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中医药学必须与时俱进 3
一、中医现代化要求与时俱进 3
二、中医药学必须与时俱进 4
第二节 探讨支撑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理论与技术 6
一、多学科前沿看中医 6
二、中医基础的突破与创新 7
三、中医气化的磁共振模型与中医药发展 10
四、多学科共建求发展——中医药发展的方向、问题与对策 15
第三节 太极模型与中医学的系统关系 19
一、人类科学活动的一体两翼 19
二、中华文明与现代科学殊途同归 22
三、“六十四卦卦爻模型”与“基因表达密码”同型 24
第四节 中医药学是生命系统的模型科学 27
一、中医理论的自然能量基础 27
二、中医药学是地球生命系统的模型科学 29
三、辨证论治突出了模型套用的系统工程特色 29
第五节 中医模型说导论 31
第六节 中医基础模型概要 36
一、系统的模拟模型 37
二、中医基础模型 38
三、中医模型的套用 39
四、中医阴阳的数学物理模型 41
五、中医五行的电子跃迁模型 43
第二章 中医模型的学术本质和科学内涵 47
第一节 中医模型的学术本质是系统论 47
第二节 辨证论治模型的科学内涵是辨能 50
第三节 混沌之死与中医药评价体系 55
第三章 中医的气与现代科学的场同型 58
第一节 “气”的现代科学本质 58
一、气与自然能量以及生命活动的系统关系 58
二、声波与生命 62
三、热能与生命 69
四、光能与生命 74
五、辐射能与生物 80
六、电磁场与生命 84
第二节 “气”与“场”同型 95
一、古代的气 95
二、气的科学模型与现代科学本质 96
三、现代的场 104
四、气与场同型 105
五、阴阳五行模型与量子场论模型同构 106
第四章 气化的磁共振模型 109
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太极模型 110
第二节 气化的太极模型与量子场模型同构 115
一、模拟气化的太极模型 116
二、电子、量子运动模型与太极模型同构 120
三、物质的磁性、极性与太极模型同构 124
四、外加电磁场中的物质运动模式与中医气化模型同构 126
第三节 共振、磁共振与生命活动的系统关系 132
一、共振和磁共振 132
二、地磁场、太阳整体磁场与恒星际磁场 137
三、太阳活动与地磁场变化以及地球生态变化的系统关系 147
第四节 地球空间客观存在的天然磁共振场 150
一、地球在恒星际磁场中的运动形式 150
二、“天地气交”与天然磁共振场同构 151
三、“天地合气”与地球空间客观存在的天然磁共振场同构 154
二、“宇-地磁共振场”及“日-地磁共振场”的客观存在 155
第五节 阴阳模型与气化的模拟符号 159
一、气化的阴阳模型与物质的质能结构同型 160
二、阴阳模型与非线性开放复杂巨系统模型同构 161
三、阴阳振荡模型的天然磁共振场极性转换基础 165
四、中医阴阳的数学物理模型 168
第六节 中医气化的数学模型 170
一、中医气化的六爻、六位 170
二、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的气化含义 175
三、气化的天干地支数字化符号模型 178
四、中医气化的数字化数学模拟表达 179
五、天干地支符号系统的数学表达 182
六、干支甲子符号的时、空、位、能统一系统观 185
第七节 气化的“五行、五运”模型与量子跃迁模型同构 186
一、五行、五运的量子性质 186
二、五行、五运的量子跃迁基础 188
三、“五行”、“五运”符号与“量子”符号同型 189
第八节 天然磁共振场与地球生态节律同步振荡 189
一、天然磁共振场与地球生态系统相关 190
二、天然磁共振场振荡周期与生物节律性 197
第九节 中医气化的磁共振数学模型 204
一、气化与能量共振的系统关系 206
二、气化与质能转化的系统关系 208
三、中医气化与天然磁共振场的数学模型同构 211
四、天然磁共振场客观存在的实验证据 217
五、小林正典教授“用磁力促进生物生长”实验 218
第五章 五运六气数学模型 220
第一节 五运六气模型与事实的对照 221
一、SARS中医辨证论治的启示 221
二、关于五运六气的记载和研究举例 227
三、五运六气模型、太阳活动周期与我国气候变化规律性的对照 230
四、五运六气模型、地球运动周期与地球温度、生态变化的系统关系 237
五、地极移动与中国气候变化振荡周期的系统相关 238
六、地核运动周期与运气大司天模型同构 240
七、六气大司天模型与我国气候变化以及中医流派形成的系统相关 242
八、司天在泉与厄尔尼诺 243
九、太乙天符年与禽流感 246
第二节 五运六气数学模型的东亚生态基础 248
一、太极模型的六爻、六位与天然磁共振场模型 248
二、六气、六爻、六位的弧度法数学模型 249
三、三阴三阳与六气的数学模型 250
四、六气模型的数字化符号表达 251
第三节 五运六气模型的客观标准 252
一、五运六气模型中“主气、主运”的东亚生态系统周期振荡基础 252
二、五运六气模型中“客气、客运”的空间天气基础 257
六、气化的干支甲子与五运六气数学模型 264
第四节 干支甲子符号与天然磁共振场模型同构 269
一、时空统一认知的数学表达法 269
二、周期振荡运动的不同数学表达方式 269
三、日地空间的能量场之间的系统相关 271
四、关于天然磁共振场系统模型 278
第五节 天然磁共振场与地球生态变化系统相关 288
一、天然磁共振场与生命活动的周期节律现象 290
二、太阳活动与地磁场变化以及地球生态变化的系统关系 293
三、天然磁共振场振荡周期与生物钟节律同型 296
四、生物钟的天然磁共振场振荡原理探讨 297
第六章 经络模型 302
第一节 经络是生命体气化运动的模拟模型 303
一、经络是生命系统质能统一的数学物理模型 303
二、生命系统复杂性与系统性相互统一的模拟模型 304
三、生命体内部物流、能流、信息流与时空统一运动的系统模型 305
四、生命系统质能统一结构的数字化模拟模型 307
第二节 经络与生命体磁共振场同型的实验研究举例 310
一、汉代《周易参同契》的“内景返观”实践 310
二、韩济生院士的磁共振镇痛法 311
三、针刺手法与留针的磁共振原理探讨 312
四、与磁共振原理相关的一些实验研究 314
第三节 经络与生命体磁共振场同型的讨论 318
第七章 藏象模型 324
第一节 中医藏象的数字化模拟模型 327
第二节 三阴三阳数学解 332
一、阴阳模型的数学表达方式 332
二、三阴三阳、六爻、六位的弧度法数学模型 333
三、三阴三阳与六气的数字化数学模型 335
第三节 中医藏象与基因表达规律系统相关 336
第四节 生物大分子在外场中的系统运动 344
一、氨基酸的手性、极性及其在外场中的系统运动 345
二、核酸与生物大分子在外场中的的系统运动 347
三、核酸、氨基酸的极性、准铁磁性与天然磁共振场六爻、六位的系统关系 349
第五节 干支甲子符号与DNA密码的破译 361
一、气化与能量共振的系统关系 361
二、气化与质能转换的系统关系 364
三、中医气化模型与天然磁共振场的数学模型同构 366
四、阴阳与三联体密码解读 376
五、“六十四卦卦爻模型”与“基因表达密码”同型 379
第六节 藏象模型与生物钟现象的成因 382
第七节 中医藏象与基因表达规律同型的讨论 387
一、原子结构中的电子能级 390
二、光电效应、光合作用与磁合作用的量子基础 392
第八章 中医模型运用举例 399
第一节 古代医经规范与模型套用举例 399
一、《素问》 399
二、《灵枢》 400
三、《医宗金鉴》 400
四、《伤寒论》 400
五、《温病条辨》 401
第二节 中药模型套用举例 402
第三节 辨证论治模型套用举例 403
一、八纲模型 403
二、五行模型 404
三、子午流注 405
四、经络辨证 406
五、五运六气模型临床运用举例 410
第三节 中医基础模型说的创新与发展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