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研究隐逸之风与魏晋南北朝琴人&田可文 3
魏晋南北朝隐逸琴曲及其艺术精神&田可文 14
祖孝孙的师承与家学研究&孙晓辉 25
《诗经》中乐器作比的周代人伦观&刘莎 37
说“节”&刘莎 48
论古代礼乐制度转型中的民歌&王秀明 54
“乐”字初义研究述评&王秀明 63
青铜编钟及其承载的礼乐文化&汪森 69
中国古代乐律思想探源&汪森 78
音乐考古学研究见存大晟钟的考古学研究&李幼平 87
济南洛庄汉墓乐器的发现及其与曾侯乙墓音乐文物的比较&李幼平 115
出土东周中原体系青铜编钟编制区域特征探讨&王洪军 122
数理逻辑作用于考古学的绝好例证——郑荣达的“双音编钟音位设计的逻辑思维”及其意义&王洪军 135
音乐文献学研究音乐文献学的古典与现代&孙晓辉 145
论正史律志的结构特征和编纂体例&孙晓辉 166
乐学研究一百八十调及其基因图谱&童忠良 181
工尺七调别论&郑荣达 222
刍议“同均三宫”&郑荣达 233
中国古代调式音阶发隐——兼论中国乐学的雅、俗之争&丁承运 245
琴调溯源&丁承运 261
古瑟调弦与旋宫法钩沉&丁承运 267
“正声调”、“下征调”、“清商调”的历史渊源及其现代称谓的正名&谷杰 275
律学研究“旋相为宫”与律制探求——古代律制沿革规律探讨&谷杰 289
曾侯乙钟“?下角”与“三度定律法”探析&谷杰 313
见于《国语·周语下》的钟律文献再解读&王洪军 325
宋代音乐艺术实践中的黄钟标准音高&李幼平 337
音乐形态比较研究中日乐律调的比较研究&郑荣达 355
中西乐学的对称结构——音乐形态研究方法的若干体会&童忠良 367
武汉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学学科梯队人员简介 386
后记 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