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作为文学史范畴的“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小说” 2
一 问题缘起:“序”与“导言” 2
二 问题辨析:倡导与强调 9
三 从乡土到农村:中国现当代文学题材的重要转换 17
第二节 乡村、想象以及想象中国乡村的方法 25
一 乡村概念的导入和关于想象的阐释 25
二 想象中国乡村的方法 31
第二章 乡土:诗意观照下的自然村社 44
第一节 乡土的特性与乡愁的理念 45
一 乡土的特性 45
二 乡愁的理念 54
第二节 乡土乌托邦的建构与消解——解读文本中的湘西和商州 62
一 乌托邦及其文学建构 62
二 乡土乌托邦的空间预设:《边城》与《商州初录》、《商州又录》 67
三 乡土乌托邦的时间陷阱:《长河》与《商州再录》 74
第三节 感伤的行旅——论侨寓者返乡 80
一 侨寓者身份的确立和作为叙事母题的返乡 80
二 沉痛的乡村发现:返乡与失语 84
三 叙事母题的戏谑和消解:返乡与再离去 90
第三章 农村:处于变动重组中的乡村世界 95
第一节 他者的进入:乡土向农村的蜕变 96
一 阶级关系之于血缘人伦 98
二 社会经济形态之于乡土性的苦闷、焦虑与失落 107
第二节 挤兑、遮蔽与敞开——论浩然的农村题材小说 116
一 关于《艳阳天》及其乡村二重生活场景 117
二 话语、伦理与场景的切换 123
三 表现为延宕的挤兑 128
四 遮蔽及其生成根源 133
五 敞开及其文本呈现 139
第三节 权力话语的植入及其他——论外来者下乡 144
一 合法性论证与路线贯彻 145
二 英雄的成长:返乡之中的下乡 154
三 别种叙述声音的出现:下乡之中的返乡 165
第四章 家园:诗意言说中的灵魂栖居之所 176
第一节 生活在别处:乡村家园想象的生成 177
一 爱恨交织与情理悖谬 179
二 父母缺席的童年记忆 184
三 基于拒绝的融入和皈依 189
第二节 家园之思——论贾平凹90年代以后的乡村叙事 195
一 无望的抗争 196
二 微茫的建构 201
三 怀念和谐 205
第三节 诗意地栖居——论客居者“回家” 210
一 回到大地 210
二 回到童年 216
三 回到心灵 221
第五章 荒野:诗意剥离后的乡村图景 227
第一节 乡村荒野想象的生成与图景呈现 228
一 经历与体验:置于前景的乡村荒野 230
二 食与性:生存止于“活着”的“黑风景” 235
三 琐屑与庸扰:几乎无事的悲剧 241
第二节 意义的流失——论刘震云笔下的故乡与历史 246
一 《故乡天下黄花》:写实与意义的质疑 250
二 《故乡相处流传》:戏仿与意义的消解 255
三 《故乡面和花朵》:异延与意义的淹没 262
第三节 死亡:乡村荒野想象中的生命终极之返 270
一 “回家”与自戕:“家”的寓言与死亡寓言 271
二 死于回家:救赎之不可能 276
三 死于自戕:作为致死之疾的绝望 281
结语 287
参考文献 290
后记 303
英文目录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