
第三章 训诂学文献 69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训诂学文献 69
第二节 两汉时期的训诂学文献 70
一 经注等文献 70
二 《尔雅》、《小尔雅》系列文献 71
三 《释名》系列文献 75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训诂学文献 76
一 经史子集注等文献 77
二 《广雅》系列文献 77
第四节 隋唐时期的训诂学文献 78
一 经史子集注疏文献 79
二 《经典释文》系列文献 79
第五节 两宋时期的训诂学文献 80
一 经史子集注疏文献 80
二 雅类文献 81
第六节 元明时期的训诂学文献 82
一 经史子集注释文献 82
二 雅类文献 83
第七节 清代的训诂学文献 83
一 经史子集注疏文献 84
二 几部重要的训诂名著 86
第八节 现当代的训诂学文献 88
一 经史子集注释成果 88
二 训诂学理论、训诂学史著作 89
第四章 语法学文献 92
第一节 古代的语法学文献 92
第二节 近现代的语法学文献 95
第三节 当代的语法学文献 98
第五章 修辞学文献 112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的修辞学文献 112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修辞学文献 116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修辞学文献 121
第四节 宋金元时期的修辞学文献 122
第五节 明代的修辞学文献 126
第六节 清代的修辞学文献 128
第七节 近现代的修辞学文献 130
第八节 当代的修辞学文献 132
第六章 方言学文献 139
第一节 周秦汉晋时期的方言学文献 139
第二节 隋唐宋元时期的方言学文献 142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方言学文献 144
第四节 现当代的方言学文献 144
中编 检索编 157
第七章 语言学书籍的检索 157
第一节 语言学专科书目 157
第二节 综合性书目 158
第三节 重要书目的查法 160
第八章 语言学论文的检索 170
第一节 语言学论文索引 170
第二节 报刊目录索引 171
第三节 语言类期刊 173
第四节 语言学论文集 175
第五节 语言学家文集 177
第九章 文字的检索 179
第一节 查生僻字、难字 179
第二节 查文字的不同形体 189
第三节 查检文字的声韵 197
第十章 词语的检索 203
第一节 查语文类词语 203
一 查联绵词、虚词 205
二 查方言俗语 207
三 查成语典故 210
第二节 查百科、专科知识类词语 212
一 查百科知识词语 213
二 查语言学专科知识词语 215
第三节 查新词语 216
第十一章 训诂资料的检索 218
第一节 训诂学专著 218
第二节 经史子集诸类注释名著 221
第十二章 句子的检索 223
第一节 语句词典 223
第二节 语句索引 225
第三节 类书 233
第十三章 语言学人物资料的检索 240
第一节 人名辞典 240
第二节 人物资料索引 243
一 名号索引 243
二 传记资料索引 244
第三节 人物年表、年谱、传记集 245
第四节 百科全书、类书 247
第十四章 年代、历日的检索 248
第一节 历史纪年表 248
第二节 历日对照表 252
附录一 甲子表 255
附录二 岁星纪年、太岁纪年对应图 256
附录三 月份异称一览 258
下编 知识编 261
第十五章 目录学知识 261
第一节 目录与目录的起源 261
第二节 目录的功用 262
一 反映图书状况 262
二 考辨学术源流 262
三 指导读书治学 263
第三节 目录的种类 264
一 官修目录 264
二 史志目录 270
三 私家目录 275
四 现当代出版的图书目录 280
第十六章 版本学知识 284
第一节 版本及版本的功用 284
第二节 各时代的版刻情况和特点 287
一 唐代刻本 287
二 五代刻本 288
三 宋代刻本 288
四 元代刻本 291
五 明代刻本 294
六 清代刻本 297
第三节 版本的种类 299
一 依抄写情况不同而划分 299
二 依写刻时间、修订情况而划分 299
三 依刻印质量而划分 301
四 依印刷、装帧、版式等而划分 301
五 依刻印地区不同而划分 303
六 依刻印单位不同而划分 304
七 依收藏、流传和珍贵情况而划分 306
八 依用途而划分 308
第四节 版本的鉴定 308
一 牌记 308
二 序跋 309
三 题识、校记 310
四 藏书印记 310
五 刻工 311
六 避讳 312
七 内容 313
八 文字 313
第十七章 校勘学知识 315
第一节 书籍中常见的错误 316
一 误字 316
二 脱文 318
三 衍文 318
四 倒文 319
第二节 校勘的准备工作 321
一 广搜异本,确定底本 321
二 搜集有关引文 321
第三节 校勘的方法 324
一 对校法 325
二 本校法 326
三 他校法 328
四 理校法 329
第十八章 注释学知识 331
第一节 注释的兴起与发展 331
第二节 注释的内容 336
一 释人 336
二 释物 337
三 释天地 338
四 释礼俗、制度、典故 339
五 释一般性词语 340
六 注音 341
第三节 注释的方法和要求 342
一 注释的方法 342
二 注释的要求 344
第十九章 古籍阅读知识 347
第一节 古汉语知识 347
一 句读 347
二 文字 348
三 音韵 349
四 语法 350
五 方言俗语 351
第二节 典章制度知识 352
第三节 典故知识 353
第四节 称谓知识 354
第五节 纪时知识 355
第二十章 工具书知识 357
第一节 工具书的类型 358
一 书目 358
二 索引 359
三 文摘 360
四 字典、词典 361
五 百科全书 362
六 类书 364
七 年鉴 367
八 表谱 370
第二节 工具书的排检方法 371
一 笔画法 371
二 部首法 371
三 音序法 373
四 号码法 375
五 分类法 380
后记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