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党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1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方位及其两次深刻变革 1
(一)党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内涵 2
(二)正确认识党所处历史方位的重要意义 7
(三)科学把握党的历史方位的两次深刻变革 12
二、党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1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历史方位深刻变革的时代产物 16
(二)对我国学术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最有代表性观点的分析 19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的论证 24
三、党的历史方位与党的历史使命 35
(一)党的历史使命及其提出依据 35
(二)全面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使命与历史方位深刻变革的关系 40
(三)强化党的角色转化意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3
第二章 划时代的思想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49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深刻背景 49
(一)当代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 49
(二)当前国内工作的新发展 57
(三)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6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历史地位 7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71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79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 85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与发展是应对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关键 8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应对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集中体现 91
(三)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97
第三章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机制 103
一、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03
(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依据 103
(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主要理论特征 107
(三)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现实含义 11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124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12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 133
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143
(一)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143
(二)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需要与时俱进的理论 146
(三)是否始终做到与时俱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150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纪宣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15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15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157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167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包含了新的特征 17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逻辑结构 179
(一)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179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逻辑依据 185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的逻辑构成 189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193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93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 195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00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始终紧密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不断发展的理论 203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理论贡献 206
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20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大规律” 207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共产党执政规律 211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214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17
二、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的指导思想 220
(一)党的指导思想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221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23
(三)确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 227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纲领 230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辩证关系 230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在近期的奋斗目标 235
(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 238
第六章 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新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240
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240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形成 241
(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249
(三)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257
二、党的建设理论的新重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261
(一)党的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262
(二)充分认识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及重大意义 266
三、执政理念的新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72
(一)“四位一体”的新认识 273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279
(三)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84
(四)积极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 290
后记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