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的发展的归向 1
第一节 什么叫人格 2
一人格概念的涵义 2
二汉语“人格”语词的搭成 5
三西方“人格”学说要义 7
四本书对“人格”定义的界说 8
第二节 人格的特征 9
一人格的社会性 9
二人格的独特性 10
三人格的整体性 11
四人格的稳定性 12
第三节 人格的类型 13
一双重人格 15
二病态人格 21
三健康人格 28
第四节 人格本位 32
一人格本位的涵义 32
二人格本位教育理念的特征 35
三人格本位教育理念的作用 36
第二章 人格发展的主要条件 38
第一节 “自我”的觉醒 40
一人格形成的一般过程 40
二“自我” 41
第二节 生理状况和心理状态 44
一身体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44
二心理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45
第三节 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 47
一文化修养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47
二道德修养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49
第四节 政治思想和经济基础 51
一政治思想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51
二经济基础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54
第五节 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 57
一社会风气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57
二人际关系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58
第三章 人格的主体元素 61
第一节 性格 61
一性格的涵义 61
二性格的结构 62
三性格的特征 65
四性格的类型 68
五性格的形成 70
第二节 气质 72
一气质的涵义 72
二气质的类型 73
三气质的形成 77
四气质的运用 77
五气质举偶 81
六气质与性格 84
第三节 能力 90
一能力的涵义 90
二能力的结构 91
三能力的性质 92
四能力的特征 93
五能力的类型 95
六能力的知识准备 96
七能力的智慧发散 103
第四章 古圣先贤的人格教育 126
第一节 “显学”二宗师 127
第二节 “儒学”三哲 132
第三节 “玄学”嵇康 135
第四节 “心学”陆九渊 138
第五节 “实学”颜元 141
第六节 蔡元培和黄炎培 144
第五章 人格本位教育的价值功能 149
第一节 结构功能 150
一结构功能要素 150
二功能转换 151
第二节 思想功能 153
一促进求是创新 153
二对主流思想的全息 156
三对当代人才模式的开通 159
第三节 课程功能 164
第六章 人格的生命态度 167
第一节 人生观 168
一人生观的涵义、形成和特点 168
二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169
三人生观在人生中的意义 171
第二节 人生价值 172
一人生价值的涵义和特征 172
二人生价值的取向和评价 174
三人生价值的实现 176
第三节 人生理想 178
一理想的涵义及特征 178
二理想的作用 179
三理想的内容 181
四理想的实现 182
第四节 身体保健 184
一“健康”的新解释 184
二健康的标志 186
三生活中的保健 188
第五节 爱情观念 192
一爱情的本质 192
二爱情的特征 195
三恋爱的道德要求 197
第七章 人格规范体系的道德范畴 205
第一节 道德品质 207
一道德要素 208
二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 210
三道德品质的形成 211
四良好道德品质的基本范畴 213
第二节 道德规范 215
一道德的基本要求—“五爱” 215
二道德核心—为人民服务 227
三道德原则—集体主义 230
四、社会公德 234
第三节 道德境界 238
一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 238
二做好道德选择 242
三升华道德境界 248
第八章 让我们的人格走向完美 253
第一节 性格的优化 256
一享受快乐 259
二竞争不止 263
三与人共处 266
四决断果敢 275
五认真仔细 279
六坚忍不拔 283
七进取不息 286
第二节 气质的雅化 290
一旺盛精力 292
二坚强意志 294
三保持理智 296
四调适感情 298
五形象仪表 303
六品节风度 306
七审美品位 313
八兴趣爱好 314
九升华孤独 318
十话语机智 321
第三节 能力的强化 323
一驾驭时机能力 325
二自我发展能力 334
三自我管理能力 339
四人际交往能力 344
五组织领导能力 354
主要参考书目 359
附录教育热点话题·人格本位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