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病原 1
第一节 疟原虫生活史 1
第二节 人体疟原虫红内期形态 4
第二章 发病机制与免疫 11
第一节 发病机制 11
第二节 疟疾病理 12
第三节 疟疾免疫 14
第三章 临床表现与诊断 19
第一节 临床表现 19
第二节 诊断 26
第四章 治疗 33
第一节 我国常用抗疟药 33
第二节 抗疟治疗 37
第三节 重症疟疾治疗 41
第四节 抗疟药中毒的处理 43
第五章 传播媒介 47
第一节 按蚊形态 47
第二节 按蚊分类检索表 63
第三节 传疟媒介判定 77
第四节 我国主要传疟媒介 78
第六章 流行病学 86
第一节 流行因素 86
第二节 流行形式 94
第三节 当前我国疟区分层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98
第七章 流行病学调查 101
第一节 自然及社会因素调查 101
第二节 感染情况调查 103
第三节 血清学调查 106
第四节 按蚊调查 109
第五节 暴发与暴发流行调查 118
第八章 防治 121
第一节 防治的目标与策略 121
第二节 传染源控制 123
第三节 疫情管理 126
第四节 预防服药 128
第五节 传播媒介防制 129
第六节 特殊情况与地区的防治 136
第七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45
第八节 防治工作组织实施 148
第九节 防治效果评价 150
第九章 监测 155
第一节 监测目的、内容和组织管理 155
第二节 病原学监测 156
第三节 其他监测 160
第四节 流行潜势与预测 163
第十章 疟疾的社会医学 169
第一节 社会医学的概念 169
第二节 疟疾的社会医学 169
第三节 疟疾防治的经济评价 173
第十一章 常用实验技术 179
第一节 病原学 179
第二节 媒介按蚊 207
第三节 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 246
附录1 2006—2015年全国疟疾防治规划 256
附录2 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264
附录3 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试行) 270
附录4 疟疾诊断标准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