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通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段小强,杜斗城编著
  • 出 版 社: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311029376
  • 页数:365 页
图书介绍:本课程是高校历史学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考古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学科的发展史及其前景,掌握其基本理论、方法和田野考古调查,发掘的基本技能,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考古学及相关的知识。本书为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考古学的基本涵义 1

一、“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1

二、考古学的定义 2

三、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2

四、考古学研究的作用 3

五、考古学研究的范围 3

第二节 遗迹与遗物被埋藏的原因及“文化层”的形成 3

一、遗迹与遗物被埋藏的原因 3

二、文化层的定义和形成 4

第三节 考古学文化 4

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涵义 4

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5

三、考古学文化的研究 5

第四节 考古学的方法论 6

一、考古调查 6

二、考古发掘 8

三、整理资料和编写报告 10

第五节 考古学的分支 12

一、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 12

二、田野考古学 13

三、特殊考古学 13

第六节 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4

一、与考古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的关系 14

二、与考古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 14

三、与考古学相关的工程技术科学的关系 15

第七节 考古学上的“年代学” 15

一、相对年代 15

二、绝对年代 16

第八节 中国考古学发展简史 16

一、金石学的萌芽时期(东周~北宋) 16

二、金石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北宋~清末) 17

三、近代考古学的产生时期(1911~1949年) 19

四、中国考古学的大发展时期(1949~现在) 21

第二章 旧石器时代 25

第一节 概论 25

一、旧石器时代及其特征 25

二、地质年代与考古学分期 25

三、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 28

四、旧石器的制作、类型和用途 30

五、中国古人类的生活背景 33

第二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35

一、巫山猿人及其文化 36

二、元谋猿人及其文化 36

三、西侯度文化 37

四、蓝田猿人及其文化 38

五、北京猿人及其文化 39

六、金牛山文化 43

第三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44

一、大荔人及其文化 44

二、许家窑人及其文化 45

三、丁村人及其文化 46

四、长阳人 47

五、甘肃省庆阳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地点 48

第四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49

一、柳江人 49

二、河套人及其文化 49

三、峙峪文化 50

四、山顶洞人及其文化 51

五、甘肃省庆阳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地点 53

六、青藏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53

第三章 新石器时代 55

第一节 概论 55

一、关于中石器时代 55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 55

三、关于铜石并用时代 58

第二节 黄河中上游地区 58

渭河流域、豫西和晋南地区 59

一、大地湾文化 59

二、仰韶文化 60

三、庙底沟二期文化 64

四、客省庄二期文化 65

豫中及其周围地区 66

一、裴李岗文化 66

二、大河村一、二期文化 67

三、秦王寨类型 68

四、王湾类型(王湾三期文化) 69

冀中、冀南和豫北地区 70

一、磁山文化 70

二、后岗一期文化 71

三、大司空一期文化 72

四、后岗二期文化 73

甘肃中部和青海东部地区 74

一、马家窑文化 74

二、齐家文化 80

第三节 长江中上游地区 83

一、大溪文化 83

二、屈家岭文化 86

三、青龙泉三期文化 90

四、仙人洞下层文化 91

五、山背文化 91

六、筑卫城中层文化 92

第四节 东部沿海地区 92

北部地区(海岱文化区) 93

一、北辛文化 93

二、大汶口文化 94

三、龙山文化 98

四、岳石文化 101

南部地区(太湖流域和杭州湾地区) 102

一、河姆渡文化 102

二、马家浜文化 105

三、崧泽文化 106

四、良渚文化 107

江淮地区 110

一、薛家岗文化 110

二、北阴阳营文化 110

第五节 辽河流域 112

一、红山文化 112

二、富河文化 114

三、新乐下层文化 116

四、小珠山遗存 116

第六节 华南和西南地区 118

鄱阳湖—赣江地区 118

一、仙人洞遗址 118

二、山背文化 119

闽台地区 120

一、昙石山文化 120

二、大坌坑文化 120

三、圆山文化 120

四、凤鼻头文化 120

广东地区 122

一、石峡文化 122

二、西樵山文化遗存 122

广西地区 126

川南、云贵高原地区 126

华南地区 126

第七节 北方荒漠草原地区 126

一、卡若遗址 126

二、阿斯塔那遗址 128

三、阿善遗址 128

四、昂昂溪类型 129

五、新开流遗址 130

第四章 商周 131

第一节 概论 131

一、商周考古的特点 131

二、商周考古的分期 132

第二节 二里头文化和夏文化的探索 133

一、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及其文化面貌 133

二、关于夏文化的探索 137

第三节 商 138

一、商代文化的发现、年代、分期与特征 138

二、城址 141

三、墓葬 145

四、青铜器 149

五、社会经济 151

六、雕塑、占卜和文字 153

第四节 西周 154

一、西周文化的分期 155

二、建筑 158

三、墓葬 160

四、西周经济与西周甲骨文 163

第五节 春秋 166

一、春秋文化的分期 166

二、列国城市的兴起 168

三、墓葬 171

四、社会经济的新发展 172

第六节 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文化 176

一、江南地区的吴城文化 176

二、北方草原地区的青铜文化 176

三、西南地区的巴蜀文化 179

四、西北地区的青铜文化 187

第五章 战国秦汉 193

第一节 概论 193

一、战国秦汉考古的特点 193

二、战国秦汉考古的分期 194

三、战国秦汉考古的分区 195

第二节 战国 198

一、城址 198

二、墓葬 199

三、农业 201

四、手工业 204

五、货币 212

第三节 秦 215

一、遗迹 215

二、墓葬 218

三、砖瓦 220

四、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222

第四节 汉 223

一、城址 223

二、墓葬 227

三、农业 232

四、手工业 234

五、货币 248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253

第一节 概论 253

一、考古资料的发现和研究 253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的特点 255

第二节 城址 256

一、曹魏邺城 256

二、魏晋、北魏洛阳城 257

三、六朝武昌城 258

第三节 墓葬 259

一、中原地区 259

二、南方地区 263

第四节 石窟寺艺术 269

一、敦煌莫高窟 269

二、麦积山石窟 272

三、云冈石窟 274

四、龙门石窟 275

第五节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77

一、农业 277

二、手工业 278

三、货币 284

四、商业 285

第六节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遗存 288

一、东北地区 288

二、北方地区 289

三、新疆地区 291

第七章 隋唐 292

第一节 概论 292

一、隋唐考古概况 292

二、隋唐考古的重要发现与研究 292

第二节 城址 293

一、隋大兴、唐长安城 293

二、隋唐洛阳城 298

三、隋唐扬州城 301

第三节 墓葬 303

一、隋唐五代时期的埋葬制度 303

二、隋唐五代的帝陵 304

三、隋唐墓葬的分区与分期 306

第四节 手工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312

一、瓷器手工业 312

二、隋唐铜镜 321

三、唐代金银器 323

四、唐代纺织品 325

五、隋唐五代货币 326

六、隋唐佛教造像 328

七、唐代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329

第八章 宋元明 331

第一节 概论 331

一、宋元明考古的特点 331

二、宋元明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 332

第二节 城址 333

一、宋元明时期都城规划的发展和变化 333

二、宋代城址 334

三、辽代城址 335

四、金代城址 337

五、元代城址 338

六、明代城址 340

第三节 墓葬 342

一、宋辽西夏明帝陵 342

二、宋墓的分区和分期 348

三、辽墓的类型和分期 349

四、金元墓和明墓 349

第四节 制瓷手工业 350

一、宋代陶瓷 350

二、辽金陶瓷 355

三、元代瓷器 358

四、明代瓷器 360

主要参考书目 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