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整体可持续发展(广义循环经济)”论纲 1
第一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8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8
第二节 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与取向 30
第二章 物质循环再生利用:从有限到无限的生命法则 38
第一节 生物循环 41
第二节 水文循环、气体循环与沉积循环 50
第三节 人为干预对生物地化循环的危害 62
第三章 能量有限、单向流动原理与能源战略 86
第一节 能量有限、单向流动原理 86
第二节 能源安全与能源战略取向 94
第四章 共生原理与生态工业园 106
第一节 生物界的共生 106
第二节 人类复合共生体系与生态工业园 110
第五章 环境容纳量与经济社会的有限增长 122
第一节 生态学意义上的环境容纳量 123
第二节 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边界 130
第三节 建立在环境容纳量限度内的循环经济社会 138
第四节 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衡量 142
第五节 案例分析:粮食危机论——折射经济学家的思维分歧 149
第六章 最大可持续产出原理与有限消费 153
第一节 有限的最大可持续产出、无限的生存资源 153
第二节 超越极限的资源破坏 158
第三节 最大可持续产出原理的社会学应用 181
第七章 整体性层级原理与科学、社会发展范式的革命 184
第一节 生命系统的整体性层级结构 184
第二节 从范式到范式体系:科学与社会发展范式的革命 192
第三节 发展循环经济的五个层面 201
第八章 生物进化、文化与社会进化 209
第一节 不同条件下的生物进化 210
第二节 信息进化论——自然所懂得的是好的,但不是最好的 226
第三节 文化与社会进化 234
第四节 协同进化 241
第五节 文化的演替与顶极文化 246
第九章 生态位原理及其综合应用 257
第一节 生态位与生态位现象 257
第二节 生态位理论的综合应用 263
第十章 生态平衡与社会和谐 273
第一节 生态平衡 273
第二节 生态平衡调节 279
第三节 社会和谐机制与和谐社会制度体系 281
第十一章 其他原理 297
第一节 主导性与多样性 297
第二节 自生原理与生态工程技术 305
第三节 生态系统服务与公共地悲剧 312
第四节 生物蓄积与生态时滞效应 320
附录:整体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 329
参考文献 340
后记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