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概述 1
第二编 大事记 5
第三编 地理 32
第一章 自然概况 32
第一节 地理位置 32
第二节 土地 32
第三节 山脉 35
第四节 河流 36
第二章 沿革 38
第一节 历史上的建置沿革 3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告成行政设置与区划 40
第三章 户口 40
第一节 历代户口 4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户口变迁及人口分布 41
第三节 移民 43
第四章 村镇地名 45
第一节 镇名 45
第二节 村名及自然概况 45
第五章 气象 53
第一节 气候 53
第二节 风 54
第三节 降雨 54
第四节 农业气象 55
第六章 灾害 55
第一节 旱灾 55
第二节 涝灾和暴雨 56
第三节 巨风 56
第四节 冰雹 57
第五节 霜冻 57
第六节 农业病虫害 57
第七章 物产 59
第一节 农业 59
第二节 林业 68
第三节 畜禽 69
第四节 土特产 71
第八章 矿产资源 72
第一节 矿产资源的形成条件与地质背景 72
第二节 煤炭 73
第三节 金属矿产 73
第四节 非金属矿产 74
第五节 其他矿产资源 75
第四编 党政权群团 7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77
第一节 地下党的革命斗争 77
第二节 组织建设和发展 84
第三节 统战、政协工作 86
第四节 纪检监察工作 87
第五节 领导任职及组织发展情况年表 88
第六节 党支部书记、村级组织正职名录 98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130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前的建置沿革及政权机构 130
第一节 建置沿革 130
第二节 政权机构 131
第三节 县令以上官员名录(部分) 132
第四章 人民政府 132
第一节 机构设置沿革 132
第二节 领导任职年表 134
第五章 镇民代表会 142
第六章 人民代表大会 142
第一节 沿革 142
第二节 历次重要会议 143
第三节 主席团 145
第四节 常务主席、主席 146
第五节 人大代表名录 147
第七章 政法 147
第一节 民国时期 147
第二节 公安工作 147
第三节 司法 149
第四节 民事审理 149
第八章 群团组织 150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50
第二节 国民党三青团 151
第三节 工会 151
第四节 群众组织 152
第五节 妇女联合会 154
第六节 协会 154
第五编 军事 156
第一章 兵役制度 156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兵役制度 156
第二节 志愿兵和义务兵 156
第二章 地方武装和防护设施 157
第一节 地方武装 157
第二节 防护设施 158
第三章 民兵武装 159
第一节 民兵组织 159
第二节 武装部负责人 159
第三节 民兵预备役 160
第四章 驻军 160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 16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 161
第五章 兵事纪略 161
第一节 战略要地 161
第二节 历代战事 161
第三节 农民起义 163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军事斗事 164
第六章 群众的抗捐抗税斗争 166
第一节 农民抗差扒迎仙阁 166
第二节 愠会斗争 166
第六编 农业发展 167
第一章 农业 167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67
第二节 农业管理 170
第三节 作物栽培 176
第四节 农技推广 177
第五节 植物保护 179
第六节 农技站 179
第二章 林业 18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86
第二节 小流域治理 187
第三节 植树造林 188
第四节 退耕还林 188
第五节 淮河流域防风林 188
第六节 林业科技 189
第七节 林业利用 189
第三章 水利 190
第一节 水利机构 190
第二节 水利工程 191
第三节 设施管理 192
第四节 人畜吃水工程 193
第五节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196
第六节 颖河治理 196
第七节 节水灌溉 197
第八节 东方提灌站 197
第九节 告成水文站 197
第四章 畜牧业 20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00
第二节 发展概况 200
第三节 品种改良与疫病防治 201
第四节 畜牧兽医 202
第五节 饲养养殖 202
第五章 农业机械 206
第一节 耕播农具 206
第二节 收获农具 207
第三节 灌溉农具 207
第四节 其他农具 207
第五节 农机管理站 207
第六章 农民负担 211
第七编 工交邮电 214
第一章 工业发展历程 214
第一节 古代工业概要 214
第二节 手工业和加工业 214
第三节 企业发展壮大进程 217
第二章 驻告国有企业 220
第一节 国办中原铝厂 220
第二节 郑煤集团告成煤矿 220
第三节 市(县)属企业 221
第三章 镇级集体企业 222
第一节 告成机械厂 222
第二节 告成炼铁厂 223
第三节 烟煤矿 223
第四节 新峰煤矿 223
第五节 社办铝矿 224
第六节 水泥厂 224
第七节 针织厂 224
第八节 告成汽车队 224
第九节 新峰二矿 225
第十节 阳城企业集团公司 225
第十一节 化工厂 225
第十二节 嵩阳煤矿 225
第十三节 建陶厂 225
第十四节 石料总厂 225
第四章 非公有制企业 226
第一节 企业形式 226
第二节 各村非公有制企业 226
第三节 重点企业 228
第五章 交通运输 232
第一节 古道 232
第二节 公路 232
第三节 乡村道路 234
第四节 桥梁、涵洞、隧道 235
第五节 铁路 236
第六节 运输 237
第六章 邮电 238
第一节 邮政 238
第二节 电信 240
第七章 电力 24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1
第二节 电网建设 241
第三节 农网改造 242
第八编 财税、金融、商业 244
第一章 财税 244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财税 24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财税 245
第二章 金融 246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金融 24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金融 247
第三节 金融业务 250
第四节 民间信贷 251
第三章 镇政府的经济机构 251
第一节 经济联合社 251
第二节 财政管理 252
第四章 商业 254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商业 25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商业 255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256
第四节 个体商业 257
第五节 集市贸易、市场建设和市场管理 258
第六节 粮食管理 260
第七节 食品经营 262
第九编 文化教育 264
第一章 文化艺术 264
第一节 文化机构 264
第二节 文化活动 267
第三节 艺术 270
第二章 教育 273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教育 273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教育 274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 276
第四节 幼儿教育 286
第五节 小学教育 287
第六节 中学教育 291
第七节 成人教育 296
第八节 登封职业中专 297
第十编 卫生体育 303
第一章 医疗卫生 303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医药卫生状况 303
第二节 中、西医 303
第三节 乡、村名医 304
第四节 流行性传染病 305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306
第一节 卫生院 306
第二节 卫生防疫 308
第三节 妇幼保健 310
第四节 村级医疗机构管理 311
第五节 医药公司 311
第三章 体育 312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体育 312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 312
第十一编 文物名胜 315
第一章 自然名胜 315
第一节 箕山名胜 315
第二节 颍水二景 316
第三节 石淙河风景区 317
第二章 古代文物 318
第一节 庙宇 318
第二节 寺院 322
第三节 台、石、坊、碑、阙 324
第四节 城、寨、关、洞、宅 354
第五节 坟、墓、陵、冢 356
第六节 堂、仓、楼、阁、祠 357
第七节 古树 360
第八节 文物保护单位 361
第三章 古遗址 361
第一节 八方遗址 361
第二节 王城岗遗址 362
第三节 石羊关遗址 363
第四节 古阳城遗址 363
第五节 战国冶铁遗址 364
第六节 战国冶铜遗址 365
第七节 冶上冶铁遗址 365
第八节 曲河瓷窑遗址 365
第四章 考古发掘与馆藏文物 367
第一节 告成古文化遗址发掘纪要 367
第二节 馆藏文物 370
第十二编 人物 374
第一章 古代人物 374
第一节 古代名人 374
第二节 明清进士、举人、秀才 381
第三节 阳城(告成)官员名录 383
第四节 名人传说 384
第二章 近代人物 38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革命烈士英名录 386
第二节 革命残废军人 389
第三节 革命时期告成地下党组织主要成员 389
第三章 人物传记 390
第一节 文人刘颍谷、刘淙雯 390
第二节 艺人王二顺 391
第三节 当代大力士——赵滴流 392
第四章 社会闻人 393
第一节 社会闻人 39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后县处级以上人员 398
第三节 科局级人员 404
第五章 告成台籍人员名录 417
第六章 国民党团级以上人员 418
第一节 张指南 418
第二节 郭尊五 419
第七章 大学生 420
第一节 大学生名录 420
第二节 优秀大学生 443
第八章 获奖单位与个人 444
第一节 获奖单位名录 444
第二节 获奖个人名录 448
第九章 农村致富带头人 454
第一节 陈贵卿 454
第二节 养兔状元——常全寿 455
第三节 农副产品加工带头人——张金安 456
第四节 致富带头人——肖志亮 457
第五节 养鸡专业户——李学卿 457
第六节 告成养鸭带头人——焦保全 458
第七节 养猪女状元——郭苹孩 459
第八节 巾帼英雄——李秀粉 460
第十三编 社会 461
第一章 人民生活与社会秩序 461
第一节 人民生活 461
第二节 社会秩序 464
第二章 社会新风俗 465
第一节 社会新风 465
第二节 新俗 466
第三节 公众性节日 466
第三章 计划生育 47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70
第二节 政策与实施 471
第四章 民政 473
第一节 民政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473
第二节 民政工作 474
第三节 信访工作 475
第五章 社会保障和政府救济 476
第一节 社会保障 476
第二节 政府救济 477
第三节 优抚 477
第四节 退伍安置 477
第六章 环境保护 478
第一节 环保工作 478
第二节 环境监测 479
第七章 传统习俗 480
第一节 婚嫁、丧葬、祭祀、庙会 480
第二节 传统节日 486
第三节 二十四节气 495
第四节 传统习俗 496
第五节 宗祠、祖碑、家谱 497
第八章 宗教信仰 498
第一节 伊斯兰教 498
第二节 基督教 498
第三节 黉学 498
第四节 天仙庙道 499
第五节 红枪会 499
第九章 服饰、饮食、生活习俗 499
第一节 服饰 499
第二节 饮食 502
第三节 生活习俗 503
第十章 村镇建设 505
第一节 民用建筑 505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告成 506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告成 507
第四节 村镇管理、规划 510
第十一章 社会习俗 512
第一节 封建迷信 512
第二节 社会陋俗 512
第三节 男尊女卑 513
第四节 其他习俗 514
第十四编 艺文 515
第一章 散文 515
第一节 古代散文 515
第二节 近代散文 521
第二章 诗词歌赋 529
第一节 诗词 529
第二节 赋、疏、序 557
第三章 方言、俚语、格言、歇后语、农谚、谚语 559
第一节 方言、俚语 559
第二节 歇后语、格言 560
第三节 农谚、谚语 562
第四章 民歌、童谣、对联 569
第一节 民歌、童谣 569
第二节 对联 572
第十五编 文存 577
第一章 文件 577
第一节 撤乡设镇 577
第二节 香菇生产 579
第三节 “双清双减”工作 580
第四节 农村税费改革 583
第五节 “非典”防治 585
第六节 告成镇2005年工作总结 587
第二章 文献 591
第一节 登封观星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591
第二节 历史研究 592
第三节 发展缩影 604
第十六编 杂录 611
第一章 故事传说 611
第一节 箕山 611
第二节 颍河 614
第三节 卢医庙、石淙河 616
第四节 石羊关 620
第五节 王城岗 622
第六节 鬼谷宅 623
第七节 陈胜的传说 626
第八节 刘秀皇帝的传说 629
第九节 寻找“天心地胆” 632
第十节 其他传说 634
第二章 杂录 639
第一节 历史记忆歌 639
第二节 三教九流 639
第三节 五花八门 640
第四节 世人对酒、色、财、气的不同说法 640
第五节 告成四大景 640
第六节 其他 641
后记 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