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市和城市规划基本概念 1
第一节 城市概述 3
一、城市概念 3
二、城市的特征 3
三、城市的设置标准 4
四、城市的类型 4
五、城市建成区 7
六、城市规划区 7
第二节 城市规划概述 8
一、城市规划概念 8
二、城市性质 8
三、城市规模 8
四、城市总体规划 8
五、城市详细规划 8
六、城市功能分区 9
七、城市用地规划 9
八、城市工业区规划 10
九、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0
十、区域规划 10
十一、城镇体系规划 10
十二、国土规划 11
十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1
十四、江河流域规划 11
十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1
十六、城市结构规划 11
十七、城市远景规划 12
十八、小城镇规划 12
十九、城市规划的地位 12
二十、城市规划的作用 12
第三节 城市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和相关部门的关系 13
一、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 13
二、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 13
三、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14
四、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关系 14
五、城市规划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 15
第二章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17
第一节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9
一、人类劳动大分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导致城市的出现 19
二、工业化和科技革命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 19
三、经济能量的集聚与扩散和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19
四、世界上最早的城市 20
五、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 21
六、中国近代史上城市形成的原因和分类 22
第二节 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22
一、古代城市的发展和特征 23
二、近现代的城市发展和特征 25
三、近现代城市的发展阶段划分 29
四、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30
五、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34
第三节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37
一、城市化的概念 37
二、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37
三、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39
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40
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2
六、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的特点及预测 42
七、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45
八、城市现代化 45
第三章 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 47
第一节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49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 49
二、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早期发展 49
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基本框架 50
一、现代城市发展的理论 50
二、现代城市空间理论 51
三、现代城市规划方法论 54
第三节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和主要成果 54
一、雅典宪章 54
二、马丘比丘宪章 55
三、华沙宣言 56
四、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 57
第四节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层阶结构 59
一、哲学层次的理论 59
二、科学层次的理论 60
三、技术层次的理论 61
第四章 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的新观念 63
第一节 人本观念 65
一、人本观念的含义 65
二、人本观念的重要性 66
三、树立人本观念应遵循的原则 66
第二节 系统观念 68
一、系统观念的含义 68
二、系统观念的特点 69
三、树立系统观念应遵循的原则 70
第三节 法治观念 74
一、法治观念的含义 74
二、行政法治的作用 74
三、树立法治观念应遵循的原则 75
第四节 以城市创新为核心的城市竞争力研究 77
一、城市竞争力研究 77
二、创新与创新城市 79
第五节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新理念 82
一、循环经济概念 82
二、循环经济理念在城市规划中心作用 83
三、循环经济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探索 84
四、建立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 86
第五章 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89
第一节 城市发展战略 91
一、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的概念 91
二、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的研究背景 91
三、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规划 91
四、城市远景规划 91
第二节 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92
一、概念规划的涵义 92
二、概念规划的发展过程 92
三、国外概念规划 93
四、国内概念规划 94
五、概念规划与部分相关规划的关系 95
六、概念规划内容 96
第三节 城市性质和城市规划 97
一、城市的性质和类型 97
二、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98
第四节 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结构 98
一、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的形成 98
二、我国城市形态与布局特点 100
第五节 城市总体布局 101
一、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102
二、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103
三、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104
第六节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及城市功能的完善 105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定义和分类 105
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106
三、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110
四、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配置 111
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功能的完善 112
第七节 城市交通系统 113
一、我国城市交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114
二、北京宣言 114
三、城市交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114
四、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 115
五、城市道路系统 116
六、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117
第八节 城市更新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117
一、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 117
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 118
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目标 119
四、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和体系 119
五、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要素及其保护方式 119
六、城市更新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122
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要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始终 124
第九节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125
一、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125
二、城市景观与绿地系统 132
三、城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137
第六章 城市居住区规划 139
第一节 城市居住区概述 141
一、居住区的概念 141
二、居住区选址 141
三、居住区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141
四、居住区用地规划布局形式建构 142
五、居住区用地配置 143
六、居住区的用地功能与空间布局 143
七、居住区用地技术经济分析 145
八、居住区规划的任务编制和原则 149
第二节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150
一、居住区的组成 150
二、居住区的规模 151
三、居住区的类型 151
四、居住区的规划结构 153
第三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57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观点和设计要点 157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58
第四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实例 159
实例一 天津川府新村(1986~1989年) 159
实例二 上海三林苑居住小区(1994~1995年) 160
实例三 郑州市郑东新区建业住宅小区——联盟新城 160
实例四 浙江绿城——郑州市郑东新区绿城·百合公寓 161
实例五 上海绿地——郑州绿地·老街 162
第七章 城市中央商务区(CBD)规划 165
第一节 CBD概述 167
一、CBD概念 167
二、CBD概念的演变 167
三、CBD的开发条件 168
四、CBD的基本特征 168
五、CBD的规模界定 168
六、CBD功能构成 169
七、CBD物质设施构成及规模 169
八、CBD的交通特征 169
九、CBD的交通政策措施 170
十、CBD的结构模式 170
第二节 CBD形成的影响因素 171
一、商务经济环境 171
二、商务聚集强度 172
三、商务基础支撑 172
第三节 城市CBD适建度指标体系 173
一、指标体系构建 173
二、中国城市CBD适建度综合评价 174
第四节 城市CBD空间形态 179
一、CBD区位分布 179
二、CBD空间布局分析 181
三、CBD开发强度分析 184
第五节 国内外CBD的发展 187
一、国外CBD的发展 187
二、国内CBD的发展 188
第八章 城市景观与城市设计 193
第一节 城市景观与城市空间构成 195
一、城市景观因素分析 195
二、城市空间构成 203
第二节 城市景观与城市空间评价 209
一、一般美学原则 209
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图形组织原则 212
第三节 城市特色与形象塑造 215
一、城市的景观资源 216
二、加强城市设计,突出城市特色 216
第四节 城市景观与城市的设计 217
一、城市景观体系的建设 217
二、城市景观的设计和控制 223
三、城市空间序列的组织 227
第九章 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与规划控制 233
第一节 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特点 235
一、新区开发建设与老城区繁荣共存 235
二、郊区化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以及居住空间分异 236
三、从边缘新区到卫星城建设 236
四、多种开发建设模式的共存 238
第二节 城市新区建设的动因和类型 241
一、内城改造和城市发展战略升级互动形成的“新城” 241
二、城市结构调整中形成的组团式“新城” 244
三、城市向郊区拓展形成的郊区“新城” 246
四、以大型项目为中心的特定“新城” 248
五、以传统小城镇为基础发展而形成的“新城” 249
第三节 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经济特征 251
一、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空间经济特征 251
二、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时间经济特征 252
第四节 国内外城市新区建设比较 253
一、我国城市新区建设阶段特征 253
二、国内外城市新区建设的差异 253
第五节 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土地利用 254
一、土地利用研究的基本理论 254
二、土地利用的空间形态分析 256
三、土地开发模式 256
四、新区开发与土地利用结构重组 257
第六节 未来可能影响我国大城市空间及新区建设的若干因素 257
一、社会性影响因素 258
二、交通的影响因素 258
第七节 新城区开发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63
一、新区发展规划突破总体规划范围的倾向 263
二、新区发展策划研究的国际化倾向 264
三、以“开发区”为契机的土地无序扩张现象 265
四、“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导致土地资金的流失 266
五、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266
第八节 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公共干预 267
一、公共干预的必要性 267
二、公共干预的方式 269
三、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 270
第九节 城市规划对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控制和引导 270
一、规划的体系和作用 270
二、规划控制和引导的方式 270
三、规划控制和引导方式的应用 271
第十章 城市规划体系 273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 275
一、国家法律体系的构成 275
二、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基本概念 275
三、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的构成 275
四、国外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276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行政体系 277
一、国外的城市规划行政体制 277
二、我国的城市规划行政体系 277
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运作体系 278
一、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278
二、城市规划实施体制 278
第四节 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介绍 280
一、历史回顾 280
二、规划法规体系 281
三、规划行政体系 282
四、规划运作体系 282
第十一章 现代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 287
第一节 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289
一、统筹兼顾的原则 289
二、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的原则 289
三、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原则 289
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290
五、调整产业结构和完善城市功能的原则 290
六、引导和规范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原则 290
七、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290
八、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的原则 291
九、塑造特色城市形象的原则 291
十、提高城市抗灾能力的原则 291
第二节 城市规划编制的阶段划分和性质特点 291
一、城市规划编制的阶段划分 291
二、城市规划文本的性质和特点 292
第三节 城市规划编制应具备的基础资料和基本要求 293
一、城市规划编制应具备的基础资料 293
二、编制城市规划的基本要求 294
第四节 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和制定城市规划的依据 294
一、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 294
二、制定城市规划的依据 295
第五节 城市规划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295
一、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295
二、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296
三、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296
四、分区规划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297
五、详细规划编制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297
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的任务、原则和主要内容 298
第六节 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 298
一、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 298
二、城市规划的审批 298
第十二章 城市规划的管理 301
第一节 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303
一、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概念 303
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特征 303
三、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原则 304
四、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任务 305
五、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制度 305
六、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属性 306
第二节 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手段 308
一、行政手段 308
二、法律手段 309
三、经济手段 310
第三节 城市规划管理程序 310
一、城市规划管理程序的含义和特点 310
二、城市规划管理程序的必要性 311
三、城市规划管理程序的设计原则 311
第四节 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与艺术 312
一、管理技术 312
二、管理艺术 313
第十三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 317
第一节 城市规划实施概述 319
一、城市规划实施的含义 319
二、城市规划实施的特点 319
三、城市规划实施的影响因素 320
四、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目的和依据 321
五、实施城市规划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322
第二节 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 325
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325
二、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目的 326
三、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审核的内容 326
第三节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327
一、城市土地的特点 327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28
三、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核的内容 329
四、其他的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工作 330
第四节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331
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31
二、地区开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核 331
三、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核 333
四、市政交通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核 337
五、市政管理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核 339
第五节 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341
一、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341
二、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管理的目的和依据 341
三、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检查 341
四、城市规划实施的行政处罚 342
第十四章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345
第一节 生态宜居城市概述 347
一、生态宜居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347
二、生态城市的含义 350
三、宜居城市的概念和目标 352
四、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352
第二节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困惑和挑战 355
一、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困惑 355
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 356
第三节 生态城市理论 357
一、生态城市理论的观点 357
二、生态现代化理论观点 360
第四节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政策、措施和途径 363
一、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对策(政策层面) 363
二、运用建筑节能和生态环保方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技术层面) 365
三、我国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趋势 369
第十五章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7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 373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373
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374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377
一、科学的发展观是今后城市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 377
二、城市规划更加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378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问题 378
四、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竞争优势 379
五、加速城市化和提升城市竞争力 379
六、重视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城市一体化 380
七、重视规划城市安全及应急体系建设 380
八、实施文化产业战略,提升城市软实力 381
第三节 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382
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必然选择 382
二、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383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的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85
一、建立科学的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 385
二、建立科学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385
第五节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386
一、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386
二、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87
三、推进城市综合体系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 387
四、推进城市一体化战略,实现区域统筹发展 388
五、推进城市形态创新,实现城市发展与城市开放统筹发展 389
第六节 “十一五”时期城市规划研究实施中需把握的若干问题 390
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及对策思路 390
二、东部城市的领先发展 391
三、中部城市的快速崛起 391
四、西部城市的发展战略 392
五、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再造 392
六、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 393
七、科教兴国战略与城市创新体系建设 394
八、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发展循环经济 394
九、产业竞争力与现代制造业 394
十、加快发展现代城市服务业 394
十一、文化立市及文化产业发展 394
十二、以城市化推进郊区快速跟进 395
十三、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 395
十四、城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 395
十五、城市率先实现现代化 395
十六、社区建设和社区自治 395
十七、城市安全及综合减灾应急体系 395
十八、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396
第七节 认真贯彻“国六条”,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396
第十六章 21世纪城市规划总体思路与战略重点 397
第一节 21世纪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399
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中国城市的影响 399
二、国内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对城市的影响 399
第二节 21世纪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目标和战略选择 400
一、协调发展是21世纪城市规划的总方针 400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是城市发展的总目标 401
三、21世纪城市软实力竞争的三大核心战略 402
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中优先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403
第三节 21世纪城市规划体制创新和城市规划功能再造 404
一、新体制下规划的三大基本功能 404
二、城市规划体制改革的方向 405
三、城市规划功能的整合再造 405
第四节 全球化条件下的城市发展与规划 407
一、全球化的内涵 407
二、全球化过程中的城市 409
三、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 413
四、全球化的风险与地方政府的作用 419
附录一 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423
附录二 部分样表 453
附录三 中国城市发展基本统计图(1949~2005年) 461
主要参考文献 468
后记 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