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政论报刊与民众动员 一种政治文化的视角》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海江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30214754X
  • 页数:3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政治文化为分析视角,深入分析清末政治文化与政论报刊之间的历史联系,揭示了清末政论报刊社会动员功能的发生机制和基本性质。

引言 1

第一章 政治文化转型与清末政论时代的到来 19

传统政治文化与古代政治传播机制 19

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 20

传统政治文化与古代政治传播模式的内在契合 23

近代西方政治观念的初步传入与中国早期政论报刊的出现 28

救亡图存与近代西方政治观念的初步传入 28

政治文化分层与近代早期政论报刊的出现 32

近代早期政论报刊的政治文化分析 40

清末政论报刊崛起的政治文化背景 45

甲午战败与国人政治心态的激变 45

1895—1911年间国人政治取向的民主化趋势 52

第二章 政治文化与清末政论报刊组织 57

学缘、地缘与现代政治价值认同:清末政论报刊的组织纽带 57

同门意识与门人报刊 58

地缘与“省界”意识 66

“破门户”、“非省界”与现代政治价值认同 77

政治文化场与清末政论报刊的组织化 83

作为政治文化场的政论报刊组织 84

政治文化场与政论报人的组织分化 90

“场域”融合:清末政论报刊组织间的交往 106

政治心态与政论报刊组织的存续力:以报刊财政为考察点 114

主体躁进与政论报刊组织的存续力 115

社会群体心态与政论报刊组织的存续力 124

第三章 政治化思维与传播观念认同 135

政治化思维与传播主体认同 136

角色意识 136

业界意识 142

认同危机:政论报人志士化人格的政治心理分析 149

政治化思维与政论报人的媒介认同 157

政治化思维与媒介公共性理想 158

政治文化与媒介伦理认同 166

政治文化与政论报人的受众认同 176

作为“动员对象”的受众:民众观与改良派报人的受众认同 176

作为“动员对象”的受众:民众观与革命派报人的受众认同 185

作为“市场”的受众:群体政治心态与清末政论报刊市场 194

第四章 政治文化与言论的体制化 208

政治文化语境下政论报刊的论证策略 208

政治文化语境下传统政治资源的运用 209

政治文化语境下西方政治资源的运用 218

政治文化与论题设置 227

政治文化与报刊宣传运动中的“深层语法” 243

情境定义 243

归因机制 252

求解策略 261

政治化思维与两派报刊论战 272

政治化思维与报刊论战的运作 273

政治化思维与两派报刊的论战逻辑 284

第五章 传播形式的政治文化意味 295

政治文化与文体自觉 295

政治文化需求与新词的运用 296

政治化思维与清末白话文运动 303

政治情绪与报章文风 309

政治文化与版面编排特色 319

政治意识与小说栏的适用 319

民族主义与历史题材的普及 325

图画的政治化取向 336

第六章 清末政治文化与现代媒介意识形态的生成 347

中国媒介现代性的产生 347

现代媒介意识形态的生成 355

主要参考文献 364

后记 373

图1:政治文化动员理论的运作基模 12

图2:大众媒介在政治文化动员理论中的运作基模 13

图3:清末政治文化背景下政论报刊社会动员的基模 13

图4:各类政论报刊评论题材所属社会阶层比重变化图 242

图5:清末媒介意识形态发生机制示意图 356

图6:社会运动进程中非理性因素扩散的大众传播模式 361

表1:1900—1904年间主要留日学生报刊成员籍贯及团体归属 70

表2:20世纪初期国内主要革命报刊成员籍贯 72

表3:南洋、美洲、香港等地主要革命报刊成员 73

表4:清末主要改良派报人身份特征分析 91

表5:清末主要革命派报人身份特征分析 93

表6:清末海外主要革命报刊和留日学生报刊出版状况及停刊分析 117

表7:《时务报》捐款者社会身份分析 125

表8:《江苏》“时评”题材分析 235

表9:《江苏》“时评”关于官员形象、行径的评论分析 247

表10:“学界风潮”评论的情境定义 250

表11:“学界风潮”评论的归因分析 255

表12:《新民丛报》“问答”栏的读者提问分析表 300

表13:清末政论报刊刊载中国历史民族英雄传记的分析 333

表14:《民报》、《新民丛报》刊载的国外民族英雄传记 334

表15:《浙江潮》“图画”栏所刊图画 339

表16:《民报》所登国内外革命人士图画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