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的“解放”:一桩复杂的幸事 1
一、“元叙事”与现代性的“解放逻辑” 1
二、“解放的逻辑”还是“死亡的逻辑” 13
三、最高价值之自行贬值:“解放逻辑”背后的虚无主义深渊 22
四、资本的虚无力量与解放的神话 28
第二章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及其“元意识”与人的“幼稚”状态 40
一、作为“生命现象”的形而上学及其对“人的成熟状态”的追求 41
二、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及其“元意识”对“人的成熟状态”的规定 51
三、“元意识”与人的虚无化 66
四、“个人之善”与“社会之善”的“内在统一”:“元意识”的僭妄 76
第三章 世界的“非神化”与“边界意识”的兴起 89
一、对“终极实在”独断论的破除 89
二、对“非历史”的“终极状态”独断论的消解 96
三、对“历史脚本”独断论的颠覆 105
四、处于“形而上学恐怖”与“形而上学终结”之间的“边界意识”:“和而不同”的哲学智慧 112
五、“边界意识”的萌芽:“认识边界”、“语言边界”和“价值边界”的朦胧表达 122
六、康德对“边界意识”的自觉:“二元论”的正面价值 128
七、现当代哲学的“边界意识”及其对“人的成熟状态”的思考 138
第四章 “诗性”的自我创造:个人生活的“游戏规则” 151
一、形而上学的“脚本”与个人生活的“普遍化” 151
二、不能被普遍共相穿透的空间:“个体我在”的正当性 157
三、“诗”的而非“科学”的:个体生命的“游戏规则” 169
四、“崇高”的私人性:“形而上学”的合法位置 182
第五章 “后主体性”的“交互承认”:公共生活的“游戏规则” 196
一、形而上学的“粘合剂”与“公共生活”的“殖民化” 197
二、公共领域的“真理”:从“发现”到“创造” 205
三、反讽、主体间性与公共领域的真理 217
四、“立法者”的终结:确立公共生活规范基础的前提 228
五、交互承认与人类团结:公共生活的规范基础 237
主要参考文献 258
后记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