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环境 1
第一章 县域环境 1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 1
第二节 草原 3
第三节 古洞 4
第四节 自然奇观 7
第五节 历史名河简介 8
第六节 自然资源 9
第二章 气候 1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1
第二节 气候概况 11
第三节 气温 12
第四节 降水 13
第五节 气压、日照及其湿度、蒸发 13
第六节 历年自然灾害 14
第三章 地震监测 1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8
第二节 观测设备 18
第三节 观测和科研工作 18
第四节 地震监测记录和震害防御 19
第四章 土地 2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0
第二节 土地资源调查 21
第三节 矿产资源 21
第四节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22
第五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23
第六节 地籍管理 25
第七节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 26
第八节 地质灾害 26
第五章 水保 2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7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29
第三节 “长治”工程 30
第四节 “国债”水保项目 31
第五节 城市水土保持工作 32
第六节 预警系统 32
第七节 扶贫济困工作 33
第六章 环保 3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4
第二节 监管保护 34
第三节 全县生态环境保护 35
第七章 森林公园及旅游业 36
第一节 公园概况 36
第二节 景区景点分布 37
第三节 旅游开发及其建设状况 42
第四节 景区诗文选登 43
第八章 乡镇状况 45
第一节 县城 45
第二节 乡镇 47
第九章 民族人口 48
第一节 民族 48
第二节 主要姓氏源流 49
第三节 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行业构成 51
农牧业 52
第一章 机构设置 52
第一节 行政机构 52
第二节 事业机构 54
第三节 基层乡镇业务站 57
第二章 党组织 58
第一节 党支部委员会 58
第二节 党总支部书记名录 59
第三章 粮食生产 60
第一节 农作物品种更新 60
第二节 种植业结构调整 63
第三节 科学种田 64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65
第五节 农业信息 65
第六节 农业种植区划 66
第四章 马铃薯产业 67
第一节 马铃薯品种更新 67
第二节 马铃薯产量与产值 67
第三节 马铃薯加工及利用 68
第五章 畜牧产业 70
第一节 天然草原资源 70
第二节 草原资源调查 72
第三节 草原鼠害调查 72
第四节 种草 73
第五节 饲草料加工利用 74
第六节 畜禽品种及其改良 74
第七节 地方良种黑裘皮羊 77
第八节 大办畜牧年活动 78
第九节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 79
第十节 水产养殖 83
第十一节 地方国营牧场变迁 83
第十二节 畜牧业生产发展状况 84
第六章 中药材产业 92
第一节 天然中药材资源 92
第二节 中药材种植与分布 92
第三节 中药材的经济地位 93
第七章 特色产业 94
第一节 化马烟叶 94
第二节 柿子 95
第三节 花椒 96
第四节 油橄榄 96
第五节 松花蜜 97
第六节 大蒜 97
第七节 山野菜 98
第八章 科技项目及实用技术推广 99
第一节 课题试验示范 99
第二节 科技项目 100
第三节 农牧实用技术推广 101
第九章 WFP项目(世界粮食计划署农村综合开发项目) 102
第一节 项目概况 102
第二节 项目内容及实施 102
第三节 管理机构 103
第十章 农村经济改革 103
第一节 农村土地承包 103
第二节 农民减负 104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 106
第四节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106
第十一章 农牧业机械化 107
第一节 农业机械推广应用 107
第二节 管理机构 108
第十二章 农村能源建设 108
第一节 沼气及太阳灶 108
第二节 节煤省柴灶 109
第十三章 农牧业执法 109
第一节 农牧执法机构 109
第二节 各种监理机构 109
第十四章 科技队伍建设 113
第一节 农(牧)学会组织 113
第二节 农牧科技人员名单 113
林业 115
第一章 机构设置 115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115
第二节 业务机构 115
第三节 党群组织 118
第二章 天然林与人工林现状 119
第一节 现状 119
第二节 林副产品加工与利用 120
第三章 造林、育苗、林果基地建设 121
第一节 造林 121
第二节 育苗 122
第三节 林果基地建设及其产量与产品 122
第四章 森林管护 123
第一节 森林管护组织 123
第二节 地区联防组织 123
第三节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 124
第五章 森林科技工作 124
第一节 林业科技队伍建设 124
第二节 优良树种的引进和推广 125
第三节 林业科技 126
粮食 128
第一章 机构设置 128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28
第二节 企业机构 129
第二章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130
第一节 粮食双轨运行 130
第二节 市场经营 130
第三章 企业改制 131
第一节 粮食工商企业改制 131
第二节 购销企业改制 131
第四章 粮食仓储 132
第一节 省储粮集中管理与分点仓储周转粮 132
第二节 储备库及粮贸大楼建设 133
第五章 退耕还林补助粮补贴供应 133
第一节 面积及供应标准 133
第二节 退耕粮食补助措施 134
乡镇企业 134
第一章 机构设置 13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34
第二节 事业机构与党群组织 135
第二章 乡镇企业的发展 136
第一节 工业 136
第二节 农业 136
第三节 建筑业 137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 138
第五节 商贸流通业与餐饮服务业 138
第六节 示范小区建设 139
第三章 乡镇企业的提高 139
第一节 乡镇企业普查与整顿 139
第二节 乡镇企业体制改革 140
第三节 教育培训及专业技术职称 141
第四章 重点骨干企业 141
第一节 农副产品加工业 141
第二节 建筑建材业 142
第三节 水力发电企业及农牧企业 143
第四节 其它企业 144
经贸 145
第一章 机构设置 145
第一节 经贸局 145
第二节 下属机构 146
第二章 重点企业及企业改革 147
第一节 重点企业 147
第二节 企业改革 148
第三章 商业 151
第一节 商业体制改革 151
第二节 机构及企业改革 151
第三节 供销 153
第四章 其它企业 156
第一节 宾馆 156
第二节 酒楼 157
第三节 农家乐 158
第四节 商行 159
第五节 印刷业 160
经济综合管理 161
第一章 经济综述 161
第一节 经济体制 161
第二节 经济概况 162
第三节 产业结构 163
第四节 人民生活 164
第二章 计划 16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65
第二节 计划执行情况 167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 168
第四节 开发项目 170
第五节 招商引资 170
第六节 能源 171
第七节 以工代赈 172
第三章 物价 17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75
第二节 价格管理 176
第三节 价格监督检查 178
第四章 统计 18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80
第二节 统计 181
第三节 调查 182
第四节 贫困监测 183
第五节 普查 183
第五章 审计 18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87
第二节 审计业务 189
第三节 内部审计及社会审计 191
第四节 职称晋升及学习培训 191
第五节 审计成效 192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19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92
第二节 党群组织及派出机构 194
第三节 农贸市场建设 195
第四节 国有、集体经济 196
第五节 个体、私营经济 197
第六节 经济体制及其监管工作 197
第七节 市场巡查与市场准入 198
第八节 商品“关口前移”与消费维权 199
第九节 合同管理 200
第十节 商标、广告管理 200
第七章 质监 20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01
第二节 计量监督 202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203
第四节 质量监督 203
第五节 行政执法 204
基础设施 205
第一章 交通 20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05
第二节 公路建设 207
第三节 公路养护和管理 210
第四节 路政管理 214
第五节 规费征收 215
第六节 运输生产和管理 216
第七节 交通事故 217
第二章 电力 218
第一节 电力设施 218
第二节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 220
第三章 邮电 22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24
第二节 电缆扩建及农话机线维修 224
第三节 邮电体制改革 225
第四节 邮政 227
第五节 电信 229
第六节 邮路、投递、电信、话路网络 231
第七节 通讯设备 232
第四章 城乡建设 23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33
第二节 县城建设 235
第三节 县城管理 238
第四节 村镇建设 239
第五节 建筑业 240
第五章 水利 24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41
第二节 水资源及其水利资源 241
第三节 水利工程建设 243
第四节 工程管理(建后工程) 245
第六章 扶贫 24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46
第二节 “四个一”扶贫开发阶段 248
第三节 整村整乡扶贫阶段 249
第四节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阶段 250
第五节 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阶段 251
第六节 实施西部扶贫世行贷款项目 251
第七节 扶贫资金投入与管理 253
第八节 扶贫开发效益与贫困监测 254
第九节 扶贫开发重点工程 256
财政 税务 257
第一章 税务体制 257
第一节 税务机构及党务工作 257
第二节 开征税种及执法监督 261
第二章 征管 261
第一节 征收 261
第二节 税法宣传 263
第三节 票证及纳税户管理 265
第四节 稽查及依法治税 266
第三章 税务改革 268
第一节 各项制度改革 268
第二节 征管改革 269
第三节 人事改革与税制改革 269
第四节 岗位责任制与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 270
第五节 竞争上岗双向选择 271
第四章 税收检查与防止偷漏税工作 271
第一节 税收检查 271
第二节 防偷堵漏 272
第五章 信息化工程建设及税收状况 273
第一节 信息化工程建设 273
第二节 税收状况 274
第六章 财政 27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76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 280
第三节 乡(镇)财政 281
第四节 财政收入与支出 283
第五节 农业税 287
第六节 财政预算外收支 289
金融 290
第一章 机构设置 290
第一节 银行 290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 292
第二章 管理 293
第一节 金融监督 293
第二节 经营效益 293
第三章 存贷 294
第一节 存款 294
第二节 贷款 295
第三节 其它业务 296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296
第一章 组织机构 296
第一节 县委 296
第二节 县委所属机构 299
第三节 县纪委 301
第二章 党员 303
第一节 党员发展及党员构成 303
第二节 党员分布 304
第三章 代表大会 304
第一节 中共宕昌县第八次代表大会 304
第二节 中共宕昌县第九次代表大会 305
第三节 中共宕昌县第十次代表大会 306
第四节 中共宕昌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306
第五节 中共宕昌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307
第六节 中共宕昌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307
第四章 组织建设及思想建设 308
第一节 组织建设 308
第二节 思想建设 309
第五章 宣传 30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09
第二节 思想教育工作 310
第三节 政策宣传 311
第四节 宣传报道 312
第五节 精神文明建设 314
第六章 党风廉政建设 315
第一节 党风廉政教育 315
第二节 廉政建设 316
第三节 纠正不正之风 317
第四节 监督监察 318
第五节 违法违纪案件查处 319
第七章 县委决策 320
第八章 统一战线 322
第一节 落实统战政策和统战理论研究 322
第二节 各类座谈会、茶话会 323
第三节 民族宗教 323
第四节 对台工作及自身建设 324
政权 政协 325
第一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325
第一节 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325
第二节 历届人大常委会 327
第三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333
第二章 县人民政府 335
第一节 县政府机构设置及政府领导更迭 335
第二节 政务 339
第三节 政府法制 343
第四节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344
第五节 信访 345
第三章 政协 34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47
第二节 委员届别组成 349
第三节 历届历次全体会议 351
第四节 主要工作 354
第五节 调研工作 356
第六节 提案工作 358
第七节 文史资料工作 359
公检法司 武装 359
第一章 公安 35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59
第二节 刑侦 364
第三节 严打整治 365
第四节 治安管理 367
第五节 缉毒 368
第六节 治爆缉枪及国保内保 369
第七节 户政管理 370
第八节 典型案例 371
第二章 检察 373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73
第二节 检察业务 374
第三节 人事制度改革及检察官晋升 376
第四节 检察行政 376
第三章 审判 37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77
第二节 基层法庭 380
第三节 刑事案件审判 382
第四节 民商事案件审判 386
第五节 行政案件审判 389
第六节 执行及其它 391
第七节 人事制度改革 392
第四章 司法行政 39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394
第二节 司法行政工作 398
第三节 普法教育 400
第四节 依法治理 401
第五章 人民武装 40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01
第二节 武装工作 404
第三节 兵役 406
第四节 民兵 406
第五节 军事训练 407
第六节 地方工作 408
综合政务 410
第一章 民政 410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10
第二节 行政区划 410
第三节 边界管理 412
第四节 基层政权建设 414
第五节 救灾救济 415
第六节 优待抚恤 417
第七节 社会保障 420
第八节 婚姻登记 422
第九节 老龄工作 422
第十节 社会团体管理 423
第十一节 救助管理 殡葬管理 424
第二章 机构编制 42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25
第二节 各级机构改革 426
第三节 机构编制管理 433
第四节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434
第三章 人事 43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34
第二节 干部管理 436
第三节 劳动管理 438
第四节 工资福利 440
第五节 职称 441
第六节 退休人员管理 442
第四章 劳动 44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44
第二节 养老保险 445
第三节 失业保险 448
第四节 医疗保险 448
第五节 工伤保险 449
第六节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449
第七节 劳动就业 450
第八节 就业与再就业 451
第五章 安监 45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52
第二节 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453
第三节 矿山安全管理 454
第四节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454
第五节 交通 道路 运输 455
第六节 建筑安全 456
第七节 公众聚集场所安全检查 456
第八节 事故 456
第六章 劳务移民 45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57
第二节 移民宣传 460
第三节 落实 460
第四节 输送与巩固 461
第五节 安置 462
第六节 移民效益 467
第七节 劳务输转 469
教育 470
第一章 机构设置 470
第一节 机构演变及内设状况 470
第二节 宕昌县教育局干部状况表录 471
第二章 普九工程 471
第一节 义务教育简介及成果 471
第二节 义务教育现状 472
第三章 学校教育 474
第一节 学前教育 474
第二节 小学教育 475
第三节 初中教育 479
第四节 高中教育 484
第五节 职业技术教育 486
第四章 成人教育 488
第一节 职工继续教育 488
第二节 远程教育 490
第三节 农民业余教育 492
第五章 教师 494
第一节 教师分类 494
第二节 教师待遇 496
第六章 教学活动 497
第一节 小学教学活动 497
第二节 中学教学活动 499
第三节 电化教学 502
第七章 教育经费 503
第一节 财政拨款 503
第二节 学杂费 504
第三节 社会集资(个人教育帮扶) 507
第四节 教育费附加 508
第八章 项目工程 509
第一节 义教工程 509
第二节 危改及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511
第三节 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 511
第四节 中央教育扶贫项目及“希望工程” 512
第五节 各类支助项目 514
第六节 教育对口帮扶 515
第七节 “中国JIP新阶段”实验项目 515
第八节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及春蕾计划 516
卫生 517
第一章 机构设置 517
第一节 行政机构 517
第二节 党团群组织 517
第二章 医疗网络 519
第一节 县级 519
第二节 乡级 524
第三节 村级 533
第三章 人员结构 534
第一节 医疗卫生人员构成情况 534
第二节 职称评定 536
第四章 世行贷款项目 537
第一节 卫生Ⅱ项目 537
第二节 卫生Ⅷ项目 538
第三节 卫生X项目 541
第五章 爱国卫生 542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42
第二节 农村改水改厕 543
第三节 城镇卫生建设 543
第四节 饮水卫生 544
第五节 创建地级卫生县城 544
第六章 地方病防治 545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45
第二节 地方病普查 545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546
第七章 公共卫生 547
第一节 卫生防疫站 547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 548
第三节 食品卫生 549
第四节 学校及工业卫生 550
第五节 结核病的防治 550
第八章 妇幼保健 55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50
第二节 妇女保健 551
第三节 儿童保健 551
第九章 抗击“非典”与“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 552
第一节 抗击“非典” 552
第二节 “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 553
第十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554
药监 555
第一章 机构设置 555
第一节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555
第二节 党组织 556
第二章 药监工作 556
第一节 “非典”时期监督检查 556
第二节 调查现状 556
第三节 法制宣传 557
第四节 教育培训 558
第五节 队伍建设 558
第六节 GSP认证 559
第七节 药房规范化管理 560
第八节 “两网”建设 561
第九节 打假治劣 562
计划生育 563
第一章 机构设置 563
第一节 计生局及党组织 563
第二节 网络建设 564
第二章 规范管理 566
第一节 清理核查 566
第二节 入户访视及私早婚处理 568
第三节 流动人口管理 568
第四节 违纪清查处理 569
第五节 合格村、村民自治村建设 570
第六节 综合治理 571
第七节 优惠政策落实 572
第三章 综合服务 573
第一节 环孕情服务 573
第二节 生殖健康普查及知情选择 573
文体 575
第一章 机构设置 575
第一节 文化局 575
第二节 党团工会文化馆 576
第三节 农村文化中心(站) 577
第四节 文化工作 579
第五节 文艺创作 580
第六节 文化市场及稽查队 582
第二章 县图书馆 583
第一节 机构及职工状况 583
第二节 设施 583
第三节 业务 584
第三章 哈达铺长征纪念馆 58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85
第二节 哈达铺革命遗存及革命文物 586
第三节 长征旧址的保护与维修 589
第四节 哈达铺红军长征百将墨迹 591
第五节 文物保护规划与建设工程 595
第四章 体育 59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96
第二节 体育工作 596
第三节 获奖 599
第五章 文物及文物保护 600
第一节 历史文物 600
第二节 文物保护 600
第六章 社会文化 602
第一节 机关文化 602
第二节 民俗文化 604
第三节 民间艺术 605
第七章 各种协会(学会)组织 606
第一节 宕昌县文联 606
第二节 各种协(学)会 607
第八章 艺文 608
一、诗歌 608
二、散文 610
广播电视 614
第一章 机构设置 614
第一节 广播电视局 614
第二节 党团组织 615
第二章 业务状况 616
第一节 广播电视台及中心管理站 616
第二节 广播电视执法 617
第三节 “村村通”广播电视 618
第三章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 619
第一节 广播 619
第二节 电视 619
第三节 “2131”电影放映工程 620
科技 622
第一章 机构设置 6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22
第二节 技术开发与服务机构 623
第二章 科技企业及科技队伍 623
第一节 科技企业 623
第二节 科技队伍 624
第三章 科技活动及科技成果 625
第一节 科技活动 625
第二节 科技成果 626
档案 628
第一章 机构设置 628
第一节 档案局 628
第二节 局馆领导及人员配备 629
第二章 馆藏及业务建设 629
第一节 馆藏情况 629
第二节 业务建设及提供利用 630
群众团体 631
第一章 工会 63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31
第二节 代表大会 631
第三节 主要工作 632
第二章 共青团 632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代表大会 632
第二节 共青团工作 633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634
第一节 机构设置及代表大会 634
第二节 主要活动 636
第四章 科协 63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37
第二节 主要工作 638
第五章 工商联 639
第一节 代表大会 639
第二节 主要工作 639
第六章 残疾人联合会 64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640
第二节 代表大会 640
第三节 残联工作 640
史志 642
第一章 机构设置 642
第一节 行政机构 642
第二节 业务机构 643
第二章 考辨 644
第一节 考察 644
第二节 民族调查 646
第三章 总纂与审定 647
第一节 总纂 647
第二节 审定 647
人物 648
第一章 传略 648
第二章 党政军领导 654
第一节 地级 654
第二节 县级 658
第三节 副县级领导名录 670
第三章 群英荟萃 676
第一节 科技英才 676
第二节 劳模 687
第三节 文化艺术 693
第四节 援外人员 699
第五节 博士生 700
第六节 能工巧匠 703
第七节 大税户 703
第四章 人物表 704
第一节 省人大代表、省党代表、省政协委员 704
第二节 副高职称以上人员 705
第三节 获得两次以上省级奖励人员 706
社会 707
第一章 社会组织 707
第一节 宗教社团 707
第二节 宗教状况 707
第二章 社会风俗 708
第一节 生产风俗 708
第二节 婚姻风俗 709
第三节 丧葬习俗 709
第四节 生活风俗 711
第五节 回民习俗 711
第三章 社会救助 712
第一节 救助组织 712
第二节 贫困学生及其特困户救助 714
第四章 美德新风 714
第五章 社会礼仪 715
第一节 礼仪组织 715
第二节 礼仪 716
第三节 礼仪活动 717
第六章 社会恶习 717
第一节 赌博 717
第二节 植毒贩毒吸毒 719
第三节 假冒伪劣商品 719
第四节 拐卖妇女儿童 719
第五节 各种不健康活动 720
第七章 特殊庙宇及祭祀活动 720
第一节 特殊庙宇 720
第二节 祭祀活动 722
第八章 新编歌谣谚语与花儿 724
第一节 歌谣 724
第二节 谚语 725
第九章 社会奇闻 729
附录 732
一、东汉车骑将军马防筑“索西城” 732
二、岷州州治沿革考 734
三、西番即西羌 737
四、尖角古城 737
五、木家七族 738
六、宕昌羌马 739
七、明代屯田制 739
八、牛家乡竜布村杨侍郎墓 740
九、宕昌羌人服饰 740
十、墓志 741
十一、纠误宕昌国国址 741
十二、县中之县长安县 742
十三、宕昌县城区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742
十四、乡镇(村)览示牌内容 744
十五、宕昌精神 744
十六、县志主编、副主编介绍 744
大事年表 745
编后记 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