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 1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
1.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
1.1.2 三大网络介绍 4
1.1.3 未来网络发展趋势 5
1.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8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8
1.2.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8
1.2.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9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2
1.3.1 按拓扑类型分类 12
1.3.2 按网络的交换方式分类 15
1.3.3 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 16
1.3.4 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 16
1.4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 16
1.4.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7
1.4.2 其它标准化机构 17
1.4.3 Internet的组织机构 17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9
2.1 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 19
2.1.1 协议的要素 19
2.1.2 分层体系结构 19
2.2 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21
2.2.1 OSI/RM简介 21
2.2.2 OSI/RM的结构 21
2.2.3 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23
2.3 TCP/IP参考模型 24
2.3.1 TCP/IP简介 24
2.3.2 TCP/IP的体系结构 25
2.4 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 26
2.4.1 OSI模型和协议的缺点 27
2.4.2 TCP/IP模型和协议的缺点 27
第3章 物理层 29
3.1 物理层接口与协议 29
3.1.1 物理层接口 29
3.1.2 物理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 30
3.1.3 物理层协议举例 32
3.2 传输介质 36
3.2.1 双绞线 36
3.2.2 同轴电缆 36
3.2.3 光纤 37
3.2.4 无线传输介质 38
3.2.5 传输介质的选择 41
3.3 数据通信技术 42
3.3.1 通信信道 42
3.3.2 模拟数据通信和数字数据通信 45
3.3.3 多路复用技术 47
3.3.4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50
3.4 数据编码 51
3.4.1 数据编码技术 51
3.4.2 调制解调器 55
3.5 数据交换技术 63
3.5.1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63
3.5.2 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64
3.5.3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65
3.5.4 高速交换 66
3.5.5 交换技术的比较 68
第4章 数据链路层 71
4.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71
4.1.1 帧同步功能 71
4.1.2 差错控制功能 73
4.1.3 流量控制功能 73
4.1.4 链路管理功能 74
4.2 差错控制 75
4.2.1 差错检测 75
4.2.2 差错控制方法 75
4.2.3 奇偶校验码和循环冗余码 76
4.3 基本数据链路协议 80
4.3.1 停等协议 80
4.3.2 顺序接收管道协议 80
4.3.3 选择重传协议 82
4.4 链路控制规程 83
4.4.1 二进制同步通信协议 84
4.4.2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86
4.5 因特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89
4.5.1 SLIP协议 89
4.5.2 PPP协议 90
第5章 网络层 93
5.1 通信子网的操作方式和网络层提供的服务 93
5.1.1 虚电路操作方式 93
5.1.2 数据报操作方式 95
5.1.3 虚电路服务 95
5.1.4 数据报服务 96
5.1.5 虚电路子网和数据报子网的比较 96
5.2 路由选择 97
5.2.1 最优化原则 98
5.2.2 静态路由选择算法 98
5.2.3 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101
5.2.4 移动主机的路由选择 103
5.2.5 广播路由选择 105
5.2.6 多播路由选择 106
5.3 拥塞控制 107
5.3.1 拥塞发生的原因 108
5.3.2 拥塞控制的通用原则 108
5.3.3 拥塞预防策略 109
5.3.4 虚电路子网中的拥塞控制 110
5.3.5 数据报子网中的拥塞控制 111
5.3.6 负载丢弃 113
5.3.7 抖动控制 113
5.4 服务质量 114
5.4.1 集成服务和区分服务 115
5.4.2 标签交换和MPLS 116
5.5 网络互连 117
5.5.1 网络互连原理 117
5.5.2 网桥技术 118
5.5.3 网络互连协议 120
5.5.4 网络互连设备 123
5.6 因特网的互连层协议 127
5.6.1 IP协议 127
5.6.2 ARP协议与RARP协议 130
5.6.3 ICMP协议 130
5.6.4 IGMP协议 131
5.6.5 IPv6 132
第6章 传输层 134
6.1 传输层基本概念 134
6.1.1 传输服务 134
6.1.2 传输协议的要素 135
6.1.3 传输层在OSI中的地位和作用 137
6.2 传输控制协议 137
6.2.1 TCP服务模型 137
6.2.2 TCP数据传输机制 138
6.2.3 TCP连接管理 139
6.2.4 TCP滑动窗口控制 141
6.2.5 TCP重传策略 142
6.2.6 TCP拥塞控制 142
6.3 用户数据报传输协议 143
6.3.1 UDP服务模型 143
6.3.2 UDP数据传输机制 143
6.3.3 UDP协议的应用 144
第7章 应用层 145
7.1 域名系统 145
7.1.1 IP地址与域名 145
7.1.2 域名系统的概念 146
7.1.3 域名解析原理 147
7.2 电子邮件 148
7.2.1 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 148
7.2.2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149
7.2.3 邮局协议POP 150
7.2.4 Internet消息访问协议IMAP 151
7.3 万维网 152
7.3.1 WWW的工作原理 152
7.3.2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152
7.3.3 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153
7.4 其它服务 153
7.4.1 文件传输FTP 153
7.4.2 远程登录Telnet 154
7.4.3 电子公告板系统BBS 154
第8章 局域网技术 156
8.1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156
8.1.1 信道分配策略 156
8.1.2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157
8.2 IEEE 802标准与局域网 168
8.2.1 IEEE 802标准概述 168
8.2.2 IEEE 802.2: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170
8.2.3 IEEE 802.3:CSMA/CD 171
8.2.4 IEEE 802.4:令牌总线 175
8.2.5 IEEE 802.5:令牌环 176
8.2.6 IEEE 802.6:分布队列双总线 181
8.3 高速局域网 184
8.3.1 FDDI环网 184
8.3.2 快速以太网 187
8.3.3 千兆位以太网 188
8.3.4 万兆位以太网 190
8.3.5 交换型以太网 191
8.4 无线局域网技术 192
8.4.1 无线局域网概述 192
8.4.2 IEEE 802.11协议 193
8.4.3 IEEE 802.11系列标准 194
8.4.4 蓝牙技术 196
8.4.5 IrDA和HomeRF技术 197
8.4.6 无线应用协议WAP 198
8.5 移动Ad Hoc网络 199
8.5.1 Ad Hoc网络的发展和特点 199
8.5.2 Ad Hoc网络的结构 200
8.5.3 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 201
8.5.4 与其它移动通信系统的比较 203
8.6 局域网操作系统 203
8.6.1 局域网操作系统概述 203
8.6.2 典型局域网操作系统简介 206
第9章 实用网络技术 210
9.1 分组交换技术 210
9.1.1 X.25协议 210
9.1.2 帧中继 214
9.2 异步传输模式 216
9.2.1 ATM交换 216
9.2.2 ATM的特征 218
9.2.3 ATM的层次结构 219
9.2.4 ATM的工作方式 222
9.3 第三层交换技术 223
9.3.1 第三层交换的引入 223
9.3.2 局域网L3交换技术 224
9.3.3 广域网L3交换技术 225
9.4 虚拟局域网技术 226
9.4.1 虚拟局域网的交换技术 226
9.4.2 虚拟局域网的划分方法 227
9.4.3 虚拟局域网的互连方式 228
9.5 虚拟专用网VPN 229
9.5.1 何谓VPN 229
9.5.2 VPN的特点 229
9.5.3 VPN的安全技术 230
9.5.4 VPN的发展趋势 230
9.6 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 231
9.6.1 网络管理基本功能 231
9.6.2 网络安全 232
计算机网络原理自学考试大纲 241
出版前言 241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243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245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245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46
第3章 物理层 247
第4章 数据链路层 250
第5章 网络层 251
第6章 传输层 253
第7章 应用层 255
第8章 局域网技术 256
第9章 实用网络技术 258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261
附录:题型举例 263
后记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