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广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2310555
  • 页数:32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之一,是针灸推拿专业基础课程,供针灸推拿专业使用。

总论 1

第一章 针灸治疗作用 1

第一节 疏通经络 1

第二节 扶正祛邪 2

第三节 调和阴阳 3

第二章 针灸治疗原则 5

第一节 清热与祛寒 5

一、热则疾之 5

二、寒则留之(热之、温之) 6

三、寒热错杂,温清并用 6

第二节 补虚与泻实 6

一、虚则补之 7

二、实则泻之 7

三、虚实夹杂,补泻兼施 7

四、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8

第三节 局部与整体 8

一、局部治疗 8

二、整体治疗 9

三、局部整体兼治 9

第四节 治标与治本 9

一、治病必求其本 9

二、急则治其标 10

三、缓则治其本 10

四、标本俱急,标本同治 10

第五节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10

一、同病异治 10

二、异病同治 11

第三章 针灸辨证论治 12

第一节 八纲证治 12

一、表里证治 12

二、寒热证治 13

三、虚实证治 13

四、阴阳证治 14

第二节 脏腑证治 14

一、肺病证治 14

二、大肠病证治 15

三、脾病证治 15

四、胃病证治 16

五、心病证治 16

六、小肠病证治 17

七、肾病证治 17

八、膀胱病证治 17

九、心包病证治 18

十、三焦病证治 18

十一、肝病证治 18

十二、胆病证治 19

第三节 气血证治 19

一、气病证治 19

二、血病证治 20

三、气血同病证治 21

第四节 经络证治 21

一、经络辨证 21

二、十二经脉证治 23

第四章 针灸配穴处方 25

第一节 经络腧穴的主治功能 25

一、经络主治功能规律 25

二、穴位主治功能规律 26

第二节 选穴原则 27

一、近部取穴 27

二、远部取穴 27

三、辨证取穴 28

四、按腧穴的特殊作用取穴 28

五、结合现代医学知识选穴 28

第三节 配穴方法 29

一、远近配穴法 29

二、上下配穴法 29

三、前后配穴法 29

四、左右配穴法 30

五、表里经配穴法 30

第四节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30

一、五输穴 30

二、原、络穴 32

三、俞募穴 32

四、下合穴 33

五、郄穴 33

六、八会穴 34

七、八脉交会穴 35

八、交会穴 35

各论 37

第一章 急症 37

第一节 高热 37

第二节 痉证 39

第三节 厥证 40

第四节 脱证 42

第五节 剧痛证 44

第六节 出血证 48

第二章 内科病证 52

第一节 感冒 52

第二节 咳嗽 54

第三节 哮喘 57

第四节 中暑 59

第五节 疟疾 61

第六节 呕吐 63

第七节 呃逆 66

第八节 胃痛 68

第九节 泄泻 70

第十节 痢疾 73

第十一节 便秘 75

第十二节 黄疸 78

第十三节 胁痛 80

第十四节 胸痹 82

第十五节 心悸 84

第十六节 不寐 87

第十七节 癫狂 89

第十八节 痫证 91

第十九节 郁证 93

第二十节 头痛 95

第二十一节 面痛 98

第二十二节 面瘫 100

第二十三节 眩晕 102

第二十四节 水肿 104

第二十五节 淋证 106

第二十六节 癃闭 109

第二十七节 消渴 111

第二十八节 中风 113

第二十九节 痹证 116

第三十节 痿证 118

第三十一节 遗精 120

第三十二节 阳痿 123

第三十三节 早泄 125

第三十四节 男性不育症 127

第三章 妇科疾病 130

第一节 月经不调 130

第二节 痛经 133

第三节 闭经 135

第四节 崩漏 138

第五节 绝经前后诸证 140

第六节 带下病 142

第七节 阴痒 145

第八节 不孕 146

第九节 妊娠恶阻 149

第十节 子痫 150

第十一节 胎位不正 152

第十二节 乳少 154

第十三节 阴挺 155

第十四节 经行乳房胀痛 157

第十五节 滞产 159

第十六节 胞衣不下 161

第十七节 恶露不绝 162

第十八节 恶露不下 164

第十九节 产后血晕 166

第四章 儿科病证 168

第一节 急惊风 168

第二节 痄腮 170

第三节 顿咳 171

第四节 疳疾 173

第五节 积滞 175

第六节 小儿遗尿 176

第七节 小儿多动症 178

第八节 小儿麻痹后遗症 179

第九节 小儿脑性瘫痪 181

第五章 外科病证 184

第一节 蛇丹 184

第二节 湿疹 186

第三节 风疹 188

第四节 疔疮 190

第五节 丹毒 192

第六节 乳痈 194

第七节 乳癖 196

第八节 肠痈 198

第九节 落枕 200

第十节 网球肘 202

第十一节 漏肩风 203

第十二节 扭伤 206

第十三节 筋疣 208

第十四节 腰痛 210

第十五节 粉刺 215

第十六节 痔疮 217

第十七节 瘿气 220

第六章 五官科病证 223

第一节 麦粒肿 223

第二节 上睑下垂 225

第三节 天行赤眼 226

第四节 暴盲 228

第五节 近视眼 230

第六节 暴聋 231

第七节 耳胀耳闭 233

第八节 鼻渊 235

第九节 咽喉肿痛 237

第十节 牙痛 238

第十一节 胞轮振跳 240

第十二节 冷泪症 242

第十三节 青盲 243

第十四节 斜视 245

第十五节 色盲症 247

第十六节 脓耳 248

第十七节 鼻衄 250

第十八节 口疮 252

第七章 其他病症 255

第一节 戒断综合征 255

一、戒烟综合征 255

二、戒酒综合征 256

三、戒毒综合征 257

第二节 竞技紧张综合征 259

第三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 260

第四节 抗衰老 262

第五节 美容 264

一、黄褐斑 264

二、斑秃 265

三、脂溢性脱发 267

第六节 单纯性肥胖症 268

专论 273

第一章 子午流注针法 273

一、子午流注的涵义 273

二、子午流注的源流 274

三、子午流注推算法 275

四、子午流注的配属 278

五、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应用 280

第二章 灵龟八法 287

一、灵龟八法起源与发展 287

二、灵龟八法的组成 287

三、灵龟八法临床运用 289

第三章 现代研究 292

第一节 针灸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292

第二节 针灸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293

一、针灸对脑血管的作用 293

二、针灸对心脏功能的作用 293

三、针灸对血压的作用 294

四、针灸对心律失常的作用 294

第三节 针灸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295

一、针灸对食管运动的作用 295

二、针灸对胃功能的作用 295

三、针灸对肠功能的作用 296

四、针灸对肝、胆、胰的作用 296

第四节 针灸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297

第五节 针灸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297

第六节 针灸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298

第七节 针灸对血液成分及流变性的作用 299

一、针灸对白细胞的影响 299

二、针灸对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影响 299

三、针灸对血小板的影响 300

四、针灸对血液化学成分的影响 300

五、针灸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300

第八节 针灸对物质代谢的作用 301

第九节 针灸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301

第十节 针灸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302

一、甲状腺分泌功能的影响 302

二、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 303

三、性腺机能的影响 303

四、对肾上腺机能的影响 303

第十一节 针灸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304

第十二节 针灸的镇痛作用 305

第十三节 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 306

一、针灸作用与刺激部位有关 306

二、针灸作用与针灸方式和方法有关 306

三、针灸作用与补泻手法不同有关 306

四、针灸作用与针刺时机和时间有关 307

五、针灸作用与个体差异有关 307

第四章 针灸歌赋辨证取穴摘要 308

主要参考文献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