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大学生学习写作的必要性 1
第二节 大学及大学毕业后的文体写作 8
第三节 写作的伴侣——阅读 9
第二章 写作基础 11
第一节 主题的确立 11
第二节 读者的确立 17
第三节 构思与表达 19
第三章 逻辑类写作 59
第一节 逻辑类写作概说 59
第二节 读书报告、实验报告 80
第三节 研究综述 86
第四节 文艺评论 90
第五节 学术论文 98
第四章 形象类写作 123
第一节 形象类写作概述 123
第二节 观察、感受和想象 127
第三节 记人记事文 153
第四节 散文 158
第五节 小说 168
第六节 诗歌 179
第五章 实用类写作 193
第一节 实用文体概说 193
第二节 书信 200
第三节 个人简历 205
第四节 电子讲义 215
第五节 演讲稿 227
大学写作文萃 235
议论文 235
大学的观念&雅斯贝斯 235
大学及其功能&A.N.怀特海 239
幼稚园大学&龙应台 243
网络写作的另一种意义&吴过 250
为汉语骄傲&haogaoxingya 253
科学研究的精神是什么 255
从烹调看中西文化&苗凡卒 256
中西文化的相遇与冲突&何怀宏 260
伪小人&韩少功 268
黑罂粟花&汪曾祺 270
我爱老祥子&王行之 273
散文 275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丰子恺 275
下棋&梁实秋 277
“儿时”&瞿秋白 279
这种虫&李广田 280
夏天&汪曾祺 281
乡愁&叶灵凤 283
后现代乡愁&周国文 285
街景和人物&魏微 287
垂钓睡眠&钟怡雯 291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296
复杂的必要&史铁生 302
藏羚羊跪拜&王宗仁 303
一个人的村庄——寒风吹彻&刘亮程 305
从两则笑话看德国&沙叶新 310
人&蔡宇玲 313
两个大都市&王安忆 315
“不亦快哉”三十三则&金圣叹 318
什么都快乐&三毛 321
埃菲尔塔沉思&张抗抗 323
北方人南方人&郭西京 326
北京人与上海人&杨东平 328
人类凶猛&午睡的夜叉 332
那抹燃烧的晚霞&李佩芝 338
年轻真好&陈晓兰 340
说明文 342
何谓“名著”&阿德勒 毛华奋 342
怎样欣赏名著&斯蒂夫·爱伦 344
健康性格的结构&相印 347
巍巍中山陵&刘权杰 349
小说 353
猎手&贾平凹 353
打错了&刘以鬯 354
告别&何蔚萍 356
打电话&爱亚 358
到南方澳去&袁琼琼 359
永远的蝴蝶&陈启佑 361
陈小手&汪曾祺 362
黄昏里的男孩&余华 364
鞋&刘庆邦 371
哺乳期的女人&毕飞宇 382
埃玛·宗兹&博尔赫斯 389
记人记事文 395
金岳霖先生&汪曾祺 395
卖厨刀&刘明 399
小贩&孙犁 401
德国七色光&游殿书 403
父亲走之前&陶大钊 407
一块月饼的故事&邵志鸿 409
多看了一眼&马里杰·斯比勒·尼格 410
品尝者&莫里斯 411
诗歌 413
情歌&刘半农 413
送别&李叔同 414
再不见雷峰&徐志摩 414
乡愁&余光中 415
回答&北岛 416
一代人&顾城 417
远和近&顾城 417
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海子 418
《地铁车站》的近20种译文&庞德 419
应用文 423
金庸小传&浙江在线 423
柔石小传&鲁迅 424
给女儿的信&李敖 425
给父母的信&三毛 427
个人简历&范恒山 429
读书报告四则&文学视界 430
重读《红楼梦》&文人书简 432
不要以惊奇的目光注视我&李远哲 434
后记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