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总论 3
第一章 南岭地区地质背景&舒良树 3
第一节 南岭何在 3
第二节 制约南岭构造的区域断裂 4
第三节 示踪环境的地层序列 8
第四节 独具特色的南岭花岗岩带 9
第五节 成因复杂的盆地构造 11
第六节 几个问题的探讨 14
第七节 小结 19
第二章 南岭地区基底变质岩的组成和形成时代&于津海 沈渭洲 23
第一节 基底变质岩的分布和岩石类型 23
第二节 基底变质岩的时代——锆石U-Pb定年 26
第三节 基底变质岩的化学组成和形成背景 38
第四节 闽西南沉积岩物源的Nd同位素示踪 40
第三章 南岭地区基底变质岩的构造热事件叠加&徐夕生 邓平 49
第一节 引言 49
第二节 样本采集和岩相学描述 52
第三节 分析结果 54
第四节 讨论 67
第五节 结论 70
第四章 南岭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陈培荣 章邦桐 陈卫锋 孔兴功 74
第一节 燕山早期双峰式火山岩 74
第二节 燕山晚期玄武质火山岩 98
第三节 讨论与结论 106
第五章 华南花岗岩分布&孙涛 115
第六章 华南晚中生代花岗岩-火山岩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沈渭洲 凌洪飞 孙涛 123
第一节 引言 123
第二节 地质背景 124
第三节 样品和分析方法 125
第四节 晚中生代花岗岩的基本特征 134
第五节 晚中生代花岗岩的Nd-Sr同位素特征 136
第六节 晚中生代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142
第七节 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与地壳的增生演化 151
第八节 小结 154
第七章 华南中生代盆地分布&舒良树 邓平 余心起 王彬 祖辅平 161
第一节 编图原则 161
第二节 中、新生代盆地基本特征 163
第三节 三个重要的地质分界带 168
第四节 盆-岭关系 170
第五节 盆地中构造体制转换的信息 173
第六节 构造演化 174
第七节 结论 176
第八章 华南中生代花岗岩-火山岩时空格局与成因模式&周新民 孙涛 沈渭洲 179
第一节 基本地质事实 180
第二节 一种可能的新成因模式 186
第三节 小结 192
第二部分 各论 199
第九章 南岭地区晚中生代南带花岗岩研究 199
第一节 诗洞-广平岩体&徐夕生 耿红燕 赵明 199
第二节 连阳岩体&沈渭洲 高剑峰 凌洪飞 220
第三节 佛冈岩体&徐夕生 鲁为敏 范钦成 236
第四节 南昆山岩体-腊圃岩体&刘昌实 陈小明 王汝成 胡欢 张爱铖 255
第五节 从化碱性正长岩体&刘昌实 陈小明 王汝成 胡欢 294
第六节 龙窝-白石冈岩体&邱检生 胡建 325
第十章 南岭地区晚中生代中带花岗岩研究 366
第一节 花山-姑婆山岩体&朱金初 张佩华 谢才富 杨策 366
第二节 大东山岩体&陈培荣 张敏 陈卫峰 382
第三节 贵东岩体(含热水岩体)&沈渭洲 凌洪飞 邓平 孙涛 谭正中 394
第四节 大吉山-漂塘-黄沙坪岩体&华仁民 张文兰 姚军明 陈培荣 436
第五节 密坑山岩体&邱检生 胡建 470
第六节 罗浮-古寨岩体&丁兴 周新民 孙涛 484
第十一章 南岭地区晚中生代北带花岗岩研究 504
第一节 苗儿山-越城岭岩体&孙涛 王志成 陈培荣 周新民 504
第二节 骑田岭岩体&朱金初 张佩华 谢才富 杨策 赵葵东 520
第三节 九峰-诸广山岩体&陈培荣 张敏 陈卫锋 533
第四节 龙源坝岩体&陈培荣 张敏 陈卫锋 549
第五节 寨背-陂头岩体&陈培荣 章邦桐 陈卫锋 566
第六节 三标-桂坑岩体&孙涛 丁兴 刘昌实 周新民 576
第七节 红山-富城岩体&于津海 赵蕾 595
第八节 武平岩体&于津海 赵蕾 627
第九节 古田-小陶岩体&于津海 王丽娟 644
第十节 若干补体花岗岩&汪相 王志成 汪传胜 658